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居民的健康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健康问题如慢性疾病、重大传染病的防控等,精神卫生问题也不容忽视。为了积极应对当前突出的健康问题,政府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以下简称《健康中国行动》)总体提出必须关口前移,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提高生活质量,健康科普工作就是关口前移的重要一环,这也是《健康中国行动》中提出的基本路径即普及健康知识,把提升健康素养作为增进全民健康的前提,根据不同人群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与促进,让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实现健康素养人人有。健康科普工作也是以较低成本取得较高健康绩效的有效策略之一,是解决当前健康问题的现实途径之一,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
心理健康科普工作是预防心理健康问题,解决当前心理健康问题加剧的重要举措和有效策略之一。多数民众对心理健康还是缺少足够的重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应当成为普及健康知识的重中之重,根据不同人群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促进,让心理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实现心理健康素养人人有。
公众对心理学的兴趣与需求越来越大,根据新媒体指数大数据共享平台统计,截止2018年2月,以“心理”为关键词搜索到的微信公众号超过6500个,近一年内发布的相关公众号文章数量超过42万,一年内的总阅读量超过5.8亿。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众对心理知识的诉求和需求。根据《2020年国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心理健康意识有所增强,2020年与2008年相比,关于心理健康工作重要性认识提高了6.1个百分点,这一结果与心理健康科普工作分不开。不同年龄段调查对象的心理健康,知识需求表现出差异,年龄越低需求水平越高,这一年龄差异提示我们青年群体对心理健康知识有更强的需求,在心理健康科普工作中要侧重对青年群体的服务。由此可见心理健康科普工作对国民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普及推广心理健康知识是提升心理健康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关键路径,我国的心理健康普及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然后在科普队伍、方式、内容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局限。《健康中国行动》要求精神卫生工作者应掌握健康科普知识,并能用有效的方式提供心理健康指导。建立并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构建心理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心理行为训练和传播机制,提高居民对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的知晓情况、认可程度、行为改变等,提高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帮助家庭学习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知识,提高养育照护能力,充分开发儿童潜能,促进儿童体格,认知、情感等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些目标,有必要探索心理健康科普工作实效路径。
一、心理健康科普工作实效路径的理论根基
心理健康科普属于科学传播领域。科学传播是指科学的传播,将科学信息通过传媒正确、广泛、深入、快速而有效地传播给外行人,实现科学普及和民智发达的境界。心理健康科普即将科学的心理健康知识、观念和方法等推广、普及与外行人,这是心理健康科普的中心思想,也是科学心理健康科普的前提。科学传播理论主要包括两种文化理论、涵化理论、科学家责任论、科学社群理论、受众心理需求等。
两种文化理论是英国的史诺提出的,认为人类社会中科学家与非科学家之间毫无沟通,鸿沟如汪洋,有如两种不同文化的人类,这成为日后科学传播研究中探讨关于科学家与科学传播者关系的重要依据,由此可见心理健康科普工作者与心理学家或者心理健康工作者不一样,其在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的理论基础、内容、路径和方法等方面不一样。
涵化理论是以葛伯纳为首的传播理论,强调传播媒介中的教化功能。科学传播是一种教育功能的实践,虽然以教育观点为重的方式与以娱乐方式的传播有争议,但是教育理念和娱乐理念都可以成为科学传播理念用于科学传播,包括心理健康科普。
科学家责任论强调科学家在其研究教学之外有责任提升民众的科学知识,现如今不少科学家走出象牙塔在科学传播,科普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的心理学家、心理学研究者制作心理防护段视频在应激状态下对大众的心理防护有重大意义,受到大众欢迎和好评。但是也有相当比例专业工作者做科普的动力与能力不足。心理科普目标应由宣教式科普转向服务式科普,专家型科普转向社会化科普,因此科普队伍在实现心理健康工作者、心理健康研究者和科技传播者梯度整合的前提下,以心理健康工作者为主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工作。
心理科普需要从疾病模式逐步拓展到健康模式,从而帮助公众建构一个“心理健康-心理障碍-精神疾病”的完整心理健康知识谱系。心理健康科普属于心理健康传播领域,健康传播研究兴起于美国,其研究重点以健康问题为导向,大学课堂中的心理科普教育也多是以问题为导向,这容易给学生们造成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为有问题的人开设的误解,有研究者认为利用积极教育开展心理科普,可以让更多人明白心理学不仅仅是为有心理障碍的人开设的,更是为普通人开设的,是一门让人幸福的科学。不仅在大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既要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更要预防心理行为问题,注重发展性,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心理潜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因此,有必要从积极心理学理论角度探索心理健康科普实效路径。
二、心理健康科普工作实效路径要素的多元探索
(一)精准分析受众者心理需求是心理健康科普工作实效路径的基础
心理健康科普工作要有实效,有必要精准分析受众者的心理需求,这是构建实效性特色性心理健康科普工作路径的基础。首先,构建的基础是受众者的认知特点、情绪反应特点、心理需求等。面对不同的科普受众群体,对各自心理需求精准分析,同时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受众在心理需求及心理行为方面的差异,构建心理健康科普工作路径。其次,建立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大科普模式,充分结合数字化媒体实现心理科学知识多方位传播落地,精准推送公众实际需求的心理科普内容。公众基于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经验,对心理和心理健康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可能缺少科学性,因此心理健康科普也应由普适性科普转向精准性科普,例如针对公众普遍存在的合理情绪调控方法进行挖掘,让心理健康科普与公众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形成共鸣,从而针对不合理情绪调控方法进行科学指导。
(二)精心选择受众者青睐的内容和提供精心的服务是心理健康科普工作实效路径的关键
选择受众者青睐的内容和服务作为心理健康科普内容是构建实效性特色性心理健康科普工作路径的关键。内容选择上应坚持科学性、核心性、应用性、生活性、风趣性。影响大众阅读心理卫生科普内容主要因素有:来源正规、观点科学、内容风趣等,保持心理健康科普内容的科学性和风趣性是前提。选择与受众者已有知识或经历密切联系的核心信息作为心理健康科普内容。何孟欣等人的研究发现目前网络平台中的心理学科普主要关注家庭、亲密关系、性别、心理健康等话题,体现出应用为导向、贴近生活的特点。因此心理健康科普内容和方式应体现应用性和生活性。
提升公众心理健康素养是心理健康科普的重要目的,心理健康素养是指人们认识、处理和预防心理问题的相关知识、观点和能力。其中知识掌握是基本前提,理念提升是重要衔接,现实运用是最终核心目标。提升心理健康素养“三部曲”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健康理念,建立心理健康行为。单纯的或者以知识性为主的心理健康科普远远不能适应公众的心理需求,也不利于公众建立心理健康行为,因此为了帮助公众建立心理健康行为,心理健康科普工作应当由宣教式科普转向服务式科普。以心理健康工作者为主的心理健康科普队伍也能够更好地提供服务式科普,如开展现场心理咨询体验、职业心理测评与指导、健康生活方式体验等。
(三)精挑需求导向性、创新性、互动体验性的媒介是心理健康科普工作实效路径的关键
需求导向性、创新性、互动体验性的媒介是构建实效性特色性心理健康科普工作路径的载体。第一,需求导向性,基于受众者的心理需求,感官刺激对象化,行动体验对象化,物质形态媒介工具对象化。物质形态媒介工具上承载信息的符号即媒介符号,包括图片类、图画类、视频类、音频类、文字类等也要根据受众者心理需求选择,提高科普效果。如基于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校园行活动,借助游戏、案例、新闻、音频、视频、图片等开展青春期身心健康、人际关系沟通技巧、情绪调节等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帮助中小学生了解自我,适当调节情绪,提升人际沟通技能,改变不适当行为等。传播科普文章和影视作品是早期主要科普工作,主要依靠广播、电视、报纸、讲座、书籍、杂志和宣传栏等渠道,现如今,在线心理健康科普的形式主要包括图文、漫画、云展览、音频、视频、直播、互动游戏等形式。选择网络热度答、传播量多、渠道广的段视频作为科普形式。科普渠道主要由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公众号、快手、抖音、科普APP等,如女性对心理卫生科普更感兴趣,关注途径以朋友圈为主,阅读量最高的内容与身体疾病和婚姻家庭相关。
第二,坚持方式创新性。传统的未必是不好的,传统科普方式在创新思路下也可以更有实效。心理健康科普讲座是心理健康科普工作的重要手段,旨在满足公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升公众的科学心理健康知识、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科学方法。多维度融合创新科普讲座是提升科普实效的有效途径,如融合影视新技术,营造剧场版的沉浸式的科普讲座;融合科普展品,打造体验式的科普讲座;融合互动环节,打造探究式的科普讲座;融合地方特色,打造个性鲜明的科普讲座。这些创新思路都可以提升心理健康科普活动实效。
第三,坚持互动体验性。加大体验式科普展项与产品的研发与推广,例如中科院心理所发挥自身特色,设计开发了近40项体验式科普展项与产品,创作了30余种系列科普图书和音像制品,并创建了全国首个以科学传播为目的,集科普展览展示、科教活动于一体的心理学科普基地——“心理梦工厂”。例如重庆市育才职业教育中心在合川区首届人文社科宣传普及周中采用互动体验式向公众普及心理沙盘技术、音乐放松技术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让公众亲身体验心理咨询的作用。
三、以服务为核心,健康模式为主的心理健康科普工作实效路径
在健全心理健康科普工作网络的过程中,精准分析受众者心理需求、精挑需求导向性、创新性、互动体验性的媒介、精心选择受众者青睐的内容和提供精心的服务,这是以服务为核心,健康模式为主的心理健康科普工作实效路径,这一路径将为提高公众心理健康素养,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有益探索。
张爽 合川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