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服务>人物风采>

毛得宏:治乱归心谋发展

发布时间:2022-11-02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在重庆,在渝西片区中医药领域,提到毛得宏这个名字,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发出称赞。毛得宏,永川区中医院院长,拥有重庆市名中医、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重庆市中医五官科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头衔,先后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全市仅4位名中医入选)”,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他不仅管理经验丰富,还将一个负债1800万元的医院扭转成“年收入6亿多元、固定资产6亿多元”的三甲中医院。

求学,为丰满“医之翼”

8岁那年,疼爱毛得宏的爷爷肺部感染病倒了,他时常咯血、呼吸困难,还不能平躺,因交通不便、抬滑竿走上百里山路也不现实,老人只能痛苦地半倚在摇椅上,不到两个月便与世长辞。这件事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成为一名医生,不仅能救亲人,还能救乡亲们于水火之中”的想法像一颗种子深深埋进毛得宏心底。

他努力读书,希望考上梦寐以求的大学。高考两分之差落榜后,他在家人的支持下来到江津卫校(现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习中医。慢慢的,他对中医产生了浓厚兴趣。

“学中医要有悟性和感同身受的能力,即见彼苦恼,若己有之。”为此,毛得宏常在寝室关灯后,还点蜡烛、打手电筒自学。1983年,毛得宏专科毕业。“自己所学所思还远远不够,所以选择继续读函授本科。”毛得宏一边读书,一边前往一家乡镇卫生院实习。交通不便,条件简陋,设备奇缺……这段艰苦岁月,学校与医院之间来回奔波,让毛得宏更加珍惜学习机会,也对农村百姓疾苦有了更深切体会。

在乡镇卫生院实习的4年时光里,毛得宏帮助了不少病患。“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用‘箩篼’(箩筐)抬着来的病患。”当时凌晨1点,他正准备休息,却被一阵喧闹声吸引披衣起床出门,只见几个人抬着“箩篼”,里面蜷缩着一个男人。

“他在打墙壁时,从四五米高的地方摔下来了。”家属称。

“病患腰椎错位,而家人用‘箩篼’抬过来,加重了错位,当时他的下肢已经没有知觉了。”毛得宏一边拨打120寻求帮助,一边用中医手法缓解错位症状,帮助病患调整正确姿势,患者很快便恢复了知觉。

这一手法为患者争取了时间,避免了瘫痪。此外,毛得宏还用针灸治疗好了面瘫患者,这些经历增强了他对中医的信心。

逐梦,为温暖“杏林路”

1987年8月,毛得宏调回永川县中医院(现永川区中医院)。

从担任中药房房长开始,他整日泡在药房,抓中药。因抓得最快最多,3天后便当上了小组长。这期间加深了他对中药性味的认识,人与药物也变得更加亲近。

“在其位,谋其职。从来没有白白浪费的经历。”毛得宏称。

当时医院年收入仅几十万元,中药房每年就亏损四五万,毛得宏分析原因后加强管理,落实责任到人,每天清点,严格监督。10个月后,中药房首次未亏,还有1000元节余,其管理方法沿用至今。

1988年,中医院决定派他前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进修。毛得宏选择了眼科和耳鼻喉科。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毛得宏进步很快。加上他手不抖、动手能力强,老师也夸他天生是当外科医生的材料,这大大增强了毛得宏的信心。3个月后,他成为第一个能够独立做手术的学员,且手术非常成功。

1989年,毛得宏结束进修回到中医院。在院领导支持下,26岁的毛得宏率先组建重庆市内第一个中医五官科病区,中西结合、突出特色、差异化发展,令中医院很快声名鹊起。之后,他在全市中医医院中率先实行中医眼科、中医耳鼻喉科独立分科,中医耳鼻喉科成为重庆市中医重点学科,系唯一一个区县中医院跻身重庆市十强的中医学科。

他越发忙碌,成功诊治疑难、危急重症数百例。他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耳鼻喉分会副主任委员,率先提出中医耳鼻喉科疾病系统的预防调养方法,创新性提出“四结合”理论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形成多个病种较完整的治疗方案,在全国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

跋涉,为上岗“挑大梁”

2002年,由于管理不善,中医院连续亏损,负债1800余万元,濒临倒闭。

“当时的状况就是中医院的牌子,乡镇卫生院的底子,房屋低矮潮湿,病房发霉,老鼠蟑螂横行,医疗设备差。”一位老职工回忆道,“连发工资的钱都是借的。”

在上级支持下,中医院开始通过公开竞争招聘院长。毛得宏成功当选。上任之初,他提出了自己的治院口号:治乱归心谋发展,即治理环境之乱、人心之乱和秩序之乱。同时,提出“一年走出低谷,二年摆脱困境,三年再创辉煌”的治院方略。

此后,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中医院大刀阔斧地推进:2003年,门诊大楼投入使用,医院翻修一新,投入1亿元新建住院大楼……采取“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原则,公开竞争上岗,90%以上的科室主任需要重新竞争上岗……不到两年时间,区中医院业务收入突飞猛进,从全市倒数几名一跃进入前三名,之后成功创建了重庆市示范中医院。

2013年,该院成功创建“三甲”中医院,成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综合实力名列全市中医系统前茅,医院的总收入从800余万元增加到6亿元,增长7400%;总资产从2800万元增加到6.2亿元,增长2114%。

不管工作多么繁杂,毛得宏从不间断学习和钻研医学知识。他利用业余时间研读中医经典著作,并结合常年的临床经验,主编著作2部,参编著作5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他成功创建重庆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研发了“鱼酱排毒合剂”“肩舒胶囊”等多项科研成果,并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在申报国家专利16项。2021年11月22日,毛得宏获评“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称号。

取胜,人才是“软实力”

从长远来看,一个单位、一项事业,最终竞争的都是“人才”。

为了区中医院的长远发展,毛得宏将目光聚焦到人才引进上。他用真诚和专业打动了博士邱克军(西藏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博士,2010年获得博士后出站证书。)2017年底,邱克军退役来到区中医院。

毛得宏说,永川区委区政府重视人才,为中医院的发展夯实基础。给人才荣誉、给项目支持,对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重庆英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对他既是压力也是动力,让他不敢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

“永川有人才引进和发展的宽松环境。区中医院被市编办确定为编制备案制试点医院,促进了人才的引进和医院的发展,这两年院里引进了王卓、马昌云、张南等多名博士。市人社局同意区中医院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已有两个博士后入驻;作为重医附属永川区中医院,成为中医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认证,有全建制本科学生48名,创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毛得宏说,这几年区里的人才环境给医院发展按上了加速器。

如今,永川区中医院共有100多位硕士、8位博士。“我们准备再引进20位高端人才,将医院建设为渝西片区中医药医教研中心。”毛得宏说。

周舟 永川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