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履行“四服务”职责 开创区县科协工作新局面

发布时间:2023-06-08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近年来,各区县科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和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具体部署,坚持“四个面向”,履行“四服务”职责,以打造全国地方科协综合改革示范区为牵引,深化科协组织改革和建设,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万州区科协“实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沙坪坝区科协“构建新时期全域科普新格局”,永川区科协“探索‘科创中国’城市建设新路径”,各区县科协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展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

万州区科协:

实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

“把更多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水平技术人才引向乡村,引领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不断深化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内涵与外延。”5月26日,万州区2023年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服务活动在恒合土家族乡正式启动。

当日,来自万州区内高校、科研院所、区级学会(协会)、恒合土家族乡科技志愿服务队等单位的16名专家和科技人员,参加了走进恒合土家族乡首场服务活动,拉开了今年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序幕。

近年来,万州区科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动员和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入乡村,紧密结合农村产业发展需要、农民增收致富需求,提供全方位、最直接的农业科技服务,打通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

深入开展智力扶助工作

帮扶先帮智。“科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不仅有组织协调优势,还有科技人才优势。”万州区科协相关负责人说,他们把宣传党和国家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作为重要任务,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走科技致富路的信心。

他们利用入户走访、院坝会、村广播站等形式,向群众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利用群众身边的典型,鼓励群众勤劳致富、科学致富,不断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动力。

近年来,万州区科协结合形势任务,组织专家围绕群众需求,开展养殖种植技术培训,举办专家培训讲座,深入一线指导病虫害防治、良种嫁接、田间管理等。目前,万州区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新时代文明实践“讲科技”等活动200余场次,培训种植养殖大户1.5万余人次,服务群众10万人次。

深化定点驻村帮扶行动

万州区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他们把定点帮扶与驻村指导结合起来,实现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小周镇大堡村是万州区科协脱贫攻坚定点帮扶村,几年前,派驻了区科协大堡村工作队,由区科协一名干部担任该村第一书记。

2019年初,万州区科协筹集了15万元资金帮扶大堡村建设。为了使用好这笔资金,万州区科协派驻大堡村工作队设计了两个科普项目,建设村民科普文化广场、拓宽进入科普文化广场的公路和建设科普e站。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2个科普项目按时交付村委会,如今已成为村民科普活动的重要阵地。

同时,万州区科协还是该区城乡建委帮扶集团成员单位,定点帮扶龙驹镇太吉村。近年来,万州区科协主要负责人多次深入太吉村调研,对太吉村在科普示范村打造、支柱产业发展、党组织建设、“两不愁三保障”落实、村民科学素质提升等方面进行指导,在该村打造了多功能的科普活动室1个,修建了科普文化长廊1个。2022年,万州区科协帮扶6万元,配套建设了花椒烘干厂房,解决了该村300亩九叶青花椒产业发展难题。

厚植乡村振兴科技基础

乡村要振兴,科技要先行。

“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积极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厚植乡村振兴科技基础。”万州区科协相关负责人说。他们联合区老科协、区医学会、区中医药学会、院所高校科协及部分农技协的专家,实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行动。

“孙家镇田湾村有很好的产业基础,要全方位培育孙家大米的特色品牌效应,增加科技附加值。”2022年7月6日,万州区老科协会长陈荣生带领10名科技专家走进孙家镇田湾村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专家组一行在考察了该村水稻种植情况和青脆李种植基地、茶叶基地后,不仅现场给予了指导,还就产业技术指导服务、品种技术引进推广、本土人才培养、农文旅融合发展等提出了建议。

近年来,万州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行动,围绕产业技术培训、科普素质提升、健康知识科普等方面进行,仅2022年就举办专家讲座16场次,义诊义检群众1500余人次,开展种植养殖技术服务和指导40次,培训农户800余人次,各类科普活动50余场次,惠及群众3万余人。

与此同时,万州区科协自乡村振兴工作启动以来,每年安排区级科普项目向农村地区倾斜,累计筹措资金97万元,用于支持乡镇科普示范阵地打造、农村学校(村、社区)科普场馆建设、助力脱贫村主导产业发展、农技推广等,助推乡村科普能力建设,助力农民科学素质提升。

沙坪坝区科协:

构建新时期全域科普新格局

自5月以来,沙坪坝区科协以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为契机,持续广泛开展红岩科技志愿服务行、科学家精神宣讲报告团进校园、科普宣传“六进”等系列活动,掀起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新热潮。

这是沙坪坝区近年来构建全域科普新格局的一个缩影。他们瞄准“科普全域化”战略目标,以持续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打造全国地方科协综合改革示范区为契机,加快科普供给侧改革提质增速,突出科普赋能、专家引领、资源整合、科普科创融合,积极推动构建“市区镇(街)村(社)四级一体、校地院企会五方联动”的全域科普新格局。

目前,沙坪坝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18.1%,居全市首位,已连续4次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

完善机制 共建科普场馆筑牢基层科普阵地

沙坪坝区坚持把科普工作纳入全区‘十四五’规划、文明城市创建和打造全国地方科协综合改革示范区重要内容,纳入区委区政府年度工作任务,建立完善了区科普(纲要办)联席会、基层科协专委会及区科协兼挂职副主席等制度。  

同时,通过三级联动建好基层科普场馆,每年市级支持、区级投入、镇街共建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分步打造“一镇街一特色、一场馆一主题”的科普场馆体系。依托公共设施,共建一批科普公园、长廊、步道等群众身边的科普设施,打通科普惠民“最后一公里”。

此外,注重挖掘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科普资源,并积极引进科技文旅等资源,共建科普基地,打造科普活动平台。协同推进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大力推动驻区高校和科技企业等科普场馆、重点实验室向公众开放。

目前,该区共打造社区主题科普馆和青少年特色科技馆17个,社区科普公园3个,共建市、区科普基地68个。

联合联动 强化专业科普引领扮靓科普品牌

据统计,目前沙坪坝区建有区级学(协)会、企事业科协近40个,在区市级学(协)会达34个,镇街科协22个,村社科普工作站202个。

如何用好这些资源?沙坪坝区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牵头集聚整合西部(重庆)科学城6个区科协及百余家单位、200余名科普专家成立西部(重庆)科学城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联合体,打造科普传播平台,研制科普创新产品,组织科普联合活动。

强化科普专业力量引领示范作用,在全市率先组建了专家科普工作室、科学传播专家团、科普讲师团、院士专家进校园等专家科普团队10余个,组建科技志愿者队伍45支,注册科技志愿者4700余人。

5月30日,在科技工作者日活动中,他们为荣获2023年沙坪坝区“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的王丹、王丽萍、龙兴明等14名科技工作者颁奖,为荣获第二届沙坪坝区“十佳科技青年”荣誉称号的方斯顿、王燚、邓君等10名科技青年颁奖,为新建的科技社团、市级科普基地授牌,增强科技工作者致力科普及创新的使命感、荣誉感。

沙坪坝区以“线上常态宣传+线下有效覆盖”的方式,扎实推动科普资源普惠共享,除了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活动之外,还联合举办了“沙磁杯”西部(重庆)科学城创新创业大赛,并创设沙磁创新论坛、沙磁科学“答”人、科普达人秀、黄葛树下科普故事荟、探索大学实验室、小研究员讲科普等“沙磁”科普活动品牌,与此同时,常态化开展“红岩科技志愿服务行”、中小学科技节、公民科学素质大赛等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融合赋能 助推科学普及科技创新两翼齐飞

近年来,沙坪坝区把科技资源科普化、科普资源产业化作为厚植创新土壤的重要内容,并引领各行业广大科技工作者聚焦科技创新“四个面向”,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助力打造创新驱动示范区,依托环大学创新生态圈,主动融入创客港未来科技园、拾光阁数字软件园、华宇城生命科技园以及器官智能生物制造工程研究中心、新桥临床转化中心等“三园两中心”建设。推动市区校三方共建重庆市菁英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服务中心,入驻企业40余家,获评“重庆市众创空间”,牵头组建“科创中国”重庆区域科技服务团,联动开展区县行“菁准”服务,精准挖掘30余家企业科技创新服务需求,服务创新发展。

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成都市武侯区共建全国科普示范区、“科创中国”试点城市,联合举办“资本赋能 产业共赢”推介、线上科普论坛、全国科普日等主题活动。联动开展“海智专家助力乡村振兴走进奉节”活动,解决农产品品种培优、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科学技术难题等问题,支持驻区高校跨区联建乡村振兴学院,助力“一区两群”对口协同发展,为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阵地、争当创新驱动排头兵聚智赋能。

永川区科协:

探索“科创中国”城市建设新路径

“科创中国”是中国科协打造的科技经济融合服务品牌,搭建科技创新融通平台,让产业插上创新翅膀。

近年来,永川区充分利用“科创中国”平台,与中国电子学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等全国学会建立起了深度合作关系,与重庆交通大学、重庆文理学院等多所高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目前有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18家,其中国家级平台7个,企业平台71家,建成新型研发机构27个,永川区探索出一条“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新路径。

建立制度机制明确“科创中国”试点建设路线图

永川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枢纽节点,是国家定位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部职教基地,重庆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

“2020年6月,永川入选‘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为永川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永川区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永川区科协联合区经济信息委、区科技局等部门成立“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5大任务16项具体措施,实现了一个方案引领、一张路线图推进,确保了“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同时,建立起了与中国科协驻点工作组、市科协定期通报制度、全国学会定期沟通对接制度和区级部门试点工作季报制度,形成了政府主导、科协搭台、部门联动、学会助力、企业受益、产业提升的工作格局。

“在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及规模以上企业中先后建立科创联络员队伍,把企业中懂政策、会技术的人才纳入科创联络员培养工程。”永川区科协负责人说。通过建立科创联络员机制,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学术带头人和行业领军人才。

用好“科创中国”融通平台助推企业创新发展

“试点初期,大家对‘科创中国’了解不多,一些企业融入不深。”永川区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此,他们通过永川区融媒体中心、永川微发布、茶竹永川网等广泛宣传“科创中国”融通平台功能作用以及试点城市建设取得的成效,提升相关部门、企业、高职院校、科研院所的知晓率和认可度。

坚持问题导向,深入企业开展摸底调研,举行“科创中国”永川区企业技术需求征集座谈会,动员园区、企业等注册使用“科创中国”融通平台。截至目前,已入驻“科创中国”融通平台的企业达333家、专家9031人,发布创新需求1743项,科技成果925条,路演会议199场,新闻资讯4365条。

为企业和专家提供服务,让“科创中国”融通平台成为永川科技创新的桥梁和载体。他们邀请国家级学会开展“科创中国”数字经济专家服务团永川行,举办智能装备与先进制造技术研讨会、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发展论坛等活动,让“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深入企业实地调研,就企业技术研发、生产工艺等进行交流探讨,帮助解决企业技术难题。

同时,他们开展“企业云课堂”培训,组织525家企业2800余人次参加中国科协和中关村天合线上活动28场次,举办“科创中国”技术培训会、科技工作者沙龙等专题培训会21场次,组建科技志愿服务队开展科技志愿服务500余场次,为科技企业和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提供智力支撑。

“长城汽车永川生产基地从投产至今,一直面临着产销两旺、供不应求的良好局面。”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总经理张国欣说。通过“科创中国”融通平台,一大批科技人才的加入为长城汽车落户永川植入了智能因子。

探索“科创+”模式不断拓展试点城市建设新路子

“近年来,我们在‘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中,建强科学家资源体系、创新平台体系、配套服务体系,积极探索适合永川发展需求的‘科创+’模式。”永川区科协相关负责人说。

2022年4月,成渝双城医学遗传及精准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和院士专家工作站在永川落成运行。由四川大学丁显平院士牵头,搭建起了免疫力评估中心、生育能力评估中心、精准医学研究中心等5大平台。

2022年7月,永川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城市地下空间及能源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成立了重庆绿色低碳能源科学技术研究院,由香港中文大学何继善院士领衔,彭苏萍、蔡美峰等7位院士担任顾问。

2023年2月,永川区人民政府与重庆文理学院签约共建“永川科技创新中心”,提质建设环重庆文理学院创新生态圈,加快打造“众创空间—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孵化器—加速器”,形成“文化创意、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创业孵化”功能为一体的创新创业综合体。

在加强与院士专家深度合作、创建各类科技创新中心的同时,永川区还高度重视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他们构建起了“科技金融示范银行+担保基金+产业基金+科技企业上市融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发展培育“给奖补”、人才安居“给支持”、要素供应“给保障”、创新研发“给包容”等政策保障机制和“保姆式”服务体系,切实为科技企业发展提供经济支撑。

永川区科协负责人表示,当前,永川正着力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促进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五链”融合,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必将推动“科创中国”行动整体提升。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