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服务>人物风采>

贺敦军:科技创新攻关 服务生产一线

发布时间:2022-07-25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贺敦军,中共党员,现任重庆钢铁轧钢厂热卷生产作业区磨辊区域技术主管,主要从事磨辊区域工模具装配质量技术、成本控制分析以及设备精度保障等工作。他是重庆钢铁的一线“创新达人”,多次荣登《山水重钢》公众号、上游新闻、长寿区新闻网等。他坚持学习前沿技术,创新成果颇丰,先后获评重庆市长寿区“最美产业工人”、中南钢铁“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宝武“铜牛奖”、长寿区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贺敦军一心扑在设备技术改造上,致力于创新攻关,解决疑难问题。参加工作11年来,他牵头解决生产作业中疑难杂症70余项,累计创效近3000万元;撰写发明专利8项(受理)、实用新型专利18项(15项已授权),参与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

勇于变革创新,实现降本增效

2011年,贺敦军从重庆大学毕业后,来到公司从事装配钳工工作,虽然是最基础的工种,但他丝毫没有懈怠。工作中,他发现一些设备的设计、结构不合理,导致工人工作效率不高,甚至还有安全隐患。那时,他就时常想着去改进和创新。

2016年冬天的一个凌晨,贺敦军接到生产调度室通知,精轧机组支承辊进油管快速接头脱落,导致油膜轴承烧损,需停机更换支承辊才能恢复生产。他立即组织人员从长寿城区赶往厂区生产现场抢修。抢修结束后,贺敦军回到家后难以入眠。他意识到,虽然操作维护人员已尽职尽责,但无法从根本上杜绝进油管快速接头脱落,一旦发生事故会导致较长时间停机,油膜轴承价格高昂,烧损则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他暗下决心:作为一名技术骨干就要想办法解决,这样的事故再也不能发生!

说干就干,贺敦军没日没夜地查阅资料、收集数据、现场研究,终于找到破解的方法,经过反复试验获得成功。自此,再未发生过油管脱落事故。这也是他申请的第一项国家专利——《液压防退出式快速接头》。

2018年精轧工作辊轴承烧损21次,造成断辊3次、停机时间621min。为此,贺敦军牵头组织事故分析、技术攻关,通过制定轧辊下线轴承座测温、优化轴承补油周期、更改油品色泽、轧机弯窜辊装置异常时轴承检查等一系列改善措施并实施,2019年至今,连续3年精轧工作辊轴承烧损事故为零,减少直接经济损失82万元/年。

攻破生产瓶颈,助力高效生产

针对精轧上支承辊回装定位困难问题,贺敦军重新设计支承辊快速装置及上支承辊定位孔,实现快速导向、定位及回装;增设行车山字钩定位装置,优化支承辊更换作业流程并固化,杜绝交叉作业、减少等待时间。以上一系列措施实施后,F1-F7支承辊更换时间由原来480min缩短至360min内,助力热卷产线产量屡破记录、2021年5月创造46.5万吨最高月产量记录。该项目被公司评为先进操作法,累计节省支承辊换辊时间36小时/年,输出知识产权4项,每年直接产生经济效益105万元。

贺敦军牵头对磨床头架装夹装置进行改造,有效解决原结构中拨盘易变形、使用周期短、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等问题,改进后只需操作人员操作按钮完成轧辊装卸,每支轧辊节省装卸时间约6-8min,有效提高轧辊磨削效率,为产线高效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发挥“传帮带”,提升岗位技能

贺敦军借助周亚平创新工作室、热卷生产创新小组平台,定期组织装配人员学习专业知识、开展典型事故案例培训,通过PPT讲解质量技术控制点、设备维护要点21次,参培达378人次,有效提升员工技能水平。与2名钳工签订师徒合同,在他的指导下作业区17人通过中、高级工技能鉴定,其中4人获评厂级“十佳员工”、2人获评公司“优秀员工”荣誉称号。他乐于分享撰写专利的经验,协助多人、多区域申报专利实现零的突破。2021年带领班组积极献言献策、发明创新,获评中南钢铁“优秀基层创新班组”。

注重管理实效,双基成果显著

贺敦军牵头策划作业区基层基础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参与制定作业区基层基础管理推进工作机制、评价机制等,有效开展“三岗”活动,策划并带头积极参加作业区“全员改善日”主题活动,为作业区连续两年(2020年、2021年)获评公司年度“金牛作业区”做出了积极贡献,充分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个人荣获公司“双基管理党员先锋”称号。2021年区域员工休息室、办公室分别评为重庆钢铁“最美休息室”、“最美办公室”。

“一线生产现场就是我的实验场,所有创新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一线、创造价值。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只有做有知识、精技能、懂创新的钢铁工人,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贺敦军直言道。

长寿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