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在重庆小康动力有限公司内,电气主任工程师范林若就上岗“寻错”了。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在车间走一遍,检查设备;第二件事,就是和设备部的同事一起,检查是否有遗留的未完成技术问题,第一时间解决。这两件事,范林若已经持续干了4年。
“基本上每分钟生产线就会出一件产品,及时解决设备故障,对于保障生产尤为重要。”作为生产设备的“守护人”,设备技改的“先行者”,范林若对于设备运行格外重视。
深耕26载 秉承初衷学技术
1996年,从沈阳理工大学毕业后,范林若进入重庆长江电工厂,跟随师傅从事大型电机拆装维修工作。起初一窍不通,但他毫不气馁,慢慢摸索、学习,一有时间就跟着师傅直奔现场,认真分析怎样判断事故点。回到办公室后,他还在脑海中不断模拟状况,并尝试独立操作。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通过不断学习,范林若逐步掌握了实用技能。他先后进入重庆力帆科技动力有限公司、北汽银翔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小康动力公司等公司,从事汽车发动机设备维修等相关工作。多年来,注重技术积累的同时,范林若还利用业余时间充电,考取了技能等级证书。仅在重庆小康动力公司期间,范林若就主导完成251项现场设备改善,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
“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技术的改变。”深耕行业26载,范林若仍旧秉承着刚入行时的初衷,不断提升自我,不断取得进步。
迎艰克难 胆大心细改技术
“在集成式智能发电机组装配线改造中,改造内容包括设备的机器人程序及动作、PLC程序、触摸屏程序、伺服控制及位置调整、拧紧系统设置及程序控制等,过程就特别复杂。”谈到技术问题,范林若滔滔不绝。
“去年我改造了一台全自动氦气检测机,现在想起来还是很后怕。”范林若介绍,那台机器是从国外引进的,生产厂家明确告诉他,如果改造出现问题,概不负责。机器说明书全是英文,最重要的是,一旦改造不成功,发生泄漏,将是非常严重的安全问题……
问题摆在了范林若面前:改?一旦失败,损失巨大;不改?公司效益得不到提高,自己也过意不去……就这样,经过反复考虑和研究,范林若最终接手了改造工作。
“那半个月,我们部门的同事除了吃饭睡觉,全部时间都投入到这台机器上。”因为白天机器需要生产,范林若和同事白天就查阅资料、请教技术专家,晚上就反复试验……
“很多时候都可能存在改造不合理的情况,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守着工人,一旦出现问题立马进行恢复。”范林若介绍,在确保设备及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反复改反复试:如飞轮螺栓拧紧机、缸体及曲轴上线机器人工作站等设备,改造过程中经常出现调好后不久又出现对位不准的情况……
功夫不负有心人,15天后,范林若带着同事顺利完成任务,为公司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成本。
而这只是范林若进行集成式智能发电机组装配线改造的一个小小环节。过去一年,范林若突破了小康动力有限公司设备关于非西门子组件与西门子组件的通讯协议难点,实现了诸如TURK现场IO模块、FESTO伺服模块、康耐斯照相机、海康照相机、FANUC机器人与西门子PLC的通讯与控制,实现了多品种共线生产,使该装配线生产机型由原来的4种扩大到16种;尤其是米勒及3.0增程器在该装配线的量产,大幅度提高了小康新能源产品的发电效率和NVH水平,热效率也从30%提高到41%,同时节约改造成本300万元。
创新专研 传承工匠精神
小康集成式智能发电机组装配线在建线时规划有MES系统,MES系统主要由基层设备控制、AMS(装配自动化系统)及上层MES系统上层软件三部分组成,但这三部分分别由不同厂家完成,导致生产设备、AMS系统及MES系统软件之间不能有效衔接和控制,无法形成装配工艺下发、装配数据采集上传、装配信息校验、零部件扫描追诉等功能的控制闭环,从而无法实现MES系统的应有功能。
为提升公司生产效率,范林若对生产线设备控制系统、AMS系统及MES系统软件的控制逻辑进行仔细研究,通过反复多次修改PLC、AMS与MES的逻辑控制程序及通讯程序,修改工位多达210个,最终实现了MES系统规划时的全部功能,并确保了不良品100%识别、控制了不合格品的“零”流出,提高了产品质量,并对整个产品及其零部件信息实行了有效追诉。
“坚持创新研发,传承工匠精神,突破更多的技术关口,立志成为行业‘佼佼者’。”范林若如是说。
(长寿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