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远千里,跨越中国地势的两个阶梯;她“抛下”女儿,提上行囊来到西南边陲的小镇;她洗尽铅华、扎根实验室,只为那一缕童年记忆里的酒香。她就是非遗传承人,酒体设计师邵家艳。
一头利落的短发,不施粉黛,眼神温柔而坚定,这是记者初见邵家艳的印象。作为重庆江记酒庄有限公司技术总工程师,她深耕酒行业20余年,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江津烧酒酿造技艺第四代传承人,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和钻研,邵家艳被评为2015届、2020届白酒国家评委,2021年荣获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入选“重庆英才·高技能领军人才”。
千里的追寻
邵家艳生长在酿酒大省安徽,从小就对生活中弥漫着的酒香颇为痴迷。求学阶段邵家艳主修酒体设计专业,毕业后一直在福建的一家酒厂做研发工作。
机缘巧合下,邵家艳了解到,在江津白沙还流传着一项酿酒的非遗技艺,深入了解后,她看到了老一代酿酒师身上的信念和品质。“我一定要将这个发扬光大!”邵家艳暗下决心,要接过上一代酿酒师的技艺传承,酿造出更好的酒。
那年,邵家艳的女儿正在读初三。思虑再三,她和女儿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和她谈了自己的顾虑。女儿盯着她的眼睛问:“妈妈你可以吗?”邵家艳愣了一下,回答:“妈妈可以。”女儿接着说:“你可以,我也可以。”在女儿的支持下,邵家艳辞掉工作,离乡背井,来到重庆,追寻那一缕记忆中的酒香。
非遗传承人
初到白沙,邵家艳被派去负责驴溪酒厂的酿造生产。正是这样的机缘邵家艳认识了王河川——江津烧酒非遗技艺传承人。1973年,王河川开始了拜师学艺之路,此后四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始终坚持古法技艺酿造,所有酿酒的器具用的都是传统的竹木石器。摊晾是竹片床,蒸高粱是木甑,发酵是木桶。端酒糟的筲箕是竹编的,搅拌的手掀、耙梳、扯扯(搅拌工具)全是木制的。就连在酒窝子里出酒的牛尾巴(出酒接口),也是一根青翠的竹竿。
在白沙镇,水、粮、酒曲、木蒸甑、青石窖池、怎么制曲用曲、温度湿度如何影响糖化发酵……一代又一代的酿酒师在其中反复试验观察,最终沉淀下来的技艺,也大多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延续。
王河川这样老一代酿酒师身上的初心与信念,让邵家艳看到了方向,决心接过上一代酿酒师的技艺传承,酿造出更好的酒。2018年她正式拜入王河川门下,成为“江津烧酒酿造技艺”第四代传承人中的唯一一位女性。
酒体设计师
“这是清香型的牛栏山,这是芝麻香型扳倒井,这个是董酒……”只靠鼻子闻一闻香气,就能准确辨别出白酒品种,这是邵家艳的一项绝活。
这样灵敏的嗅觉,来自日复一日的积累。每天,邵家艳都穿梭于酿酒车间一个个酒桶间,原浆酒出来了,就马上品一品,任何一点香味的变化,她都了然于胸。
邵家艳说:“品了原酒以后,我们就知道了在工艺上哪个环节有问题,然后就会反馈给酿酒师傅,在这个环节上加以改进。”
作为一名酒体设计师,邵家艳需要根据基酒的不同特点,她需要泡在实验室里,不断地勾调、调味,再经过上百次、上千次的小样实验,让酒更饱满,香味更醇厚。
为了保持味觉和嗅觉的灵敏度,邵家艳的有些生活习惯也得做出改变。邵家艳告诉记者,她以前也会吃喜欢吃一些辣的、味比较重的食物,涂化妆品,擦口红,但是从事这一行以后,慢慢就与这些东西就绝缘了。“我们经常需要下车间,穿高跟鞋也不方便,我现在就索性不打扮了。”邵家艳笑了笑说,要设计出美酒,需要的正是“心无旁骛”的匠心精神。
这些年来,从酿酒到调酒,邵家艳在学习研究,也在推陈出新。她参与开发的多款产品获得了国际大奖。邵家艳说,一杯好酒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这个职业也是这样的,它也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拓宽更多的知识面。
“很高兴入选重庆英才计划并获得高技能领军人才这一殊荣。”邵家艳告诉记者,重庆市江津区对人才的支持力度很大,区级给予入选市级人才1:1比例的配套激励,每年开展专家人才走访慰问,免费健康体检等暖心活动,尊才爱才的氛围浓厚。此外,对一家酒行业企业来说,能有专业科研人员获得此项市级荣誉,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和行业地位。目前,江记酒庄已经形成一条集高粱种植、技术研发、酒品酿造、产品分销为一体的酿酒全产业链,并组建了一支由4位白酒国家评委牵头的百人技术团队,是重庆最大的清香型白酒酿造基地。
对个人来说,入选重庆英才计划,代表着大众对酒行业技术科研人员的认可,邵家艳是市级非遗江津烧酒酿造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同时也是江记酒庄技术总工,一直在参与渝酒的“老酒新做”工作,主导开发了江小白金盖52度、三五挚友等新品。接下来,她将依托“邵家艳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带动培育一批工匠、技能人才,助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推动渝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江津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