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战略发展>智库报告>

抓实抓细新时代社区科普工作全力打造渝中科普亮丽“风景线”

发布时间:2023-04-18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城区科普的前沿阵地。渝中区作为重庆主城中心城区,有11个街道,79个社区,常住人口59万,日均在区人口100万以上,人口基数大,流动人口多。近年来,渝中区科协坚持科普惠民、利民、为民理念,积极探索用科普手段服务社区治理、服务基层群众的新路径新方法,通过富有成效的科普活动,强化科普设施建设,提升科普服务效能,多举措、全覆盖做实社区科普,为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素质,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化科普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

建立全域化、联动化、一体化的社区科普工作体系

以“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为抓手,调整充实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吸纳50多个部门街道为成员单位,11个街道成立科协,79个社区建成科普站,吸纳热心科普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充实到街道社区科普工作小组,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科普工作网络。同时,整合辖区资源,吸纳热心科普的辖区单位、社会组织充实到街道社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协作联动,采取部门、街道社区、社会单位联动的方式,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科普,构建了由单一到多元、由局部到整体的社会化科普格局。

建立公益性、服务性、普惠性科技志愿队伍

组建区科普志愿服务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讲科技”活动宣讲团、区科协科学传播专家团、区关心下一代科技辅导团等4000余人的科技志愿者和1.1万余人的“科普中国”信息员队伍,常年深入街道社区、学校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推送转发“科普中国”各类知识56万余次,使科技知识惠及广大群众。

建设立体化、信息化、规范化的社区科普工作阵地

遵循“集中抓点、以点带面、榜样示范”思路,科学布点,统筹推进社区科普阵地建设。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升级打造社区科普阵地,实现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近年来全区财政投入人均科普经费近8元,广泛用于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区青少年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基地、社区科普活动室等设施建设。累计建设社区科普活动室34个,在54个社区建成“科普重庆文化云”终端和科普中国社区e站,推进社区与“科普中国”精准对接,打通科技传播“最后一公里”。全区科普阵地不断扩大,承载服务能力持续提高。

开展专业化、品牌化、常态化的社区科普活动

以社区群众多元化科普需求为导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科普大学、老年科技大学、青少年科学活动中心等平台,每年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1000余场次以上,实现科普活动“月月有”。聚焦“一老一小”重点人群,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知识和数字技能培训指导,为青少年举办“四点半”科普讲堂、假期科普营等系列活动。在79个社区开设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生命安全”、“多彩生活”系列社区科普大学精品课程,组织编印系列教材上万册,包括《绿化栽培》《电脑基础》《科技与生活》等,免费发放给学员。自2011年在大坪街道浮图关社区建立全市首个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以来,开设“生命安全”“多彩生活”系列12门专业课程,线上线下教学点累计培训20万余人次,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没有围墙的大学”。

通过健全完善工作组织机制,推动科协组织到社区、科协资源沉社区、科协工作在社区,渝中区社区科普取得了较好成效。获评全市首批规范化社区科普活动室3个,“重庆市社区科普大学示范教学点”8个,累计创建全国、全市科普示范社区21个。通过扎实有效的社区科普工作,使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学习科普、受益科普,持续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倡导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为服务社区治理和民生改善,助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何仕明 渝中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