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头条>

我市3家单位入选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发布时间:2023-06-01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5月30日,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联合发布2023年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认定名单,全国147家单位入选。其中包括我市3家单位,分别是袁道先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重庆自然博物馆(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816工程。

据悉,本次全国共有669家单位申报,涉及162个地级市,涵盖科技馆、重要科研设施(机构和平台)、重大科技工程纪念馆(遗迹)、科研院所、科技类人物纪念馆和故居、学校、科技企业等多种类别。

▲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陈列馆。受访者供图

此次入选的袁道先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位于西南大学,由喀斯特科普展览场馆、喀斯特野外观测研究站组成,包含西南大学天文地质馆、西南大学地理文化园、金佛山野外观测研究站等基地单元,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以宣传袁道先院士“科学强国,科研报国”“团结奉献,勇攀高峰”“心怀民生,造福百姓”“教书育人,甘为人梯”“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等精神为主要内容,展现我国一代岩溶学大师袁道先院士的科学事迹、学术思想和科学家精神风范。

▲袁道先院士获得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岩溶委员会“50年终身成就奖”。受访单位供图

重庆自然博物馆(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位于北碚区,占地30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展示面积2400平方米,现存有文物建筑惠宇楼、地质楼、卢作孚旧居、地磁测点碑等。作为中国第一家民办科学院,中国西部科学院于1930年由卢作孚先生创办,先后聚集了翁文灏、杨钟健、黄汲清、俞德浚、常隆庆、施白南等50余名国内著名科学家在此工作,其中有14位为新中国的院士(学部委员)。该基地通过重要实物资料、主题宣讲活动等,全面展现科学家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中国西部科学院主楼——惠宇楼。受访单位供图

816工程位于涪陵区,是中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全称为三线建设进洞的原子能反应堆及化学后处理工程,于1966年批准建设,是我国核工业国防建设的缩影和三线建设不可抹去的记忆。当年,科技工作者和建设者们在最艰苦的环境下,用测量仪、工兵铲、工兵镐等最简陋的工具,用长达8年时间完成洞体开凿任务,开凿出目前世界上探寻已知的最大人工洞体。目前,816工程作为景点向游客开放。

▲816工程。受访单位供图

据了解,2022年5月30日,中国科协等7部门发布了首批140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加上今年发布的名单,287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已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初步形成了“以点带面,辐射全域”的体系格局。

▲市民参观西南大学天文地质馆。受访单位供图

287家基地中,重庆有4家。我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家精神宣教活动,逐步将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打造成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实训地、科技工作者国情研修的教学点、青少年爱国主义和科学教育的第二课堂、社会公众红色旅游的新打卡地,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正悄然形成。

来源:《重庆日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