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战略发展>智库报告>

浅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2021-2035年)》指导下的科技场馆未来发展

发布时间:2021-11-25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一、《科学素质行动纲要(2021—2035年)》的主要变化

面对新时期的新要求、新使命,为推动科普工作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2021年6月25日,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行动纲要(2021—2035年)》],其在继承过去15年科学素质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围绕新时期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理念、目标、任务、措施和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新构想和新解决方案,在定位上赋予科学素质建设更宏大的使命;在提升行动上对象人群更具体、任务更明确、措施更精准[1],为未来我国科普事业发展指明了道路。

二、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现状及问题

自2006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颁布实施[2],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为,科学素质水平大幅度提升,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持续完善,大众传播科技传播能力大幅提高,科普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科普基础设施迅速发展等。虽然我国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科学素质总体水平偏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2020年上海和北京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超过24%,而有些省市公民科普素质水平没有达到10%的国家水平;注重科学知识类的传播与普及,科学精神弘扬不够;科普有效供给不足,文化馆、博物馆等科普功能还未充分发挥,每百万人拥有科技馆数量不足0.5个,科普能力东西部差距、城乡差距明显,发展不平衡[35]。

三、科技场馆发展的思考

(一)创新科普策划思路,提升科普服务质量

充分利用场馆内外资源优势,打造校外科普教育基地服务平台。一是围绕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目标与任务,动员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策划开展科技节、科技发明与制作等各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为青少年热爱科学、认知科学、参与科学、提升科学兴趣提供平台和途径[4]。二是以科普讲坛为载体,组织开展家庭科学教育讲座。提高家长的科学教育意识和能力,推动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激发和保护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三是加强馆校合作,增强科普服务内容供给。依托场馆资源与中小学科学课专任教师合作开发校外科学教育校本课程、研学旅行等科普活动。

(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工作和科学素质工作的重要论述,强化以科学精神和科学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一是积极打造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依托场馆资源,围绕科学家精神,在以科学家精神宣讲、科学家事迹展为主要科普形式的基础上,创新开展教育活动形式,促进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营造。二是开展理想和职业精神宣传教育,“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企业协作,共同开展以小改革、小发明、小创造、小设计为代表的科普展品、展项、展览、文创品等相关的技术创新和研发,助力科技馆创新发展。

(三)升级科普设施设备,提档科普观感体验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广泛引用,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与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相比,面向老年群体的科普服务产品和资源有为不足,因此,场馆在资源更新换代改造时,可适当考虑引进和开发老年人科普服务产品与资源,尤其是信息技术类的科普资源与服务,提升老年人群优质科普资源供给。

参考文献

[1]张增一.“新”纲要新在何处?[J].科普研究,2021(4)

[2]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 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高宏斌.《科学素质纲要(2021-2035年)》前言、指导思想和原则的解读.科普研究,2021(4)

[4]李秀菊,林利琴.青少年科学素质的现状、问题与提升路径[J].科普研究,总第(093)期,第16卷,2021年8月

张婕 重庆科技馆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