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25日,一年一度的“山城科学院”主题活动在重庆科技馆顺利开展。本次活动由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重庆科技馆主办,有效整合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重庆市巴川中学、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等单位的多项科技、科普资源,为“科迷”们带来数场关于二氧化碳、低碳生活的科学演讲和实验活动,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引导大众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共辐射受众57万余人次,科普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本次活动围绕“碳达峰、碳中和”主题,邀请来自科研、教学一线的科技教师、环保专家、建筑师、力学专家开展线上科普直播。活动中,重庆市巴川中学的科技老师、全国高级科技辅导员刘松首先带领观众“寻碳溯源”,通过介绍《能干的二氧化碳》的发现历史、应用价值及科学实验,引导观众直观了解二氧化碳的物化性质和正面价值。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工吴莉萍随后接力“寻碳溯源”,向观众还原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之旅》,阐释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失衡、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呼吁观众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董莉莉在活动中引领观众“与碳同行”,阐述构建绿色低碳型城市的五大要素,并从设施、交通、布局、景观及智能化设计等方面解析生态小区建设的美好蓝图,分享《建筑师的绿色家园梦》。最后,2021年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教授易志坚向观众娓娓道来《力学专家的沙漠之约》,揭秘沙漠变绿洲的密码和蕴含的“固碳”意义,讲述科技工作者以实际行动,矢志践行科技报国之志,主动担负使命责任的科研故事。
活动中,4位嘉宾还在直播中详细解答了观众们感兴趣的二氧化碳优点、家庭科学实验益处、小朋友如何参与环保,垃圾分类与生态小区的关系及科技工作者的科研经历等问题,引导观众进一步加深对碳的了解,增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意识,感悟科学家精神的真谛。
此外,重庆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带来的《“捕碳”实验》,受到观众们的喜爱。大家用身边的简易器材动手参与,加深了对二氧化碳性质和碳捕捉、碳储存技术的了解。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任务,需要广大公众的支持和参与。本次活动,重庆科技馆聚焦“以绿色低碳发展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主题,普及二氧化碳、碳循环、节能减排、固碳增汇等相关科学原理及知识,引导公众了解前沿低碳技术,关注低碳城市建设,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自觉养成低碳生活方式,为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激发青少年科学梦想和科学志向,推动形成崇尚科学的风尚,助推全民科学素质全面提升汇聚科普力量、作出贡献。
陈茜 重庆科技馆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