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服务>人物风采>

在田间地头挥洒汗水 助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綦江区三角镇科协副主席、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陈亮

发布时间:2023-12-01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陈亮,男,汉族,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綦江区三角镇科协副主席、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近年来,三角镇科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快实施农业科技创新,深入推进农业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建设。陈亮紧紧围绕科学技术普及、助推产业发展等重点内容,狠抓科技服务工作,发展现代农业,聚力乡村振兴。

扎根基层聚焦农村科普敢干敢闯

一直以来,陈亮积极参与全国普日、科技工作者日、科技活动周等品牌活动,充分发挥“三长”职能,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文明实践“讲科技”宣讲活动,参与“文化科技进村社·健康义诊为百姓”科普赶场活动,推荐三角镇中坝村村民委员会参与申报“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广泛发动全镇居民注册科普中国APP,传播科学知识,在科技助力乡村中挥洒汗水,在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中贡献力量。

2019年从事“三农”工作以来,陈亮在田间地头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中,在农村科普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把责任扛在肩上,把身心扎根基层,敢想敢干敢闯”的精神,为当地农业产业科技水平提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深受百姓信赖,逐渐成为“三农”工作中的青年力量,用实际行动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血。陈亮在从事“三农”和脱贫攻坚工作期间,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第一时间学习领会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对科技工作的会议和文件精神,带领农技人员共同探讨调研指导三角镇农业产业发展,以身垂范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深入田间地头为农业科技产业奉献青春。全面落实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努力做到依托科技创新做大产业规模,形成农业产业特色带动农户增收的新局面。

科技服务助推现代农业聚势进位 

多年前,三角镇由于缺乏主导产业,缺少专家教授技术指导,农村土地租金高等综合因素,各村集体经济效益差,空壳现象较严重。陈亮任镇科协副主席后,积极组织镇农业工作者、各村书记等人到江津区先锋村等地开展农村产业发展调研,结合三角镇实际,在牟坪引进柑橘等产业、望石村引进花椒产业,经过多次与当地群众协商,把租金协商从600元/亩降为200元/亩,并带领技术团队开展修枝整形、病虫防治、科学施肥等标准化管理的技术指导,目前形成花椒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和智慧农业发展基地1500亩。

经过牟坪和望石村产业的示范带动,在陈亮的统筹协调下,三角镇以牟坪现代农业园区为中心,大力推进一村一品现代农业发展和集体经济发展,基本形成1+X东西南北中和村村有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在各村以“集体经济+业主+农户”的模式带动种植,目前发展柑橘800亩、李子1000亩、花椒1500亩、高端茶叶1000亩、雷竹800亩、蚕桑500亩、佛手柑1000亩。发展“四化”标准养猪场4个,年出栏生猪近4万头,同时从2021年起每年发展涪陵榨菜3000亩以上。实现全镇集体经济齐头并进,累计经营性收入达711.25万元,全面消除了空壳村。

田间地头助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近年来,陈亮积极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重大科普活动期间,带领三角镇农业工作者逐村调研,结合村民种植习惯和资源禀赋,探索适宜产业和种植模式,因村因户施策,带领群众发展产业。积极组织镇农技人员下村入户、走进田间地头,宣传种植养殖农业科学技术、扶贫补助政策,开展病虫害防疫、饲草种植、阶段喂养等科普咨询服务活动,为农户讲解种养养殖技术,发放各类农业技术宣传资料,推广了农业技术,促进了农民科学素质提升和农户增收致富。陈亮在如何发挥当地农业资源优势上下功夫,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突破口,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在佛手柑和花椒产业下足功夫,主动对接西南大学等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和区农技专家到镇到村对佛手柑、花椒的科学种植技术进行现场教学,有效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大大降低了各类成本,增加了预期收入。在陈亮的指导下,三角镇2023成功申报綦江区佛手柑和花椒2个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和2个智慧农业发展基地,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科技发展再上新台阶。

綦江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