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中国科协微信公众号“科协改革进行时”刊发了《重庆市聚智聚力聚才推进海智工作站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现转载此文,供网友阅读。
近年来,重庆市科协海智工作站建设紧紧围绕“做强增量、做优存量、量质共升”目标,强化海智工作站品牌打造,大力发挥海智工作站联系海外科技团体和海外科技工作者主体优势,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广泛集聚海外人才,助推重庆高质量发展。重庆海智工作站每年评审1次,建站数量为5-10家,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海智工作站52家。
一、紧盯上层架构“全发力”,强化组织领导保障
重庆市科协党组高度重视海智工作站工作,党组书记亲自研究部署、亲自把关定向,提出将建设海智工作站作为“聚集人才、技术、项目等资源要素,循环推进人才引进、成果转化、技术创新的重要渠道”工作理念,累计深入调研、专题研究60余次。
一是专班运作“一条心”。明确由分管副主席抓总,国际合作部成立海智工作站工作办公室并由部室负责人具体负责,统筹建站工作。分管副主席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听取工作汇报。
二是全站动员“一盘棋”。2021年,设立站长负责制,明确各建站单位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为海智工作站站长,建立完善海智工作站运行体系,加强海智工作站建设管理,推动海智工作提升质量和效能。52家海智工作站有47家已完成站长认定。
三是绩效评价“一根线”。建立优胜劣汰、有进有出的动态机制,对海智工作站实行动态管理,促进海智工作站提升能力水平,向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转变。根据各海智工作站的工作开展情况,每年评选一定数量的优秀单位予以表彰激励,发挥海智工作站“领头羊”的示范效应,引领海智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二、紧盯建章立制“全方位”,强化机制运行保障
着眼制度设计,健全完善海智工作站“建好、管好、用好、护好”的长效运行机制。
一是建站评审“规范化”。市科协、市委组织部和市人社局联合出台《重庆海智工作站建设管理办法》,明确海智工作站的申报条件、建站任务、评审程序、管理方式等内容。组织涵盖多方多单位的专家评审委员会。市科协对新建海智工作站给予经费补助,至今已累计拨付经费1250万元。渝北区、北碚区、巴南区等区县同步出台政策给予新建海智工作站配套经费支持。
二是组织申报“精细化”。以科技型龙头(上市)企业和高新技术园区为新建站重点,大力开展建站政策宣传、解读、服务等工作,“一对一”“点对点”动员具备条件的重点园区、企业进行申报,指导鼓励区县做好辖区内的宣传申报工作。在2020、2021两个年度建成以重庆荣昌高新区、重庆国际生物医药城、西南药业、金山科技、华森制药等高新园区、科技型龙头(上市)企业为代表的海智工作站20家。
三是服务赋能“常态化”。确立主题,不定期举办站长沙龙,交流经验,分享资源,研讨工作,推动海智工作站工作出成绩出实效。鼓励支持海智工作站大力开展工作,对其开展的学术交流等项目予以优先支持。在市科协2021年度国际学术交流活动资助项目中,由海智工作站建站单位承担的项目占比达到57%。
三、紧盯发展服务“全时空”,强化服务发展成效
通过组织开展学术研讨、项目合作、技术引进、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举办海外高层次人才决策咨询活动,加大海外技术合作平台建设力度,引导海外人才智力和项目向重庆集聚,切实助力服务重庆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动两级平台互动起来。加强“基地+工作站”互动,支持离岸基地统筹辖区内海智工作站资源,成立海智工作站协作组。利用建成的重庆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2个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汇聚优质创新资源,加强国际交流合作。2021年,重庆两江新区新建氪空间等合作中心5个、英国格拉斯哥等海外站点1个,举办Slush China系列路演活动、科创中国技术路演系列活动等活动31场次,累计引进海外人才项目68个,海外人才97名。
二是延伸工作手臂联动起来。在海智工作站的基础上,近三年与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有关机构合作建成医学、新能源、新材料等各类海外技术合作平台53家,与海外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协同破解共性科学技术,加深科学项目协作,进一步夯实了科技合作成果,加强了科技人才交流。
三是助推海智资源汇聚起来。2021年建立动态重庆海智人才数据库,将海智人才纳入数据库,全年有来自英、法、美、德、澳等国家的海智人才335人入库,并建立“一对多”联系制度,组织现场交流、专题研讨、一对一指导等活动,加强海智人才思想引领和学术服务。开展海智站点联盟组建工作,选聘我市有影响力的6位海外人才担任重庆海智工作大使,协助挖掘联系海外科技人才,助推我市对外科技交流。由重庆海智基地发起,重庆材料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邮电大学、两江新区离岸基地等16家单位联合成立海智工作联盟,首批联盟成员单位55家,包括海智工作站52家、离岸基地2家和重庆海智青委会。
市科协国际合作部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