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业务理解,系统提升生态修复从业人员的知识储备,更好地服务于我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8月24日,由市自然资源学会主办,学会生态修复专委会、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承办的第十三期生态修复专家讲堂开课。讲堂特邀到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旭洋、重庆大学副教授王锋文,以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进行经验分享交流。市内生态修复相关工作人员、各相关单位代表100余人参会。
讲座中,王旭洋结合北方农牧交错区大量实测数据,分享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规律、极端气候和人类活动对土壤碳库影响机制等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他认为,人类活动及土地利用变化对过去40年土壤有机碳变化的影响贡献度达到53.7%,造林等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可以实现关键增碳效应,合理调整农林牧业结构、加强草地保护修复是提升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固碳功能的重要途径。
王锋文介绍了煤矿区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政策背景,讲解了多环芳烃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分享了万盛矿区土壤、水体、植物等多介质PAHs分布水平及迁移转化规律等学术研究发现。他指出,以后应持续关注万盛闭坑矿区土壤和地表水有机污染物带来的生态风险,可以通过引入植物和生物修复方法来重建受损生态系统,通过上午吸附、代谢转化等方式修复污染物。
两位专家的主题报告意义深远,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经验,对推动我市生态保护修复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前瞻性和指导性。
(市自然资源学会 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