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2021年万州区“最美科技工作者”郎春辉
郎春辉,男,1987年1月生,重庆万州人,2017年6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医学博士。现为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科研外事部副主任(主持工作)、主治医师。
提前回国、报效医院。2019年6月27日,郎春辉启程赴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开启他准备已久、为期两年的博士后研究留学之旅。在启程的前一周,他还在组织全院科技人员参加为期4天的科研培训;在启程的前一天,他成功引进一位国际著名的代谢病学专家并完成外聘签约。2019年12月,医院新成立科研外事部,他被任命为科研外事部副主任,主持工作。他毅然放弃继续在国际一流的科研平台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回院带领一个全新的团队,助力医院科技创新工作的发展。密歇根大学(安娜堡)鉴于他工作期间的良好表现和实际贡献,为他颁发了博士后证书。2020年1月13日,他回国正式履职医院科研外事部副主任(主持工作)。
科技抗疫、支撑有力。新冠疫情突发,我院作为重庆市集中救治定点医院之一,疫情期间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248例,占重庆全市的43%。为有效发挥科技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支撑作用,他对全院新冠肺炎防控科技攻关工作进行统筹和指导,提前研判,集中攻关。
积极动员、组建团队。2020年2月1日,他牵头成立新冠肺炎防控院内科技攻关小组,指导大家设计研究方案并邀请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专家提供科研指导;他主动对接重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专家团队,就疫情防控开展产学研合作。
制度先行、保障安全。为维护国家信息安全和生物安全,保障新冠肺炎防控科技攻关活动依法依规、高效有序开展,他带领团队第一时间制定出科研数据调取申请表、科研合作协议书、信息数据保密承诺书、论文发表知情同意书、论文发表诚信承诺书等文件模板,使新冠肺炎诊疗数据的科研使用可查可溯,更加规范安全;他组织拟定《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相关科研活动规范化管理暂行规定》、《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法》、《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学术论文投稿管理办法》,确保各项科研工作严守科研底线和法律红线。
持续攻关、成绩显著。他先后组织全院获批新冠肺炎应急科研项目38项;发表疫情防控学术论文55篇,其中SCI等高质量论文24篇,最高影响因子36.13。由他主导开展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五位一体(西医、中医、营养、康复、心理)’临床治疗研究”,相关成果在我院新冠肺炎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并取得非常良好的效果,我院新冠肺炎患者治愈率达98%。由他牵头开展的“新冠肺炎青年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研究”为世界各国、各地区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情况下制定复工复学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他“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研究成果发表在中科院主办、Cell Press合作期刊The Innovation第1期,该研究成果被环球网等国内外媒体广泛报道。他主要参与的新冠肺炎防控科技攻关成果相继发表在Nature Medicine等权威期刊上,论文被引达800余次。他敏锐研判、积极布局,大力推动抗疫科技成果转化。成功将我院防治新冠肺炎中药配方“一种易感体质调理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的专有技术”转化为“逆元素”饮品并上市。我院作为主要参与单位开展临床验证工作的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获国内首批上市。
不忘初心、甘于奉献。抗击疫情期间,他每天早早地来到办公室,深夜才会离开,早、中、晚饭都在办公桌上解决,一边吃饭,一边工作,经常一连几天都睡在办公室,同事们下班前都会叮嘱一句:“主任,早点回家,注意休息”。长期连续的伏案工作导致他回国工作不到半个月,臀部就生了压疮。2020年1月29日晚11点左右,他突然右手紧紧按住左胸,左手迅速掏出药服下,几分钟后整个人才慢慢恢复状态;他悄悄从办公桌抽屉里取出监测计测量血压和心率。原来,持续高强度的工作早已透支他的身体,而他一直在默默强撑。同事们都建议他暂时放下工作好好休息两天,他却笑着道:“我的心是和新冠患者还有一线抗疫人员的心连在一起的,坚强得很,没那么容易停。”后来实在坚持不住,他才去做了检查,身体一直很健康的他被诊断为高强度工作状态引起的血压升高,血压最高达到171/116mmHg,医生建议他一定要好好休息,可他哪里放得下手中全院的科技抗疫工作。后来同事无意间翻阅到科室考勤表,一个月里,他有25天加班到22:00;有11天24:00后才离开办公室;有3天通宵工作,甚至连续工作40个小时不曾离开岗位。疫情过后朋友从他母亲那里了解到,抗疫期间,他经常深夜回到家坐在沙发上就睡着了,因为长期的睡眠不足,他早上出门前穿好鞋都要静静地坐一会儿才能缓过神,兜里24小时都备着药。后来同事问到这事,他说:“其实坐沙发上睡着了也都是在做梦,梦里想着如何把科技抗疫工作做好。”新冠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后,他又全身心投入到了促进医院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医工融合、搭建研究平台等工作中去,“5+2、白+黑”依然是他的工作常态。2020年,在他的全力统筹下,医院获批纵向科研项目103项,同比增长151.2%;获科研经费资助453.5万元,同比增长85.7%;发表SCI等高质量论文52篇,同比增长93%。他创新进取、主动作为,在他的牵头推动下,医院成功获批“重庆市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为万州新增一家市级科技创新平台;三峡库区环境与人群健康研究中心(校地共建)已完成初步搭建并开展工作,营养与代谢重庆市(区域)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医工融合创新中心、重庆大学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创建工作正稳步推进。
“不忘初心”是他始终的坚守,诚如当初博士毕业毅然放弃在上海、成都等地一流高校、医院、企业工作的机会而选择回到万州,他将深深扎根万州,为创建三峡库区科技创新高地继续奉献自己的力量。
万州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