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服务>人物风采>

姚雄:根植水稻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

发布时间:2023-02-09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重庆市第六届先进工作者姚雄,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水稻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作为重庆市农业科学院2010年度“百名博士人才工程”引进的水稻专技人才,自参加工作以来,他立足水稻产业一线开展调查研究,聚焦水稻科研一线开展科技创新,根植水稻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取得了丰硕的科研业绩,已成长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中国作物学会理事、重庆市特色粮油生产指导专家以及“李经勇劳模创新示范工作室”科技创新骨干,为重庆水稻种业振兴、重庆水稻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致力振兴巴渝水稻种业

姚雄的家乡在四川省资中县农村,从小就对农业、农村和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立志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在高考时,他主动选择了四川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在保送硕士、博士研究生时,他选择了从事艰苦的水稻科学研究。

博士毕业后,出于对美丽山城的向往,怀着振兴巴渝水稻种业、壮大巴渝水稻产业的梦想,他毅然放弃到广东农业高校任教的机会,来到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西南大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师从重庆知名水稻专家、重庆首个国颁二级优质杂交水稻“渝香203”培育人李经勇研究员,继续开展水稻科研工作。

参加工作11年来,姚雄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用脚步丈量着水稻田,用汗水浇灌着水稻苗,用详实的科学数据记录着巴渝大地上水稻的蜕变过程。姚雄的足迹从重庆到海南,从春种到秋收,从实验室到试验田。一摞摞翻到毛边的科研记录本、一袋袋摆放整齐的水稻种子和一叠叠的荣誉证书见证了他青春的芳华,践行了他“从山区走出来学农业知识,学成后就要回到山区去应用”的无悔誓言。他先后荣获市级农村工作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第四届永川区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次。

持续开展核心科技攻关

为了选准科研方向、找准产业瓶颈,姚雄立足水稻产业一线开展调查研究,锚定品种和技术持续开展科技攻关。他先后主持(主研)科技部、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庆市科技攻关等省部级课题22项,发表论文64篇,编写专著2部,提交水稻产业、水稻种业发展建议3项,获得专利授权14项、软件著作权2项,制订重庆市地方标准8项。他先后荣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农业农村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作为主要贡献人,他创建了渝香813A等优质香型水稻亲本4个,培育出渝糯653、渝香优8133等优质、专用水稻新品种18个,研制了半旱式稻菜轮作等水稻新技术6项,创建了“渝优”“渝香优”等系列大米品牌,培育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多年入选重庆市水稻生产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为全市水稻绿色高质量发展和粮农增产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中,作为主要贡献人完成的“长江上游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机理及模式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荣获2015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在重庆市累计示范推广面积718.6万亩。作为主要贡献人完成的“高温伏旱区高品质杂交水稻渝香203的选育及产业化应用”科技成果荣获2019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在重庆、四川、贵州、江西等省市累计示范推广1137万亩。

担任第一书记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姚雄先后担任市科技特派员,市青联委员,市人社局云阳水稻专家团领衔专家,市特色粮油生产指导专家,市农科院引领大足、荣昌的乡村振兴示范村首席专家,争当科技排头兵,促进成果在全市推广应用,推动实施农业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工程。

近5年来,作为技术负责人,在重庆市水稻主产区县年均建设百亩科技核心示范片12个、千亩科技扩大示范片8个,成功示范推广了渝香203、神农优228等新品种和再生稻、机插秧等新技术,为全市水稻绿色高质量发展和粮农增产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2019年,姚雄用团队培育的渝香203品种及绿色生产技术指导黔江马喇湖贡米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入选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重庆名牌农产品等称号。2020年,黔江马喇湖贡米荣获第十九届中国西部(重庆)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最受市场欢迎农产品”、第二十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以及全国2020十大潜力大米品牌等荣誉,成功打造了重庆贡米品牌。

2021年5月,姚雄被选派为市委办公厅乡村振兴帮扶集团驻酉阳县龙潭镇桐岭村第一书记,继续扎根农业农村一线,用科技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永川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