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服务>人物风采>

心系水产事业,助力农村发展

发布时间:2021-09-15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搞科研的,就要耐得住枯燥,吃得了苦头,勇于开拓创新,把身子沉下去,踏踏实实地做事情……”他总说着这样的话,也总这样实践着。无论是炙阳当空的酷暑,还是寒风沁人的严冬,在库区腹心万州这片热土上,这个刚强的汉子总是在水产研究的一线穿梭;无论在繁育车间、实验室,还是在野外养殖场,他总是默默坚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他就是重庆市万州区水产研究所科研人员颜忠同志。

颜忠带领他的科研团队,经过多年来艰辛的努力和付出,依靠科技创新,让一个区级水产研究所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知名水产科研基地,为单位创造了超过5000万元的经济效益,通过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推广,为广大养殖户创造了超过3亿元的经济效益。

善于钻研,他的研究填补国内空白。1995年,他当了课题组组长,从此他与胭脂鱼接下了不解之缘。他对胭脂鱼存在的仔鱼不开口摄食,成活率极低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从胭脂鱼亲鱼营养入手,大胆改变以前的培育方式,为亲本提供全面、平衡的营养,自己设计饲料配方,调整培育模式,同时做好亲鱼日常管理记录,在开口饵料培育上挑战传统模式,利用生物肥培育开口饵料,每天通过显微镜对开口饵料轮虫、原生动物的种类、数量进行监测,总结出不同水温条件下开口饵料培育的时间,保证胭脂鱼仔鱼下池有充足的饵料供应,一下就将胭脂鱼下池成活率从20%提高到90%以上,从以前年产胭脂鱼苗种不足10万尾,提高到年产胭脂鱼超过100万尾,在以后的几年中更是将胭脂鱼苗种年产量提高到500万尾以上。同时利用这一成熟的技术,成功开发多种名优品种。

勇于创新,开发新品种及探索新模式。颜忠用他对市场的敏锐性,2000年开始收集岩原鲤原种,通过3年的努力,采用模拟自然环境的方式,成功地将野生岩原鲤在内塘驯养成功,随后再利用成熟的技术,获得亲鱼及后备亲鱼500组,价值100万元,并在2004年成功繁殖出岩原鲤10万尾,价值200万元。该技术成果经重庆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达到国内同类技术先进水平。随后在2005年收集大鲵、中华倒刺鲃、2006年引进大鳍鳠、华鳈、2009年储备厚颌鲂。所有这些品种,在后来都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近几年,探索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2020年成功实现“一田两用”、“一田双收”,将原有稻田亩产值提高至6000元以上,是原来的3-5倍。2021年开始在万州区开展稻渔综合示范1000亩,推广3000亩,年产值可达2500万元以上,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新模式。

殚精竭虑,拼命三郎还有更高追求。颜忠作为课题组长,除了安排、参加白天的工作外,晚上还要整理记录、写总结、值夜班、申报项目,在鱼类繁殖关键时期,一直守在现场,经常晚上只睡了2、3个小时就起来了。为赶一个项目申报材料经常通宵达旦,第二天还得赶到基地工作。同事劝解他注意身体,可疲倦的他怎么也不下火线。同事们形容他的“拼命三郎”:为了他心爱的鱼苗,他可以完全付出。1997年10月26日,是一个星期天,颜忠的妻子怀孕,临近生产。但是当天有外地专家要来基地调研,点名要他参加调研活动,为了与外地专家更好地合作,他一直陪同专家调研,而忘记了家中的妻子。而妻子当时已经疼痛不已,胎儿已经有分娩迹象。妻子独自一人在家,急得泪流满面,好在邻居的帮助下,她才被送到医院,而刚进医院产科,孩子就出生了。等颜忠赶到医院的时候,孩子早已经出生了。每每想到这件事,颜忠心里总是无尽的愧疚。

颜忠说,对于这个小家,他欠了妻子和孩子太多太多。他说,但是为了水产事业这个“大家”,他认为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为了帮助库区人民共同致富,颜忠还担任万州科技顾问团特派专家,到基层去为水产养殖专业户服务。为了更好的帮助他们,颜忠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为群众进行技术指导。除此之外,多次到云阳、奉节、开州、忠县、长寿等地到养殖现场指导,并提出了可行的养殖技术方案,使养殖户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而颜忠从不谋取任何一点好处,群众说,有这样的科研人员,是他们最贴心的人!

面对领导的夸奖、同事的称赞,他看得很淡,他说,目前他要做的是就是带领好这支科研团队,不断开发新品种,为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作出新的贡献。

(颜凤 万州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