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用好我市科普资源深入推进“双减”工作的建议》(第1129号)已收悉,市科协作为主办单位,高度重视、及时研究,综合采纳了市教委、团市委等协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科技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担负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2021年7月实施的“双减”工作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对构建教育良好生态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重庆市科协、市教委、团市委等相关部门快速反应,积极行动,推出一系列有力有效举措,强化“双减”工作落地。
一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市科协牵头制定《重庆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由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对“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作出专章部署,纲要办42家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形成工作合力;联合市教委出台《重庆市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十条举措》,为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是引导全市中小学校完善课后服务机制。开展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是推进“双减”工作的重要抓手。我市坚持把课后服务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以全面育人为导向统筹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运用选课走班、社团活动、项目式学习等多种形式,开设作业辅导、运动游戏、器乐学习以及美术、书法、科普、拓展训练等丰富多彩的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全市41个区县均已建立课后服务保障机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实现“5+2”全覆盖,参与教师20.65万人、学生298.45万人,学生参与率98.45%,课后服务从“无”到“有”,“有”转“优”,不断向课后服务品质化、特色化提升。根据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开展的全国“双减”实施成效调查组抽样调查显示,全市166万名学生及家长参与校内提质减负问卷调查,学生满意度达97.8%,家长满意度达97.96%。两江新区“创新课后服务机制 增强家长学生获得感幸福感”、九龙坡区“打造特色课后服务”被教育部作为典型案例全国推广。
三是打造了一批校外科普教育阵地。目前,全市共同命名284家重庆市科普基地,330个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021年,由市科协牵头,在市级科普基地中推荐了32家成功申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2年8月,市科协、市教委联合命名了52家首批重庆市中小学校外科普特色基地,提供全市中小学以双向选择和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学生就近提供科技实践的场所平台。支持全市现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市级科普基地,以及科技馆、博物馆、天文馆、动植物园、农业示范园、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向中小学生开放,拓宽了馆校合作载体。重庆科技馆首推“馆校结合”,研发与学校科学教育“合而不同”的校外课程体系,自2015年以来,累计签约合作288所中小学校,开展实践课程近7000余课时,覆盖34万余名中小学生,学校评价满意率为100%。
四是集成了一批优质专家资源。组建重庆市科学传播专家团和重庆市院士专家科普讲师团两支专家队伍,吸纳科普专家800余名。支持市科协下属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开展科技辅导员创新培训工作,每年培训学员近5000余人次;组织科技专家、优秀科技辅导员深入区县和学校,开展技能培训、科学普及和业务指导等工作。1人获评“全国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3所学校获评“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由市教委牵头聘请高校教师、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非遗传人开设课后服务特色课程,基本形成了以学校教职工为主体,其他人员为辅助的课后服务指导教师队伍。
五是举办了一批特色品牌青少年科普活动、科技竞赛。市科协充分整合全市社会资源,组织开展院士专家科普校园行、科普大篷车渝州行、青少年科技雏鹰研学营、科技小记者联盟等活动。特别是联合市教委开展的院士专家科普校园行活动,2019年开展至今,共计组织100余名院士专家深入30余个区县的500余所大中小学举办科普讲座、科普报告、科技实践辅导活动等670余场次,持续助力青少年科技教育。联合市级相关部门坚持举办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科技模型大赛、科学素养大赛、STEAM大赛等青少年科技赛事,深受广大师生欢迎,每年吸引近百万人次参与。
在全面推进“双减”的大背景下,科普助力“双减”落地,推动科普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面临着新的挑战。针对杨志春委员建议中提出的“双减”政策下存在的教育问题,市科协与市教委、团市委等单位共同协商,并结合全市科普工作实际,下一步拟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着力完善科普社会动员机制,推动构建社会化大科普格局。市科协将充分发挥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职能职责,联合联动市科技局、市教委、市委宣传部、团市委等部门,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广泛动员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科普基地等社会力量积极投入科普事业。完善科技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重庆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等科普场馆、设施服务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作用,组织开展好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重庆市青少年科学素养大赛等品牌赛事,通过科普大篷车渝州行、院士专家科普校园行、成渝双城青少年科技雏鹰夏令营等活动,搭建科普基地交流合作协同服务“双减”平台。依托重庆市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联盟打造品牌科普项目,有效集聚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科普资源;依托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科普重庆共建基地等项目,引导各级学会、各类科普场馆利用节假日组织青少年开展科普实践活动。
二是着力丰富科普资源内容和形式,推动科普资源广泛传播利用。围绕青少年科普需求,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推出一批优秀科普图书、科普微视频、科普剧目等。全面落实《重庆市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十条举措》,指导支持命名的中小学校外科普教育基地根据自身特点,并结合不同年龄学生认知能力,开发集科学性、适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精品科普课程、优秀科普活动、科普文艺作品,在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重大活动期间宣传展示。利用科普中国重庆云、重庆数字科技馆等平台,加强科普资源信息化传播和精准落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VR、AR等先进技术,推动科普资源数字化转化,形成一批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数字科普资源包,提供农村边远中小学选择使用,推动科普资源普惠共享。
三是着力培育青少年科普和科技教育专门人才,推动科普助力双减落地见效。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和市科协将共同推动《重庆市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评价条件》落实落地,畅通科普从业人员职业发展通道。市教委、市科协将联合举办全市科技辅导员培训班,加强中小学科技教师培训。市科协将组织实施校外科技辅导员能力提升培训计划,在重庆科技馆举办中小学校外特色科普基地科技辅导员培训班,力争对命名的重庆市中小学校外科普特色基地专职科技辅导员实现3年轮训全覆盖。市科协将进一步发挥重庆市科学传播专家团和院士专家科普讲师团作用,为院士专家参与科普活动、投身科普创作、开展决策咨询搭建平台;通过最美科技工作者、最美科技志愿者、典赞科普重庆科普人物选树等活动,激励更多科普工作者支持参与青少年科普工作。
此答复函已经李雷霆书记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2023年7月6日
(联系人:丁书星;联系电话:63659767,18996107705)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