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璧山区以地方科协综合改革为契机,在提升科学普及能力方面,积极探索,锐意改革,大胆创新,推进科普“八化”,聚合各方力量,促进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形成全域发展、融合发展大科普新格局。
一、科普阵地全域化。坚持实施全域科普行动,不断完善科普基地设施布局,努力做到科普阵地全覆盖。一是产业覆盖。全区已建成市级、区级和镇级科普基地51个,每个镇街有2个以上科普基地,包括喜观昆虫王国、枫香湖公园、机电大学科普馆、妇幼保健院、工业企业、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片区数字经济展示中心、特色农庄等涉及一、二、三产业的各类科普教育基地。二是镇街覆盖。每个镇街必须建1个以上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设立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科普服务平台。三是公共区域覆盖。在全区建设科普公园、科普长廊、科普专栏,投放LED显示屏,在公交车等公共场所播放科普短片,近3年区科协投入近100万元,确保社区、农村、机关、学校、企业、公共场所随处可见科普元素。
二、科普队伍矩阵化。坚持推进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育专兼结合、素质优良、覆盖广泛的科普工作队伍。一是建强科普管理者方阵。对全区科协组织负责人80多人进行了科普培训,倡导科技工作者和科协干部带头学科技、用科技、讲科技,增强搞好科普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建强科普专家方阵。依托区科协专家智库和最美科技工作者,建立覆盖理、工、农、医和交叉学科的90多人的专家库。三是建强科普信息员方阵。依托“科普中国”平台,广泛动员科普志愿者,注册科普信息员10500多名,科普传播量近40万次。
三、科普内容实用化。坚持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科学设置科普内容,大力推广优质科普作品。一是急需式内容。组织区应急局、卫生健康委、生态环境局编制了关于防灾减灾、平安出行、消防应急、防疫健康、垃圾分类等方面的科普资料5万多份。二是热点式内容。面向前沿科技和新闻热点事件举办人工智能、数字政府、新材料等方面的专题讲座30多场次。三是订单式内容。通过线上、线下征求广大市民意见,由群众点菜,针对不同人群需求进行“订单式”科普、“点菜式”科普。如举办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防诈骗等科普活动,受益群众近2000人。
四、科普形式多样化。坚持适应新时代新形势,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科普形式,除传统的讲座、报告等讲解方式外,重点采用创新方式和载体开展科普工作,尤其是采用直观性、互动性、便捷性强的方式。一是参观式,2023年组织参观昆虫王国、天文科技馆等活动36场次。二是互动式,2023年组织科普咨询服务、“探索微观世界”等互动活动11场次。三是智慧式,利用“云上科普日”、“科普中国”、“科普重庆”平台、“百度百科”等方式开展科普工作,受益群众达到30万人。
五、科普主体多元化。坚持“党委领导、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社会协同”的原则,激发多元化主体活力。一是激发党政部门主体活力。2023年,联合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区教委等13家党政部门,印发了《重庆市璧山区全国科普日活动方案》,党政部门和镇街充分履行了主体职责。二是激发社会力量主体活力。2023年组织区老科协、区农技协联合会、区反邪教协会、区机器人学会、中小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等社会力量开展科普活动35场次。三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2023年,组织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公司、科普基地业主等市场力量实施科普活动26场次,增强了科普活动的可持续性和科普生态活力。
六、科普动力内驱化。坚持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突出科普在公民终身学习体系中的作用,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增强科普工作的内驱动力。一是通过考核评价激发内驱动力。出台了2023年科普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对各镇街、部门履行科普工作的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调动了协同推进科普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通过赛事活动激发内驱动力。2023年通过举办全民科学素质大赛、青少年创新大赛等方式,增强了公民参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三是通过氛围营造激发内驱动力。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加大科普工作宣传力度,评选表扬最美科技志愿者、最美科技工作者、学科学标兵、书香家庭等先进典型近50个,营造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增强了公民参与科普活动、提升科学素质的自觉性。
七、科普保障体系化。坚持推进制度保障、机制保障和工作保障,确保科普工作体系化闭环式落实。一是加强领导保障。坚持区委领导、区政府主导,区委办、区政府办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区委领导审定璧山区全国科普日活动方案,区政府领导召集全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区政府办公室印发《璧山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二是强化组织保障。区科协每年组织召开科学素质纲要办会议,完善镇街科协、区级学会、协会等自身建设。三是强化政策保障。认真落实《科普法》和《重庆市科普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文件政策要求,将科普经费纳入年初财政预算,按户籍人口2元/人的标准进行资金保障,同时做到了物资保障全面到位,上级部署全面落实。
八、科普效果融合化。坚持大科普理念,坚持目标导向,促进科普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大场景中建功立业。一是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融合,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上体现效果。组织了一线工程师创新方法培训,受益工程师200多名,在市科协组织的2023年科技工作者创新争先活动中获得奖项19个。与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等企业深度合作,对氢能源应用等新技术进行及时科普宣传,促进成果转化和工业发展。引进玉米专家建立院士工作站,推进全区10余个镇“农、文、旅、科”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二是科学普及与科学素质融合,在服务高品质生活上体现效果。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参与线上线下科普活动人数达到30万人次,较好提高了全民科学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由医疗卫生机构推出的健康生活小视频和应急部门开展的科普实训活动深受群众欢迎,较好助力大众平安生活健康生活。三是科学普及与社会管理融合,在服务高效能治理上体现效果。区科协联合区委宣传部、区民政局、区教委、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等单位,共同开展科普活动30多场次,其中文明创建活动每月1次以上,将社区科普大学打造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课堂的创新做法,得到了《光明日报》的宣传报道。
(璧山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