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战略发展>智库报告>

党的领导与科协发展下社区科普大学创新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1-12-16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近年来,随着城市社区改革、建设和发展,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城区科普工作,特别是社区科普工作的新途径。经过近三年的调查,社区科普工作发展和建设,未来可以建成一批社区科普大学。社区科普大学在一些城市已经成为“和谐社区”的重要载体之一,为提高社区居民基本科学素质,推动社区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创建社区科普大学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社区是城区建设的前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社区科普大学的创建,为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居民素质,搭建了基础平台。

(一)创建社区科普大学是提升居民科学素质的有效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提出,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群众性、社会性和经常性,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应以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用公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将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方法向公众传播的行为。社区科普大学所服务的对象,是城市最基层的、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内容,是满足现实生活中广大人民群众对衣 食住行等方面基本需求的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服务的方式,是采取广大居民易于接受的喜闻乐见的大众化、群众性文化课堂服务的宗旨,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和谐社区所达到的服务结果,是落实国家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最终使老百姓受益的政府行为体现。社区科普大学是开展社区科普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二)创建社区科普大学是构筑终身教育的基本途径

古话有云“活到老,学到老”,创办社区科普大学,是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科学文化知识需求,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要求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文化、新信息、新思想,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努力提升个人知识和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开展社区科普教育,创建社区科普大学正是解决这些需求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创建社区科普大学是实现科普工作创新的积极举措

社区建设是现代文明城市建设的基础。近年来,社区人口的日益增加,社区功能的不断完善,社区作用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一个信科学、爱科学 、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的科学素养,成为区级科协组织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创建社区科普大学是按照“三个代表”要求,顺应城市基层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的新形势,把科普活动的重心向基层转移,使科普活动运作方式做到 “游击战”与“阵地战”相结合,零星服务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临时运作与规范操作相结合的一种成功尝试,为提高科普活动的效果,实现科普宣传教育社会化开辟了新的天地。

二、社区科普大学的现状、发展与思考

科普大学作为社区科普教育育活动的主阵地,从点到面,从纵向组织到横向发展,从小区延伸到楼院,通过与社区各项工作的有机结合,为构建和谐社区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何更好地适应社区的发展,切实发挥科普大学的作用,推进社区科普教育的创新发展仍然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社区科普大学的发展现状

社区科普大学经过五年来的实践发展,据调查合川区已建立科普大学的7个社区教学点,成立了以社区书记为负责人、社区主任为班长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教学工作的组织和安排。社区科普大学已成为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的有效载体。

1、创办社区科普大学仍属于探索发展阶段。从目前全区社区科普大学整体情况看,还处于刚刚起步的分散发展阶段,覆盖面相对还比较低。

2、社区科普大学具有较强的民间组织特征。对科普大学,市科协发文制定方案,区科协进行宏观指导,街道负责具体操作,社区组建校委会,组织招收学员,安排教学讲座,社区作为居民自治组织,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社区科普大学无论从师资队伍、教学场所、教学条件等方面,均不能与正规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机构相提并论,民间组织的特征明显。

3、社区科普大学授课内容基本符合社区居民需求。自科普大学创办以来,市科协统一编印了系列社区科普教育教材,《饮食卫生与食品安全》、《家庭理财》、《科学素养基础》、《家庭教育指南》 等等,开设了食品卫生、健康保健、科学健身、家庭理财、法律知识、网络应用等课程,还比较缺乏接地气、时效性强的科普宣传教育材料。

(二)社区科普大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创办社区科普大学,一举多得,成效显著。首先,提高了全区公众的科学素养。近三年来,共组织课堂教学200余场次,近400学时,培训学员近万人次。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得到提高。其次,提升了广大居民的文明程度。通过系列化的科普教育,组织居民开展学习培训、参加活动等,增长了文化知识,促进了社区稳定,净化了社区风气。再次,科普大学加强了社区组织建设,开辟了社区管理的新途径,为社区开展工作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和积极分子,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增强,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

但是,社区科普大学在实践发展中,由于受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办学经费缺乏 

市、区两级科协组织每年对社区科普大学3000元左右的教学经费补贴,仅仅能解决教师的基本讲课费用,在科普大学活动经费方面没有刚性要求、对街道级科普大学缺乏经费支助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科普大学的发展。

2、适用教材缺乏 

社区科普大学主要是面对成人开展的科学技术普及教学,教学内容要求体现自然科学的特点,因此,对教材编写的要求与具有一定的特定性,同时,因参加人员层面的不确定,给教材编写工作提出了特殊的要求。目前,可适用的、借鉴的教材较少,不能适应科普大学的基本需求。

3、师资队伍问题

虽然成立了一定规模的市、区级科普大学讲师团,按课程需要深入到社区中讲课,但是讲师团成员大多是离退休人员,且一些教师没有受过教师资格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员的学习效果。即使是受过教师资格训练的学科教师,面对复杂的学员成分和不同学员的不同要求,讲授综合性的科技知识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

4、学员成分单一

几年来,全区社区科普大学招收学员累计近千人,学员中的主体成分,主要是离退休人员。在职人员、城镇劳动人口 、青少年、农民等科学素质教育的重点群体参加社区科普教育活动的比例较低。社区科普教育在吸引其他人员参加学习还存在缺口和不足。

5、协调管理不够

社区科普大学确定了 “二级办学、三级管理”的体制,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市、区 、街三级科协组织缺乏相互的配合,特别是发挥街道在创办社区科普大学的作用不够,激励、制约机制不健全,扶持发展尤其是对街道一级的科普大学资金扶助不足,对尚未建立科普大学的社区缺乏指导、扶持,不能够充分调动街道、社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6、资源共享不足

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学条件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改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区科普大学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应动员社会各方,如学校、驻街单位等向社区科普大学开放,实现共驻共赢,提高社会效益。推动市场化运作,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让爱心人士出钱,科普志愿者出力,在科协这个平台上整合科普资源,通过正常举办社区科普大学,让市民共享科普成果。

(三)社区科普大学发展对策研究

社区科普大学要适应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在组织管理、教学管理、政策支持、环境建设、体制协调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真正实现 “以人为本,服务社区”的宗旨,实现社区科普工作社会化、群众化、经常化,可持续发展。

1、明确功能定位

社区科普教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需要不断发展的。社区科普工作应突出科学、人文两大主题,从构建“和谐家庭”、“和谐楼院”做起,推进和谐社区,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要体现服务功能,即要围绕社区居民的科普需求组织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要体现教育功能,即要贴近居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开设科普教育课程 要体现社会功能,通过有组织的科普活动和学习,建立良好的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之风尚,增强社区凝聚力、影响面,增强广大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

2、建立协调机制

科普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也需要全社会的重视与支持。因此,在社区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应更广泛地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借助社会力量,扩大科普宣传面,组织开展科普活动,解决和扩大科普活动场所,积极动员广大公众参加到科普活动中,积极探索社会化的科普工作模式,实现社区、辖区单位、物业管理部门、广大居民共同筹划科普设施、共同设计科普工作方案、共同实施科普工作规划的“四位一体”的“社区大科普”格局。

3、突出服务功能

社区科普大学是在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的基础上创办的,经过市、区、街三级科协组织的指导、扶持,已经日渐成为社区 “三个文明”建设的阵地 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园地、实施技能培训的基地、创建和谐社区的 “绿地” 。不仅为广大居民提供了入学求知的课堂,同时也成为科协组织服务大局、贴近民生、施展作为的舞台。因此,社区科普大学应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坚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社区、不同人群、不同层次、不同要求,开展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科普教育活动,提供更加科学、理性、人文、合理的科普服务,使科协组织 “三服务一加强”的职能定位得到延伸和拓展。

社区科普大学经过几年的实践发展,取得了一些经验,应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并从实际出发,针对地域特点,研究本社区不同居民构成和教育资源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影响科普大学发展的不利因素,针对不同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区科普教育计划,针对地区发展特点和需求,确定社区科普教育模式。通过微观实践与宏观理论研究的有机结合,努力提高社区科普教育水平,切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尹亚莉 合川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