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战略发展>智库报告>

以“科技+文化”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1-12-27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由此可见,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了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和促进实体经济振兴、加快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根据《数字中国指数报告(2020)》显示,文旅产业的“用云量”呈显著增长趋势,增速超400%。文旅产业要实现产品形态不断升级、产业结构深入优化、商业模式创新转型就需要搭乘数字技术这个“快车道”,以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高水准发展。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数字技术成为了刺激文旅产业变革的重要因素之一。新冠疫情改变了文旅互动、消费模式,实现了从线下向线上转变,以数字内容为核心的数字文旅产业异军突起,网络音乐、网络直播等流量大增,云娱乐、云直播等新业态用户高涨。因此,积极探索数字技术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利于全面推动重庆文旅产业实现数字云联动、调动市场活力、助力全面乡村振兴。

一、数字技术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根据G20杭州峰会发布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中提出的数字经济定义,数字文旅可定义为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文化旅游经济活动。[[]]由此可见,数字技术推动文旅产业的发展,就是数字技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融入到文旅产业中,通过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逐步形成新业态、新产业的融合过程。因此,数字技术与文旅产业的关系是产业为体,数字为用。数字技术是为文旅产业服务的,要以文旅产业的需求为主。

产业融合理论认为,文旅产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是通过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逐层递增的。[[]]因此,数字技术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并不仅是简单的数据服务,而是包括了文旅产业的产品生产、销售、服务等各方面的融合,通过与数字技术的融合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甚至是数字技术完全渗透文旅产业,从文旅产业的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重塑文旅产业链,实现文旅产业的结构性变革。它可以与传统文旅产业实现优势互补,为后疫情时代的文旅产业发展转型提供了新路径。   

二、数字技术推动重庆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考量

(一)成效:文旅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呈现“三个新”

1.文旅产业迎来新增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对线下文化产业影响颇为明显。但是,线上的文旅产业异军突起,数字文化产业的日活用户数量、在线时长等迅速增长。在此背景下,重庆市积极探索新业态,利用数字技术助推文旅产业线上发展,实现文旅产业的优化升级。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博物馆,推出了网上数字展览,通过虚拟展厅线上观展,让人们在家中享受到丰富的文博资源。重庆市川剧院、歌舞团等开启线上直播和线上教学,实现与观众的“零接触”,吸引众多的粉丝观看。重庆美术馆通过网站、微信平台等方式,在线上推出展览和藏品,为人民提供了丰富了文旅内容。此外,重庆多个景区创新“云旅游”体验。渝中区利用5G+VR技术,打造了长江索道、奉节白帝城等5G+VR超感景区,为市民带来“沉浸式”的旅游体验。重庆融创文旅城打造“飞越重庆”项目,通过8K LED球幕飞行影院,让人身临其境“飞越”山城自然人文风光。通过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发展,2020年重庆旅游产业实现增加值979.18亿元,同比恢复95.2%,占全市GDP比重3.9%。

2.“双晒”活动带动新消费

疫情冲击着传统的消费方式与消费理念,市场主体只有加速突破原有的生产经营方式,通过数字技术推进企业创新,才能刺激新的消费增长。2020年,重庆38个区县和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相继创新推出了“晒旅游精品·晒文创产品”活动,这就是一场政府发动的、市场广泛参与的数字文旅发展新模式。这次活动充分利用了直播销售、VR云上文旅馆、网络直播等一系列网络数字化营销手段,提升了重庆文化旅游资源的网络热度,创造了旅游消费新场景。据统计,这次“双晒”全媒体传播受众达37亿人次,区县长“双晒”直播在线观看超6.2亿人次,近5个月的“双晒”实现直接文旅消费上亿元。“双晒”不仅拉动了文旅消费,也推动了重庆整个文旅产业理念提升和思路更新,也为中国文旅产业复苏“打了个样”。

3.服务品质实现新提升

在传统旅游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的排队、等候、资讯获取慢等问题,制约着文旅产业发展。现行的新基建包括5G基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为解决传统旅游的问题提供了条件。渝中区探索“5G+智慧文旅”模式,针对游客对洪崖洞人、从、众的感觉,初步建立智慧管理系统,实现游客的分日期、分时段预约。为解决长江索道景区现场排长队,长排队的现实矛盾,推出了“智能排号分流系统”。为方便游客的游玩和消费,渝中区对一些酒店、商场、景点等进行实时数据系统分享。

(二)短板:重庆文旅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存在“三个不”

1.融合发展的理念贯彻不深

2019年是中国文旅产业的数字化元年。数字文旅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其发展和被市场主体接受都需要一个过程。不少文旅产业的市场主体对数字文旅的认知度还不高,对数字文旅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文化效益还处于探索阶段。虽然数字技术与文旅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但同时也是一次痛苦的产业的转型升级的历程。不少文旅企业受传统思维、制度的影响,认为只要是将线下转到线上,将文旅与数字简单叠加,就是进行数字化转型。对数字经济如何能更好地服务于文旅产业没有深入思考。由此可见,数字技术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还没有完全形成。

2.融合发展的数字化程度不高

虽然重庆在推动数字文旅融合发展方面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数字文旅新产品不断涌现。但高质量数字文旅产品还不多见,在国内市场中的知名度不高,与“数字敦煌”、“一部手机游云南”等产品相差甚远。不少数字文旅产品只是借用了数字化噱头,如有些“云旅游”仅是把视频、照片、讲解等信息放到网络上,与消费者的需求不相符合。这些浮于表面的融合,使得消费者对数字文旅产品大呼失望,也阻碍了数字文旅的进一步发展。

3.融合发展的区域均衡度不够

根据2020年文旅产业指数实验室发布首期数字文旅产业发展指数报告显示,在2020年第一季度数字文旅产业发展指数省级排名中,重庆位居第6位,在西部地区位居第二位,重庆市数字文旅产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是由于受重视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建设等方面的原因,重庆市各区县数字化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重庆主城区的网红景区以及知名度较高的景区,其数字化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但更多的区县数字化发展大多处于概念导入阶段,仍是停留在仅对原有文旅资源增加数字化要素,如在微信公众号进行景区简介等方式,还没能与数字技术进行更深层次的产品融合,数字文旅融合发展的区域性相差加大。

三、以数字技术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思考

(一)紧跟市场发展,树立创新思维

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为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6.2%。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引擎和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文旅产业要实现优化升级,就要树立文旅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的自觉,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勇于尝试新生事物,抓住5G、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机遇,创造新产品、打造新业态、构建新模式,不断推进文旅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旅企业应以重庆文旅资源为基础,对数字技术的运用和发展进行合理的预判,主动对接政府及相关企业,形成合作机制,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推动形成数字技术贯穿文旅产业新模式,为文旅产业融合注入新的动力。

(二)完善顶层设计,推动产业转型

政府应当在尊重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前提下,通过行政手段为数字文旅产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不断推动企业主体的融合行为。

第一,整合国家及其他省市的相关政策意见,完善重庆市数字文旅专项规划,明确重庆市文旅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数字文旅发展提出系统的思路和举措,并明确财政、税收、土地、人才保障、政务服务、数据等方面保障措施。

第二,优化人才队伍建设。以“培养+引进+共享”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大力推动本地企业与旅游专业的相关高等院校合作建立旅游人才培训机制,培育一批文化旅游、数字化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和管理人才。实施“再培训”计划,引导景区、企业、院校的合作,对文旅产业从事人员进行数字技术教育培训,推进劳动者技能数字化转型。重视高端数字文旅人才的引进,通过建立绿色通道吸引他们来渝,为他们提供子女教育、医疗、住房、个人税收优惠等方面的便利条件。

第三,建立重庆市数字文旅产业中心,为相关企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建立重庆数字文旅大数据平台,将重庆市内各旅游景区、饭店、旅行社、交通、大型商场、文化场馆等文旅资源全部分门别类纳入数据平台。创建数据的旅游大数据分析、产业运行分析、景区客流分析系统等功能,对各旅游景区旅游指数、公众评价分析、文物数据等方面的实时更新,打破文旅数字平台相对孤立的状态,构建文旅企业互惠互利的数字化工作格局。同时对接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打通与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其他省市的数据通道,实现文旅行业数据交换共享。

第四,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建立有关法律法规,健全数字经济的治理体系,及时有效规避数字经济中存在的弊端,推动数字文旅健康持续发展。

(三)立足文化特色,提升服务质量

第一,提升数字文旅的融合率。数字文旅产业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提升融合率,首先要加强网络建设,持续提升网络服务器性能。重庆人口数量大,数据使用量大,对服务器的性能要求也高。当前,重庆城市地区无线网络高峰拥堵的现象仍未解决,有些偏远地区还存在网络不稳定和信号较差的现象,这些都影响着不同区域数字文旅的融合发展。其次,打造数字文旅品牌。重庆各区县要在挖掘自身文旅资源的基础上,提前谋划布局5G、IPv6等数字前沿技术,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腾讯等知名企业的合作,联合打造具有独特辨识度的数字文旅产品,更好地为消费提供个性化服务与沉浸式体验,提高重庆数字文旅品牌竞争力。

第二,推动数字文旅的多元融合。重庆各个区县因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数字文旅的发展程度也不同。但数字技术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并不是单一的、固定的模式。重庆各区县可根据自身的文旅资源与数字技术形成不同融合,以数字技术融合实景演出、数字技术融合文创产品等方式实现数字技术与文旅资源的精准连接,为各个区县提供“千人千面”的定制化服务,精准对接消费端。以合川钓鱼城为例,钓鱼城被誉为“上帝折鞭处”,是因为南宋末年的钓鱼城保卫战。我们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还原再现的方式,对当时的战争场景进行可视化复原,以增强旅游者的代入感。还可对钓鱼城古战场遗址进行影像技术复原展示,让旅游者可以切身了解当时当地的传统建筑及文化,这既有助于对古遗址的保护,又能增强文旅产业的吸引力。

(四)创新交流方式,扩大文化影响

第一,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自古以来,川渝两地历史同脉、文化同源、地理同域。围绕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国家战略,两地提出携手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共同规划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精品线路。作为旅游大省的四川在数字文旅的发展中走在了前列,成都市也是国内较早运用数字技术对文旅资源进行数字化改造的城市。因此,重庆应紧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借鉴四川发展数字文旅的经验教训,从制度、规划、品牌建设、公共服务、人才等方面与四川开展更深、更广层面拓展区域合作。加速推进“智游天府”“惠游重庆”公共服务平台数据互通,进一步激发成渝两地文旅市场的消费活力。

第二,加强“一带一路”文旅产业国际合作。重庆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肩负着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的重要使命。重庆是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著名文化名城,在合作交流中应突出在文化产业方面的特色,挖掘优势资源,塑造文化形象,弘扬巴渝文化,寻找文化共识。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重庆要依托数字技术,培育文化传播、交流的新平台和新途径,通过云演出、云看展、云直播等方式,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积极承办具有专业影响力、常设性的国际性文化艺术节或体育活动;加快创新适应全球化的文化产品,提高重庆文旅产品的话语权。

郑姣 合川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