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服务>人物风采>

用心守护每一道血液质量关口

发布时间:2022-01-25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记2021年度合川区“最美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 陈红娇

陈红娇同志,女,汉族,中国共产党员,现任合川中心血站检验科主管检验师。从踏上血液检测工作岗位,7年来,她认真负责的做好每一份血液的筛查检测,确保血液安全,保证供血质量,尽快、尽可能充足的为医院和广大人民群众供好血、服好务,工作以来累计检测8万多份血液标本,无一例错检漏检,圆满的完成了检测任务,用心守护每一道血液质量关口,为血液质量安全保驾护航,被合川区委宣传部、合川区科协评委2021年度区级“最美科技工作者”。

今年31岁的陈红娇毕业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口腔检验系医学检验专业。2014年7月,她进入合川中心血站从事血液检测工作。刚踏上工作岗位,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之间的落差,曾经让她有些许的失落,同时也让她明白,作为一名血液检验师,光有一腔热忱和理论知识还不够,还必须要有过硬的业务技能。

从那以后,陈红娇一直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她在“2016年合川中心血站医学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虽然是检验出身,但是她利用工作之余不断加强临床知识的学习,通过自身的努力,于2018年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她在检验技术创新方面也勇于探索和交流,先后加入合川区检验协会、重庆市输血协会,致力于血站检验科检测技术的提高,积极为单位的各项决策献言献计,为推动着血站各项工作的发展献力。作为一名科普志愿者,她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走进社区、高校、农村,科普医学知识,宣传无偿献血的相关知识和政策,义务为群众测量血压、检测血型、发放无偿献血宣传资料,耐心为群众就无偿献血的相关问题答疑解惑,获得广大群众对无偿献血事业的支持。每一个活动现场都有她忙碌的身影,她用她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实际行动影响着周边的亲人和朋友,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到无偿献血的大家庭中来。

2020年初,新冠疫情来势汹汹。2020年2月10日,合川中心血站接到区卫生健康委的通知,需要借调检验人员到区疾控中心从事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工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陈红娇第一个报了名,她深知此次疫情防控战役必定是一场持久战,收拾好日常用品等行李,做好了长期坚守地打算。临行前,她对幼小的女儿说:“妈妈要去打怪兽,要很久才能回来,你在家要乖乖的。”她知道,坚守疫情防控一线是一场与病毒生死攸关的较量,她在心里默默地告诫自己: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又从事血液检测工作,如今形势危急,职责所在,当义不容辞!

2020年2月11日,她一大早就赶到区疾控中心,投入了检测工作。由于当时形势极其严峻,经过短时间的培训,她立刻参与到一线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工作中。为尽快筛查出新冠肺炎病毒核酸阳性患者,尽快地控制疫情传播,检测人员每天24小时不间断接收新冠核酸标本,以保障标本能够及时快速地检测出来。刚开始,她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了17个小时,只能以科室为家,不分昼夜,连续奋战。因为医疗物资短缺,又要保证检测人员安全,在封闭的实验室里,只能穿厚重而不透气的工业防护服,加上N95和N99封闭严实的双层口罩,常常有缺氧窒息的感觉。完成一次核酸检测需要5至6个小时,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不能轻易离开实验室。为了少上厕所,她尽量少喝水,额头的汗水常常把护目镜打湿,口干舌燥、挥汗如雨只能坚持,有时候只能透过汗水缝隙完成检测。在区疾控中心将近半年的坚守中,她患上了甲亢和内分泌紊乱,但仍坚守检测工作一线,累计工作时长达92天,共检测样本2万余例,排查了大量疑似病例以及密切接触者,检测出确诊和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病例11例,做到了实验室零污染,实验室人员零感染,检测结果零差错!因表现优异,她被授予2020年“合川好医生、合川好护士”荣誉称号。

陈红娇同志在母亲意外骨折,需要住院手术,孩子无人照料的情况下,仍然坚守一线工作,仍然任劳任怨、高效的完成血站的党建工作和检验科检测工作。“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陈红娇坚定地说道:“血液安全,重于泰山!严把血液质量关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责任!我将继续不忘初心,忠于职守,为全区血液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张雷蕾 合川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