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农工党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硕士,现为长寿区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心病科主任。从医14年来,陈林扎根临床一线,始终牢记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初心和使命,创“心”技术,守护广大患者的健康。获评2023年长寿区“最美科技工作者”。
无数的急危重病例,让他无限思考与不断进取;借鉴和传承,超越和创新,让他在护“心”道路上一直前行。
图左二为陈林
潜心医学 成功攻克首例电风暴病例
陈林今年41岁,选择当医生,源于儿时的一场病痛,让他对身穿白大褂的医务人员充满敬仰,对这一职业无限向往。2009年,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的他,来到长寿区中医院从事临床医学工作,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愿望。
入职后,陈林潜心医学,短短几年时间,就成长为科室里的青年骨干。
心病科主要医治心血管疾病,包括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血管病、冠心病、心肌疾病、心房颤动、心内膜炎症等。其中,交感电风暴最为突出,该病有极高的死亡率,其急性期治疗要尽快及时诊断,正确识别和积极处理交感电风暴对挽救患者生命十分重要。
陈林在工作中,就遇见过这样一例罕见的因恶性心律失常、室颤而导致交感电风暴的危重病例。当时患者在医院住院,心电监护提示室颤,情况异常紧急。患者急性下壁心梗合并交感电风暴,血流动力学、心电活动极度不稳定,病情凶险。陈林深知,这是与死神抢时间,需尽快抢救,恢复心肌血液供应,方有一线生机。但患者高龄、反复室颤、生命体征不能维持,是否要进行抢救……成为了他和团队的一个巨大考验。
紧急时刻,陈林毅然决定全力施救,最终完成了抢救,成功攻克了电风暴病例。
就这样,凭着一股子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闯劲,陈林在心脑血管病、脾胃病、肺病等疾病的中医诊疗上精进探索,尤其对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有独特疗效。确诊了医院首例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总结提炼了全院首例不宁腿综合征医治经验,作为技术带头人推广中医适宜技术7项。
厚德载物 推进新技术应用和人才培养
一项科研技术的研发,其意义在于成果的运用。对于医学科技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它关乎患者生命的延续。为了让先进技术得到更多应用,更广泛地减轻患者病痛,陈林用心把自己的技术传授于人。
工作期间,他组织了《中医体质辨识》培训,讲述了中医“治未病”的三大环节:“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认为医生和患者要“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无事之前”。他认真回顾体质学历史,讲述中医体质九分法及其意义,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就九种体质的特点进行详细解说,分析中医体质服务量表,指导偏性体质的调理原则、浴足调理的具体方法,极大地推动了中医体质辨识技术在医院的应用。
同时,他组织培训了《肺栓塞的诊治》《中医养生与保健》《胸痹的中医治疗》等,成为了医院科普专家。近2年,他带教本科学生20名、专科学生40余名。此外,他还注重临床工作经验的总结提炼。近5年以主要负责人身份成功立项省部级课题1项、完成厅局级课题2项;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5篇。参编了《冠心病治疗调养全书》和《临床思维心血管经典疑难危重病例荟萃》专著2本。
凭借突出的技术,他成为龚致平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传承弟子、第二批重庆市区县医疗卫生学术技术带头人。兼任重庆市中西结合心血管专委会常务委员、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心病专委会委员等。
仁术仁心 做人民健康守护者
在工作中,陈林热忱服务,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他总是随叫随到,与科室人员共同履行着“24小时服务”的承诺。有一次深夜,一名老年男性因呼吸急促被家人送到医院。得知收治危重病人,陈林立即从家中赶到医院,此时老人已经昏迷,陈林通过查看病情,诊断患有急性左心衰伴呼吸衰竭。
不料,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突发心跳骤停。情况紧急,陈林立即对患者进行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同时指挥同事予升压、除颤、开放气道等综合治疗。5分钟过去了,没有反应,10分钟过去了,还是没有动静,此时在一旁的患者家属开始情绪失控,但陈林依然沉着冷静地尽力抢救。50分钟后,患者的心跳开始有了反应,抢救成功,家属激动得泪流满面。
尽管没有鲜花和掌声,有时还伴有患者的误解,但陈林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他关心群众疾苦,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曾有一位慢性心衰病患者因长年医治而家境贫困,陈林知道后与科室人员主动利用业余时间陪他向民政部门申请救助。
“精准把握人民健康需求,做人民健康的守护者,是医者的使命。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索新技术,不断突破自我,不断向专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攀登医学高峰!”陈林如是说。
(长寿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