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明,男,汉族,1972年9月生,重庆南川人,1993年7月参加工作,200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东城街道科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农业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该同志政治品格高,思想素质好,专业技能精,工作作风实,廉洁自律强,爱岗敬业,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中守初心、担使命。
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素质优良
该同志坚持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断深化政治理论学习,坚持做到“四讲四有”,坚定理想信念,拒腐防变,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坚持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做到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以“最美基层‘三长’科技志愿者”和“最美农技员”为标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长期扎根基层生产一线,着力解决群众生产技术问题。
倾力科普惠民,当好“三农”标兵
该同志具有默默无闻、吃苦耐劳的精神,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作风。扎根乡镇(街道)工作长达27年,情系“三农”,以为民服务为宗旨,立足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开拓创新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发展理念,有力推进脱贫致富奔小康。一是当好农技“推广员”。推广应用油菜免耕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水稻机插秧、机收、水稻绿色防控等技术,及优质、高产、高抗“双杂”良种。据统计,集成应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面积达20余万亩,粮油增产9000余吨,增收3600余万元。二是当好高产“攻关员”。2012年,他以三秀油菜基地为核心,打造万亩高产示范田,推广免耕栽培配套技术,及“双低”油菜优质品种,示范田块最高亩产达223.1公斤,平均亩产149.1公斤,创下重庆市油菜生产高产新纪录;2016年,他在三秀居委6组实施第五期国家超级稻攻关项目,面积110亩,经专家组现场测产,平均亩产达到954.93公斤,创下重庆市水稻高产新纪录。三是当好科普“宣讲员”。他常年奔走在田间地头,传播栽培技术,防病治虫把脉,市场营销理念,产业结构调整,做到产前、产中、产后“三到场”,真正当好为民服务的“贴心人”。四是当好示范“培训员”。围绕“3+1”产业,结合关键农时季节,积极参加农业科技下乡,及指导培育科技示范户等活动。采取举办现场培训会、“农技随访”、讲技术课、技术咨询、田间指导、开防病治虫药剂处方、发放技术明白纸等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据统计,年均培训科技示范户、村社干部、种植大户、农村实用技术人才2000人次,接受农民技术咨询5000人次,发放科技明白纸20000余份。五是当好科协“领航员”。他作为东城街道科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重庆市科普示范街道、“四点半课堂”、及重庆市科普大学南川区灌坝社区等4个教学点中,思路清晰、方案可行、推进有力、有特色有亮点,成绩斐然。
牢记宗旨意识,热心服务群众
该同志在战疫战贫等急难险重工作中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具有较强的责任感、使命感,做到“眼勤、嘴勤、手勤、腿勤”,始终能冲锋在一线,攻坚克难在关键时。一是工作在状态。常怀一颗责任之心,认真履职尽责,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工作;以热血沸腾、疾起奋进的激情,去干事为民;以九牛爬坡的铆劲,直面问题,知难而进。2020年春节,正是新风险期,敢于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仍深入贫困户丁培生的晚熟李基地,指导防治李子袋果病。二是工作在岗位。认真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在农户的院子,在田间地头,在服务群众的一线,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2020年,黄淦村是脱贫攻坚市级“定点攻坚村”,他作为农技推广人员,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实施产业“提质增效”行动,发展晚熟李8000亩、优质稻2000亩、特色水果3000亩、花椒500亩。特别是贫困户李朝文的内生动力激发,建成大米加工厂,既解决了当地农民卖粮难的问题,又解决了加工原料的问题,增收“瓶颈”豁然开朗。2021年4月,李朝文荣获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三是工作在前列。2020年新冠疫情突发时,他身先士卒,亲自带领党员干部、科技志愿者,进基地、访大户,切实做好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不误”,为南川区新冠疫情防控“零感染”使全力尽全责。
工作成效突出,获评奖项颇丰
他先后荣获南川区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三等奖一次,南川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先进个人,重庆市“最美农技员”等荣誉称号。南川区科协三次评为科普工作先进个人,南川区农业局(农业农村委)五次评为农技推广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以来,年终考核获评“优秀”七次。
习总书记强调“持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决胜脱贫攻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他作为一名农业科技人员,继续凝聚起科技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为实现群众美好生活新蓝图而在不懈努力。
南川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