当前位置: 首页 > 战略发展>智库报告>

北碚区:让科学家精神在北碚落地生根

发布时间:2024-01-02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近年来,重庆市北碚区科协立足于西南地区高校杰出的科学家,打造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探索跨区域合作宣讲方式,努力让科学家精神可视化、人格化、具象化、实效化。

打造国家级教育基地,沉浸式感悟科学家精神

北碚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曾是中国西部科学研究的发源地,袁隆平、侯光炯、吴明珠等著名科学家从这里走出。科学家们工作过的场所、纪念馆,成了科学家教育宣传的天然场所。

重庆自然博物馆(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再现了1930年中国西部科学院的创办发展历程,这里有黄汲清、方俊等科学家制作完成的“中国第一件地形浮雕”,科学家纪念抗战胜利的象征“地磁测点碑”等。

西南大学侯光炯纪念馆里珍藏着数百幅与侯老有关的照片,大多拍摄于陇亩田间,还有数百件相关实物,藤椅、书桌、雨靴、草帽、钢笔、信函……这些物件、照片都是从四川、重庆相关研究所搜集来的,深度还原侯光炯院士为土壤事业奋斗终生的形象。

袁道先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中陈列着数百张袁道先院士的科研工作和日常生活照片、相关科研成果及荣誉、野外观测工具及采集样品,以及野外考察的现场音视频素材,讲述着我国一代岩溶学专家袁道先院士的科学事迹、学术思想和科学家精神风范。

目前,重庆自然博物馆(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西南大学侯光炯纪念馆、袁道先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等3家特色单位先后入选国家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与此同时,基地承接中国科协党校“领航计划”青年科技领军国情研修活动,通过亲历实景还原、参观实物展示、聆听生动讲解,开展沉浸式教学。

随着市内外学校的纷至沓来,这些科学家精神基地逐渐变成青少年的热门打卡地。截至2023年12月26日,上述3个基地已开展50场活动,接待上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北碚区还创作了“中国第一龙”舞台剧、《袁隆平的梦》诗歌、《大地之子——侯光炯》电视剧、《富有的穷教师》微党课视频等一批弘扬科学家精神作品,在北碚区“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活动现场展演,让科学家精神深入人心。

建好科学家宣讲团队,让科学家精神入人心

在北碚科技发展的步伐中,那些闪亮的名字从未被遗忘。北碚区科协对在北碚区工作过的科学家们进行整理梳理,遴选出袁隆平、侯光炯、吴明珠、袁道先、向仲怀等5名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家,对其生平事迹、科学家精神进行深度挖掘,广为宣传。

今年,北碚区科协在中国科协“惠民兴县”项目支持下,联合西南大学科协、科学教育研究中心、教师教育学院、未来科学教师联盟,组建了一支至今已有120人的重庆市北碚区“碚家有爱”科技志愿服务队科学家精神宣讲分队(以下简称“科学家精神宣讲分队”)。

科学家精神宣讲分队围绕5名科学家,开展了科学家精神讲解大赛和16场“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走进北碚区内王朴中学、西大附中、陵江小学等11所中小学,覆盖师生3000余名,注重策划了听一听(听科学家的故事)、讲一讲(讲科学家精神)、练一练(做科学实验)、展一展(展示所学所获)四个环节,让学校师生生动具体地感受到了科学家精神的内涵。

探索跨区域合作模式,促两地共享优质资源

去年,“科学与中国”20周年科普工作座谈会暨院士重庆行活动开展期间,孙和平院士走进重庆自然博物馆,共商初步合作意向;时隔一年,孙和平院士精密测量重庆科普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揭牌成立。

工作室由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自然博物馆、北碚区科学技术协会共建,旨在弘扬科学家精神,发挥科学家示范、引领、指导作用,围绕精密测量、智慧生态、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北斗导航等方向、内容,以及公众关注的焦点、行业应用等热点话题,结合科普“五进”及媒体平台等探索开发科普作品,通过开展系列科普活动、学术沙龙、论坛等形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传播科技知识及科学思想。

目前,工作室吸纳超过30余名院士、行业高级专家加入北碚区科协科技志愿者队伍,举办《中国地质调查所历史陈列展》、重庆市领导干部科技讲堂、“科学家精神进社区之武汉科学家张俐娜院士的故事”宣讲活动等20场活动,弘扬了武汉、重庆两地科学家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的榜样力量。

讲好科学家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接下来,北碚区科协将通过讲好北碚科学家故事,持续创作弘扬科学家精神宣传作品,推动科学家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常态化,并深化北碚、武汉两地科协在弘扬科学家精神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扩大科学家精神的影响力。

北碚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