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服务>人物风采>

鲁宏: 做神经影像领域的耕耘者

发布时间:2023-10-19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只要能够更好地救治病人,又何必患得患失?”当被问到为什么放弃成为临床医师转而成为一名影像学医务工作者时,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重庆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鲁宏总是这样说。

鲁宏为患者做医学影像检查

鲁宏,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医技教研室主任、医学影像科党支部书记、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负责人,重庆理工大学神经影像研究所负责人。重庆医科大学神经影像学博士,浙江大学影像医学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博士后导师。

“小时候,由于医疗条件差、技术落后,看到有亲人因疾病导致终身残疾、病逝,深深地刺痛了我。所以,我立志长大后要当医生,救死扶伤。”鲁宏介绍,1984年,他从医学院校毕业走上临床岗位。工作没多久,他发现许多疾病都需要拍片确诊,但受限于放射科片子图像不理想或报告不准确,不能很好地帮助临床医生准确诊疗。他毅然决定,离开收入相对优渥、职业发展前景更好的临床岗位,转到放射科工作,希望自己能提升医学影像技术,为医生的精准诊断提供依据。

1993年,鲁宏考取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随着在医学影像领域的不断深入研究,他了解到脑创伤脑梗塞患者逐年增加,致残率、死亡率非常高。鲁宏决定,今后要以此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2000年,在重庆医科大学攻读博士期间,鲁宏组建团队开始了“脑水肿的分子影像”课题研究。一开始,实验屡屡失败,鲁宏也积劳成疾,患上急性肾炎合并高血压病,出现了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全身水肿……2003年冬天,鲁宏坚守实验室三天三夜,双腿肿痛难忍时,就抬高双腿坐一会儿;血压升高头晕头痛,就把降压药从2片加到4片;实在困了就趴在桌上打个盹儿;长时间穿着不透气的隔离服,实在憋得难受,就取下口罩深呼吸一会儿。终于,实验成功,“脑水肿产生的分子机制”的瓶颈被突破了!

在科研领域攻坚克难的鲁宏,也在救死扶伤的伟志上大步向前。2015年,鲁宏作为巴南区“菁英计划”引进人才,来到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担任医学影像科主任,在他的带领下,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建成重庆市市级重点专科,挂牌成立巴南区医学影像质量控制中心。

2018年,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依托鲁宏所在的医学影像科,成立医学影像远程诊断中心,该平台借助互联网及音视频互动技术,实现了在线远程阅片会诊及远程心电会诊,目前已覆盖区内外近三十家医院,为乡镇卫生院会诊疑难病例10000多例。不仅如此,鲁宏还带领团队,为城口、秀山等地边远山区免费培养放射专业人才,双管齐下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偏远地区的患者在家门口的卫生院也能享受到大医院的医学影像诊断服务。

鲁宏的到来,不仅促进了巴南区医学影像技术的提升,还促进了区域医学影像人才培养。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先后挂牌重庆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重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今年又成功申报了重庆理工大学的神经影像研究所,为巴南区卫生事业的科学建设及高端人才培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迄今为止,鲁宏已培养博士后4名,培养硕、博士研究生20名。

近四十年的不懈努力,鲁宏在影像医学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近几年他先后获得重庆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重庆好人”、巴南区“菁英计划”人才,巴南区“十佳科技工作者”、巴南区优秀共产党员、巴南区“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他始终牢记,只要能更好治病救人,就不在乎是在台前还是幕后,只要是为人民健康服务,哪里都是舞台。

(巴南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