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用活各类科普资源 助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

发布时间:2023-12-25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近年来,大渡口区科协以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为牵引,围绕为“公园大渡口、多彩艺术湾”建设贡献科协力量这一主线,大力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持续巩固“双减”工作成效,助推了全区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升。目前,大渡口区已创建区级科普基地4个、市级科普基地2个,打造全国科普示范社区8个、重庆市科普示范社区18个;用好用活科普资源,打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节、中小学机器人大赛、青少年科普四大特色品牌;在教育部、中央电教馆主办的2023年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机器人项目中,大渡口区旅游学校代表队以第一名、长征学校代表队以第二名的身份入选重庆市代表队参赛,入选队伍数排全市区县第一名;大渡口区青少年获得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提名奖、重庆市小科学家、小发明家、科技小能手等多项荣誉称号,在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萌芽赛道中获得全国一等奖。

(一)深化校会合作,创建青少年科普基地。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为指引,加强与区教委、区级学会协会的协调,结合落实“双减”工作,建立健全校会合作机制,共同打造大渡口区青少年科普基地,提升青少年科普基地建设的质效。一是联合区教委,整合大渡口区慧泉小学校科技设施资源,打造由编程教育、机器人、数字化加工三个部分组成,配备编程教育学习服务云平台、STEAM三维创意设计教学云平台、CNC智能快速成型桌面设备、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等数字化智造工具的科普小学(区青少年科普基地),并成功申报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科普创新教育基地。二是加强与大渡口区教委、大渡口幼儿园教育集团合作,充分利用园区楼梯、走廊、墙面,打造处处皆科学的幼儿游戏天地,打造大渡口首家科普幼儿园,幼儿园童书馆藏书达1000余册,其中科学类图书占比50%以上,体现了科普从娃娃抓起的教育理念。三是指导建胜镇打造占地面积237平方米的“微型科普馆”,馆内分为百佳书屋、百佳讲坛、百佳漫游三个活动区域,设置了磁共振、VR蛋椅、体感互动等科普设施,让青少年在互动操作中,加深对科普知识的理解,同时购置1200余册科普书籍,并在馆内设置阅读专区,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二)促进四级联动,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普。积极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普日为契机,依托市—区—街镇—社区(村)四级科普阵地,常态化组织区内中小学校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普。一是深挖科普资源,建立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科普资源库,依托天安数码城中元汇吉展示厅、国际复合展示车间、微企梦工厂等创建重庆天安科普基地,常态化组织青少年进企业参观,近距离感受高新技术制造企业的科技力量,打造“科普筑梦 创享未来”青少年科普活动品牌。二是发挥现代特色农业基地的作用,在大渡口区跳蹬镇石盘村建立集观光采摘、科普教育、休闲旅游度假为一体的科普基地,包括300亩精品水果科普示范基地、20米科普长廊和50平方米果品展示厅。三是举办大渡口区首届青少年科技创新节,在大渡口区各中小学校刮起校园科技创新风,通过各具特色的科创主题活动,引导青少年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培养青少年科学初心,带动全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深入开展。全区共举办各类科技创新节15场次,参与青少年达2.1万人次。  

(三)以赛促学增智,培育青少年科学兴趣。围绕“体验·创新·成长”主题,联合区教委等部门共同举办各类青少年科技活动。一是举办2023年大渡口区首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比赛分为A类(人形机器人)、B类(轮式机器人)、C类(飞行机器人)、X类机器人(白名单)四个项目。其中,A类、B类、C类三个项目,所有参赛队伍均需自行准备竞赛场地地图,B类竞赛场地由选手自行规划线路,X类项目学生需要自备展板带至比赛现场,通过竞技与交流,碰撞出科技火花,点燃科技梦想。二是科普志愿者定期进社区组织开展趣味科学小实验比赛,指导“大手拉小手”共同完成“凝固的雪”“调色大师”“花瓣变色”等科学小实验,并根据完成情况打分,评选“社区科创之星”,让更多的青少年有机会接触形式多样的科学教育,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三是组织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比赛、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比赛和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竞赛、科技辅导员优秀论文评选等活动,提升广大青少年科学素质,在第38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大渡口区获奖23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1项。

(大渡口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