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区是中国西部科学研究发源地,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民办科学院和中国第一家自然科学博物馆。全区人口83.79万元,现有驻校高等院校4所,科研院所19个,有中等职业学校6所、市级重点中学5所,“两院”院士5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4.47万人。全区高新技术企业350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5.09%且连续六年保持全市第一。2022年4月,北碚区被确定为“全国地方科协综合改革示范区”重庆市首批试点区县。在推进地方科协综合改革实践中,北碚区坚持立足区域优势,聚焦“人文科教创新城”定位,紧扣“四服务”职责,坚持问题导向、改革求变、守正创新,注重区域联动、部门联合、资源联接,为北碚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023年,成功创建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区,3个国家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基地风采在“科协之声”发表。总结形成的可复制推广的典型案例相继被中国科协、重庆市科协采用,入选北碚区2022年度全面深化改革案例选编。
一、强化顶层设计,健全基层组织建设
北碚区高度重视改革试点工作,印发了《重庆市打造全国地方科协综合改革示范区北碚区试点实施方案》并作为区“科技创新大文章”特别重大项目,将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纳入督查通报和考核激励,推动各镇街、各相关区级部门为科协工作赋能。按照方案要求,进一步优化科协组织建设,依托17个镇街科协建设村(社区)科普工作站191个,吸纳基层“三长”等专兼职人员300余人。建强科技社团,联动区内18家市级学会,结合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特点和在碚高校学科优势,组建企事业科协30家和区生物质碳中和协会、区心理学会等27家区级学协会,并联合区农技协联合会推动15个涉农镇街农技协专委会全覆盖。高站位谋动,为基层科协如何依托综合示范区改革强化组织建设提供了路径。
二、强化人才支撑,服务科技工作者
区科协用心服务科技人才,开展首届北碚区“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与宣传活动,会同区妇联、区教委、区科技局等单位组织评选15名科技创新巾帼标兵,开展《2023年北碚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北碚区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评选等工作。2022至2023年辖区内8名科技工作者获评国家级、市级科协系统奖项,全区师生获评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奖项190个,市级奖项242个,区科协连续2年获评重庆市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在“北碚发布”“北碚组工”“北碚科协”等不同载体,专题宣传典型科技人才的优秀事迹。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政策宣讲”、“2023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通过“北碚报”专版刊登活动内容,以座谈、走访、致信等多种方式,为科技工作者送上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2023年5月,区科协联合中科院武汉精密测量院等单位率先成立区县首家“院士科普工作室”,开展的孙和平院士精密测量重庆科普工作室揭牌仪式和重庆市领导干部科技讲堂第十期活动,获评中国科协办公厅2023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特色活动通报表扬。
三、强化品牌打造,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产业需求,深度打造“缙云狮峰论坛”活动品牌,形成科协组织联动多方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截止2023年8月,围绕“狮峰智汇”“嘉陵融创”“天生创享”3个子品牌开展“1+3”系列活动,活动组织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内容多彩。目前举办“狮峰智汇·产业技术峰会”之峰会2次,“嘉陵融创·创新创业大赛”之大赛3次,项目路演8次。“天生创享·创新创业沙龙”之培训、沙龙、研讨会等活动170场。成功转化10余个项目,使其在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落地,其中4个项目接受了北碚区种子基金、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共计450万元。举办专题研讨培训、经验分享等创新创业活动,覆盖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近5000人次,促进科创资源多向流动,提升本地区科创服务水平,辐射四川、贵州、湖北等中西部多个省市、地区。在开展科创品牌活动积累丰富经验基础上,先后承接了2022、2023年重庆市一线创新方法培训班、2022重庆海智工作推进会、科创中国@重庆双月论坛——智能传感制造创新发展等“科创中国”品牌活动,为北碚区积极申报“创科中国”试点城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强化全域科普,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北碚区成立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北碚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北碚府办发〔2022〕19号),区委常委会定期听取科普工作汇报,区财政增加科普经费投入,同时将科普工作纳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相关方案。全民科学素质成员单位建立应急科普五级微信矩阵,通过“校地合作”汇聚4万余名大学生投身志愿服务,阵地与专兼职人员双向融入“双中心”,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校地联动的组织网络。先后建成10个全国科普示范社区、3个国家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3个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1家国家体育科普基地、22个市级科普基地、2个市级院士工作站、10个市级海智工作站,1个院士科普工作室。以辖区市级以上科普基地为平台,持续举办“缙云大讲堂”等具有北碚特色的科普活动300余场。携手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重庆自然博物馆开展各类科普教育活动、展览、讲座800余场,累计接待观众1000余万人;推出“熊猫百科”等多个线上数字展览,先后开通“云游重庆市蚕业科博园”“云游恐龙厅”等系列线上科普活动。2023年,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获评2022年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4项并入选优秀案例。
五、强化协同合作,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
加强与辖区内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密切联系,建立区级领导服务专家人才制度,31名区级领导联系服务93名专家人才,组织院士专家服务区域科技创新建言献策。征集10篇论文参加2022年第七届川渝科协改革研讨会,获二等奖1篇,优秀奖4篇,区科协获评优秀组织单位。2023年已征集20篇论文参加第八届川渝科改革研讨会论文。形成的《自然科学小侦探——重庆自然博物馆全新推出原创视频科普课程》、《“兼善生态行:提高学生生态素养 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典型案例入选中国科协《2022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案例精选》。上报的《全力打造北碚区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北碚区建好用好“双中心”做实科技志愿服务》2个典型经验被市科协改革动态采用,协同巫山县联合西南大学组建核桃高产技术与推广服务课题组,推动巫山核桃产业发展,入选重庆市科协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十佳案例。
(北碚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