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发展阶段,科普场馆需要充分认识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对创新发展的价值和作用,落实创新时代对科学普及和科学素质建设的新要求,探索科普和科学素质服务创新发展的方法。《科学素质纲要(2021-2035)》将习近平总书记“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指示精神作为新发展阶段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为科普场馆新时期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服务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促进和重要契机。以下从价值引领、机制保障和环境营造三个层面,尝试对科普场馆“十四五”时期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服务创新发展的方法提出思考和建议。
一、强化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价值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幸福安康。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大力培育科学精神、弘扬科学家精神。科普场馆作为人民群众提升科学素质的重要阵地、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和展现科技文化成果的重要平台,一是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科学家精神教育资源,依托场馆科学教育和科学传播优势,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尤其是结合青少年不同成长阶段,广泛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教育活动;二是要结合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重大节事和纪念日活动,开展科技成果、学科领域最新进展、重大科技成就宣传,加大对先进科技工作者及其团队的宣传;三是引导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等加入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弘扬专项行动,收集积累科学家学术成长的图文、视频资料,以专题展览、网站专栏等形式开展宣传,展现科技工作者风采。
二、强化科普社会化协同的机制保障
《科学素质纲要(2021-2035)》提出“打造社会化协同、智慧化传播、规范化建设和国际化合作的科学素质建设生态”的新要求和“坚持协同推进”的新原则,科普社会化协同成为科普场馆的又一重点工作,一是以省级科技馆为龙头和依托,增强与整合省级科技馆的科普资源开发、集散、服务能力,统筹区县级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的建设与发展,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人员交流、渠道合作等方式的相互促进、有效协同;二是以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普教育基地、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应急科普教育等平台为抓手,依托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防灾减灾日,全国低碳日及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等重要节事、主题纪念日及专项行动,发起成立科技文化馆联盟,促进馆际展教资源共建共享;三是开展科技资源科普化交流合作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科技创新主体利用科技资源开展科普搭建平台,聘请有影响力、号召力,经验丰富、专业热心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担任科技馆的科普顾问,以共设工作坊、共立科研项目、共策科普活动等形式开展科普工作;四是协同科技、教育、媒体、文化、艺术等社会各界相关单位开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等重大题材及弘扬科学家精神的科普创作,围绕重点人群,开发针对性强的动漫、短视频、游戏等科普作品;五是与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关单位建立联动机制,与青少年、妇女和教育、文化、艺术、旅游、体育等领域开展科技人文交流,促进长效合作,依托科技馆体系面向公众联合发布科普内容,开展科普服务。
三、强化创新文化氛围的营造
从创新科普内容、手段和形式着手,推动全社会形成良好创新文化氛围环境,一是在科普内容方面,将“知识补课”转变为“价值引领”,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先导技术创新、绿色产业创新等重点领域科普,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学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做好重要科技发展的宣传、解读和普及,不断提高公众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认知水平,引导社会形成理解和支持科技创新的正确导向。在普及知识、技术的同时,要将过去从上到下的教化式灌输转变为人文情怀的融入式服务,从而帮助公众用科学精神来引领生活、用科学知识来涵养生活、用科学方法来创造生活;二是在科普手段方面,由传统传播形式向信息化全媒体传播转变,实现科普内容多渠道全媒体传播,引导主流媒体加大对科技的宣传力度,增加科普内容、增设科普专栏,大力发展新媒体科学传播,通过栏目共建、内容共享、团队入驻等方式,强化与主流媒体和网络平台的深度合作,拓展传播领域,为科技工作者搭建科普服务和展示平台,完善科普传播矩阵运行机制,联合外部机构开发数字展品资源,加强科普资源数字化建设。
陈茜 重庆科技馆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