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新员工,会用测振仪、测温枪判断机器运作;而他,只需用手一摸、眼一看、耳一听,便能判断机器机泵运行有无故障,准确率达100%。他叫刘强,是川维化工公司甲醇运行部主任技师。从普通职工到运行部主任技师,多次攻破甲醇生产技术难题,孜孜不倦培养技术人才,用勤奋钻研、精益求精诠释“工匠精神”。
匠心独运 攻克技术破难题
刘强出生于1973年。28年前,他从技校毕业后进入川维化工公司工作。作为一名工人,想要干出名堂,就必须以知识立本,用技能立身,靠奉献立业。刘强把业余时间都用在了钻研业务上,他把艰苦的环境当作锻炼成长、提高技艺的平台。面对每一套新设备,他查阅专业书籍,并向技术人员请教,第一时间学懂弄通。设备出现故障,他常常第一个找到问题根源并及时解决。
遇到技术瓶颈,他特别喜欢“啃硬骨头”。2012年至2013年,川维化工公司甲醇装置ATR工程一直存在集气管总温度偏高问题,导致装置经常出现非计划停车。停一次车,企业损失甲醇300吨。“这损失太大了!”刘强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这个难题。
为找到症结,刘强勤跑现场反复试验,通过改进高压管位置、改进线路插孔位置、缩短线路尺寸等方法,对装置线路一一进行调试。调试期间,他以厂为家,查阅大量资料,研究ATR装置反应机理。经过反复研究对比,他大胆提出提高装置水炭比例,降低反应温度和蒸汽压力措施,不仅提升了设备运转率,还让ATR装置成功恢复开车,直接增产甲醇6720吨。
刘强善于钻研、勤于思考,他扎根一线,从工艺技术攻关入手,先后成功解决了产品三甲胺含量偏高、95型甲醇产量低、合成氨36巴蒸汽消耗高等技术难题。2022年,编写合成氨高负荷期间C1701放空阀全关操作管理方法,解决装置高负荷瓶颈问题,为企业降低成本和提质增效贡献了智慧。
精益求精 创新工艺增效益
“刘老师做事,力求精益求精!”工友们说,在节能降耗、增产增效方面,他创造了一套独特的工艺方法和流程。看似复杂的工艺,到他手里都能“药到病除”,被工友们誉为玩转工艺的“土专家”,“治疗”机器设备的“华佗”。
工厂有一套机器机泵,新员工要靠测振仪、测温枪才能判断机泵温度和故障等问题。然而,刘强只需要用手一摸、眼一看、耳一听,便能判断机器机泵运行温度和故障,准确率高达100%。谈及这套独创工艺,刘强说,是技艺磨砺的过程和技能沉淀的过程,无数次的挑战和积累,才造就了现在的自己。
为节能降耗、增产增效,刘强总结和提炼特色操作法5项,提出合理化建议100余条。提出并负责转化炉烧嘴及燃料系统改造优化、B101进口温度提升、原料气预热器增设、扬子氢气优化等50余项技术创新项目,使转化炉热效率由85%提升至90%以上,二甲天然气消耗达1085Nm3/t,创历史最好成绩,每年多产甲醇3000吨和液氨1500吨,增创效益1000万元以上。提出增设天然气预热器,节约天然气用量73Nm3/h,产生经济效益92.86万元;提出“合理利用扬子氢气”项目,每年多产甲醇3000吨和液氨1500吨;提出“延长转化催化剂使用寿命”,节约生产成本50余万元;提出优化合成氨装置氢氮比调整、压机进口压力操作方式,有效防止合成压机氢氮比失调发生喘振,为更好地服务企业生产“保驾护航”。
传道授业 潜心培养育新人
“新时代的工匠,不仅要有精湛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对职业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是刘强时常对徒弟的教诲。在解决生产难题之余,刘强将精力放在了培育新人上。
他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了一批“勇立潮头、接续创新”的技术人才。他带头开展“导师带徒”“严师高徒”等教学活动,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引进国际职教理念、课程标准和考核标准培养人才。如今,他带领的徒弟纷纷走向重要岗位,成为技术骨干。
作为川维化工公司技师协会会长,刘强还带领各级技师分会主动承担安全生产、大修项目、导师带徒等工作,每年举办专题培训20余次,运行部技师比例达12%,高级工比例达90%。在教学上,面对复杂化学装置时,一些年轻人有畏难情绪,刘强总是告诉他们,化工操作就像解方程式一样,一环扣一环,要先把基本工艺流程和基本化学原理学扎实。化学装置容不得一点失误,刘强教导徒弟,每次操作、调整,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反复验证,避免失误。
甲醇运行部的技术骨干董礼就是刘强的得意门生。董礼是化工专业大学生,理论功底扎实,但实践经验不足。刘强根据他的特点,不断磨练他的操作能力,为其成长打下坚实基础。看着一个个青年技术骨干成长起来,刘强欣慰地说:“有了新生力量,企业才会越来越好!”
“数十年如一日,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干着不平凡的事。”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刘强以不畏艰难的韧劲、兢兢业业的钻劲以及精湛的业务技能诠释了新时期技术工人的高尚品质。
(长寿区科协 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