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头条>

市科协、市民政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社团建设和管理的意见》

发布时间:2022-05-16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为了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重要人才高地中的独特作用,根据中国科协、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推动中国科协所属学会创新发展的意见》和《重庆市打造全国地方科协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近日,市科协、市民政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社团建设和管理的意见》。

意见指出,科技社团是党和政府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凝聚科技人才、优化科技治理、规范学术行为、传播科学文化、促进学科发展、推动自主创新等重要职责。加强科技社团建设与管理,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协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对重庆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科技社团发展道路,坚持科学建会、政治强会、学术立会、服务兴会、依章治会,着力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着力打造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技社团,着力构建联系广泛、布局合理、服务高效、充满活力的科技社团新格局,着力提升科技社团的组织凝聚力、学术引领力、社会公信力、战略支撑力、品牌影响力,为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重要人才高地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意见强调,要坚持科学建会,优化科技社团结构布局。努力打造高水平科技社团,全面创新组织方式、运行机制和工作模式,增强组织发展活力和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发起组建新的科技社团,结合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需要,积极争取国家级科技社团在重庆建立联络处,大力发展一批市级科技社团。大力培育区县科技社团组织,市级科技社团要加强与区县科协协同合作,力争实现全市各区县平均拥有科技社团组织数量超过20家,扩大有形组织覆盖面、提升有效服务辐射力。

意见指出,要坚持政治强会,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加强政治建设,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等内容载入科技社团章程,推动党的领导与依法依章程治会有机统一。探索科技社团党组织分类建设新模式,创新党支部管理办法,持续开展党建强会计划,推进党建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化。突出价值引领,组织会员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科技强国伟业,不断向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意见强调,要坚持学术立会,引领会员当好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提升学术引领能力,强化创新成果源头供给,组织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每个科技社团至少打造一个学术活动品牌,积极举办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学术会议论坛,创新学术交流形式,增强学术交流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提升学术交流实效,凝练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引领学科发展方向。建设高品质科技期刊,办好本会的学术会刊,积极向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靠拢,加快融入重庆市高品质科技期刊梯队。

意见指出,要坚持服务兴会,组织会员开展创新争先行动。服务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更好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活力。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畅通科技资源下沉渠道,主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产业集群创新,以科创服务“双创”,积极投身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服务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完善品牌、平台、队伍、专项、奖励、阵地“六位一体”的高质量科技社团科普服务体系。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组建高水平智库团队,建设专业化科技创新智库,推动学术资源有效转化为智库成果,积极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服务科技界开放、信任与合作,探索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联合体组织和专业性、区域性的新型产学协同组织。

意见强调,要坚持依章治会,打造有温度、可信赖的会员之家。依章优化会员结构,坚持以会员为本,扩大会员覆盖面和代表性,改革会员制度,建立完善会员分类服务办法,建立健全会员准入与退出、诉求反映反馈机制,维护会员合法权益。依章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和方式,强化章程意识,完善运行机制和“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机制,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成为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法人主体,持续推进科技社团秘书处实体化、秘书长或副秘书长职业化、工作人员专业化。

意见明确,市科协与市民政局建立工作会商制度,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对科技社团高质量发展的大力支持,积极推动区县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进一步重视科技社团,为科技社团大发展大繁荣创造有利条件。市民政局加强对科技社团登记、年检等日常管理。市科协全面落实业务主管单位的管理监督职责,构建科学合理的科技社团分类体系,优化科技社团考核评价指标,制定高水平科技社团建设标准,完善扶持办法、加大扶持力度,分批次开展全国地方科协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建立常态化教育培训工作机制,开展科技社团负责人学习培训、秘书长定期轮训和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切实提升科技社团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及时总结科技社团建设和管理中的特色亮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