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市科协五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并报市领导同意,近日,重庆市科协正式印发《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科学谋划了“十四五”时期全市科协发展蓝图,明确了未来五年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任务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部署了十个方面40项具体举措,为推动全市科协事业高质量发展绘就了路线图和施工图。《规划纲要》全文如下。
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群团工作、科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重庆工作的重要指示,按照《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特编制发布本规划。
一、开创新发展阶段重庆科协事业发展新局面
“十三五”期间,特别是2017年7月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科协的有力指导下,全市科协系统始终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以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为主责,科协工作取得了全方位进步,科协改革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历史突破,科协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充分释放,圆满完成重庆市科协“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党和政府对科协的重视达到新高度。市委、市政府对科协政治上关心、方向上指导、工作上支持,市委将科协工作纳入全市党建带群建考核,建立了群团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大力支持科协履行职责,市人大、市政协安排市科协班子成员担任常委,各区县党委切实加强对科协的领导,全市各级科协组织的显示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科协依法依规依章程运行步入新轨道。坚持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为指导,严格执行《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实施〈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细则》,不断扎紧扎密扎牢制度笼子,推动科协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科协事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科协组织实现了“从点到体”的大变化,科普场馆实现了“从少到多”的大变化,科协干部实现了“从弱到强”的大变化,科协工作实现了“从一般到精致”的大变化,形成了一系列在全国叫得响的工作品牌、活动品牌。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现新跨越。重庆被确定为群团改革试点地区,全市科协系统勇担改革重任,以自我革命精神去“四化”强“三性”,改善代表结构比例,承接院士专家服务职责,实施学会“五化”建设,推动科协组织向基层延伸,走在了全国前面,中国科协把重庆科协作为全国科协系统的“一面旗帜”来塑造。科协组织履行“四服务”职责定位展示新水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科技工作者之家更有温度,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由2015年4.74%提高到2020年的10.20%,科技智库工作走在全国地方科协前列。积极探索科协工作规律取得新成果。加强对工作特点和规律的探索,形成了系列工作经验,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中国科协的高度重视,中国科协多次安排重庆交流改革经验,不少省市科协来渝学习考察。政治机关建设呈现新气象。“科协是党的科协、科协干部是党的干部”的意识不断强化,机关干部奋发有为、勇创一流,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团结服务科技工作者、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有机统一起来,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和中国科协肯定,得到科技工作者认可。
科技创新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变量。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迫切要求科协组织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充分发挥推动科技事业发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重要力量的作用。对标新发展阶段赋予的使命,全市科协工作还存在一些差距。主要是:联系广泛、服务科技工作者的科协体系尚未健全,对科技工作者政治动员、政治引领的针对性和精准度不够;科技社团治理能力有待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不强、服务发展效果不佳;全域科普工作格局不平衡,基层科普工作仍不适应智能化发展趋势;智库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科技特色不够鲜明,成果靶向性、含金量有待提高,等等。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进入新发展阶段,党中央对科技创新和科协工作的重视前所未有,重庆发展的战略机遇前所未有,重庆科协的责任使命前所未有。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全市科协组织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聚焦靶心、凝聚人心、服务中心、增强信心,找准新定位、塑造新优势、展现新作为,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积极投身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争当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努力在新征程上勇立新功。这要求全市科协系统用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招”,全力打造全国地方科协综合改革示范区,积极探索科协组织服务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新实践,强化科协组织政治功能、服务功能、文化功能、开放功能,重塑形成科技工作者为中心、一体化的科协工作新格局,重构形成全域布局、协同有序的科协组织体系,优化形成价值引领、多元供给的科协组织高质量服务产品体系,构筑形成团结协同、追求卓越的科协组织价值体系,构建形成联合协作、运行高效的科协现代化组织治理体系,努力把科协建成科技工作者的价值共同体、创新聚集地、科普活源头、智汇大平台。
二、“十四五”时期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任务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履行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和纽带的职责,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主要求,以助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主方向,以不断优化综合改革示范路径为主任务,以强化科协组织政治功能、服务功能、文化功能、开放功能为主抓手,着力提高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履职能力,增进对国际科技界的开放、信任、合作,把科协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谱写重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篇章、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服务大局。强化政治组织属性,着力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着力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在科技界坚定主心骨、弘扬主旋律,把科技工作者紧密凝聚在党的周围,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功立业。
——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中心。坚持把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作为科协组织的天职,把科技工作者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科协工作的基本标准,把为科技工作者办好事、解难事、做实事作为科协工作的基本要求,通过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来实现为人民服务,打造有温度、可信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
——坚持系统观念,协同发展。强化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坚持目标引领、任务牵动、大联合大协作,兴组织、建机制、强功能、增实效,建设更加充满活力、坚强有力、各级科协组织及所属学会“一盘棋”的组织体系。
——坚持自立自强,开放融合。坚持把创新摆在核心地位,切实增强科技工作者创新自信,坚持高水平开放合作、融合发展,拓展科技开放合作渠道,推动形成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科技创新生态。
——坚持守正创新,深化改革。遵循创新发展、科技管理、人才成长、科技群团等发展规律,统筹创新与发展的关系,统筹典型示范与重庆市科协系统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高质量探索改革示范路径,推动科协系统改革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
(三)“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十四五”时期重庆市科协事业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重庆市率先建设成为全国地方科协综合改革示范区,科协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进一步凸显,联系广泛、服务科技工作者的科协工作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有效供给能力显著增强,赋能科技工作者创新活力和自立自强的能力显著增强。
——科协组织思想政治引领能力实现新提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要求在全市科技界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格局基本形成,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科技工作者创新自信进一步增强、创新激情进一步迸发。
——“科创中国”赋能和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再上新台阶。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平台作用充分发挥,产学研协同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类创新主体的融通机制进一步形成,“科创中国”在重庆大地大放异彩,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高水平科技社团和高品质科技期刊建设取得新进展。高水平科技社团基础性建设有力夯实,治理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高品质科技期刊培育形成“阶梯式”集群,学术交流在引领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能力大幅提升。
——科普服务品质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取得新突破。以人民为中心,普惠共享、规范发展的高质量科普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域科普工作新格局初步形成,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科普重庆”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价值充分彰显,2025年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
——科技智库和服务科学决策塑造新优势。实体智库建设形成品牌,柔性智库网络进一步完善,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参与科技治理等能力进一步提升,服务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建成“智汇中国”重庆样板。
——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和对外民间科技人文交流开拓新局面。国际化水平有效提升,对外民间科技人文交流合作渠道进一步拓宽,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力显著提升。
——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和治理现代化迈出新步伐。科协组织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服务手臂进一步接长,学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网上科协生态体系进一步形成、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渠道进一步拓宽、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对科技工作者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展望2035年,伴随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成渝地区建成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双城经济圈,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市科协打造全国地方科协综合改革示范区取得丰硕成果,联系广泛、服务科技工作者的科协工作体系全面建成。政治引领政治吸纳能力全面提升,党在科技界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牢固,科技工作者政治参与渠道更加通畅,利益诉求得到充分维护与发展。创新人才凝聚能力全面提升,科协组织有效覆盖面不断扩大,科协组织奖励的影响力和导向作用充分显现,形成“近悦远来”良好生态。创新文化引领能力全面提升,理性质疑、求实求真、探索创新、包容失败的科学文化氛围基本形成,拥有一批全国知名的科技社团、科技期刊、学术会议,形成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重庆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25%。科技社会化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建成专业性与跨界融合的柔性科技智库网络,成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力量,成为具有公信力和美誉度的权威科技咨询服务平台。科技人文交流合作能力全面提升,成为全球科技创新议题的重要发起者和参与者,成为全球科技治理规则制定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实现“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合作全方位发展。
三、切实把全市科技工作者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
着力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着力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建立完善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能量、绽放和实现科技工作者价值的机制,团结引导全市科技工作者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当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努力在新征程上勇立新功。
1.强化科技界思想政治引领。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大科技工作者中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关于科技创新的方针政策,实现思想政治引领常态化、长效化。建立完善科技工作者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响应的快速反馈机制,实时精确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建议。进一步优化政治引领机制,创新内容、方法、手段、载体,每年开展分众、分类、分层的主题宣讲。完善中共重庆市级机关党校科协分校(中共重庆市科协党校)工作机制,组织开展科技人才研修、专题培训、调训、轮训,持续举办重庆市领导干部科技讲堂。用科技工作者喜欢接受的方式,全面彻底干净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全面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加强对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的引导处置,防范化解涉科技、涉群团类的各种风险。
2.深入实施党建强会计划。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和促进科协组织特别是学会创新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发挥科协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推动科技社团党建“破题”,探索组建实体型党支部,培育枢纽型社团党支部,强化党建工作队伍,发挥好党建强会示范联合体和督导团的作用,建立科技社团党建智库,切实提高学会党建工作质量,实现科技社团党的组织有形覆盖、党的工作有效覆盖。
3.助力科技人才成长发展。参与实施重庆英才计划,推荐科技社团参与重庆英才计划“创新创业示范团队”评选。提升院士工作服务质量,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库建设,做好“两院”院士增选工作,牵头实施院士带培计划,聚力培育一批院士。推动学会评定职称和表彰奖励工作,鼓励科技社团和行业协会加大科技创新团队和优秀科技人才表彰力度,推动科技人才从同行认可走向社会认可和政府认可。探索开展科学传播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专业技术职称认定工作,将科普人才列入各级各类人才奖励和资助计划。发挥重庆市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协会作用,夯实高层次后备人才库储备。
4.大力培育科技后备人才。开展校内外融合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推动把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更好贯穿于科技教育全过程。加强科技教师队伍建设,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和科普场馆等面向青少年开放,建立完善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拓展青少年体验和参与科技创新实践的平台和渠道。打造一批科技创新教育示范学校,突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特色。发挥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作用,加强全市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大力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好各类全国性科技竞赛选拔,策划举办形式多样的青少年科学活动和比赛。支持课堂内外推进青少年科学素养标准制定,办好全国高中生创新作文大赛及科学、艺术、财经等各类青少年活动。
5.维护科技工作者权利和权益。建立“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助科技工作者作贡献”长效机制,固化党委和政府领导、科协统筹、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聚焦住房、就业、就学、就医等科技工作者最关心、最现实、最切身的问题,聚焦打通科研管理、经费使用、出国(境)、表彰奖励等方面制约创新创造的关键堵点,持续为科技工作者办实事、办好事。创新完善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机制,延伸基层调查触角,充分了解科技工作者的所思所想所盼。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维权服务工作,探索构建科技工作者法律服务机制,帮助科技工作者依法伸张利益诉求,理性表达诉求。
四、大力营造科技创新文化生态
充分发挥创新文化的深厚支撑作用,加强科技创新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文化生态,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激励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勇担使命,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6.开展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弘扬行动。精心举办“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褒奖和宣传先进科技工作者,张扬和展现科技工作者风采。创作排演科学家主题话剧、电影,用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中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院所、进企业活动,讲好科学家故事。推动建设一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积极参与中国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新时代最美科技人物评选等活动,持续举办重庆英才讲堂、重庆优秀科学家风采展等活动。加强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建设,通过报告会、辩论赛、征文等多种方式,大力宣讲科学道德、科研诚信、科技伦理和学术规范。发挥科技社团自律自净作用,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
7.深入开展创新争先行动。推动建立完善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鼓励广大科研人员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潜心研究。开展岗位创新争先行动,组织全市基层科协发动一线科技工作者在岗位上创新创造,开展小发明、小技改、小设计“三小”竞赛活动,每年评选奖补一批优秀案例,建立岗位创新案例成果数据库,强化宣传推广,为一线科技工作者提供生动直接的岗位创新方法和经验。举办重庆市创新争先奖评选表彰活动,调整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的评选范围、奖项设置及表彰名额,开展十佳科技青年奖和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积极推荐参评国家级、市级奖项。推动科协及学会新设奖项,加大对科技创新的奖励力度。构建科协系统全方位、多视角、开放型的全媒体宣传阵地,广泛开展获奖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典型事迹媒体宣传,持续办好“科学家创新故事会”“创新争先事迹报告会”系列宣讲活动,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业创造热情。
8.推动科学与文化艺术融合发展。支持重庆科普文化产业集团以中科普、课堂内外、重庆科技报等为主力发展科普文化产业,培育壮大动漫、游戏、视频、直播等科普新模式新业态。争取中国科幻大会在重庆举办,推动科幻产业高地建设。实施优秀科普科幻创作精品资助计划,支持优秀科普科幻原创作品。提升重庆市创新文化研究中心建设水平,打造具有活力的创新文化研究平台和服务体系。推动设立科普文化产业引导基金,支持社会力量打造科幻主题公园、基地、产业园等科普新阵地。
五、推动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重庆发展需求,依托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平台,汇聚跨界创新资源,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9.完善科技经济深度融合机制。进一步完善工作布局,用好市级相关部门的资源,共同抓好“科创中国”工作,进一步创新融入融合机制,搭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资源要素融通创新大平台。聚焦永川区和重庆高新区,针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任务,全面推开各项试点工作,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聚焦其他市级试点区县,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力求形成“梯队效应”。根据区县企业需求,发挥好科技经济融合专家服务队的作用,促进形成产业链一体化的创新极。深入开展科技咨询服务工作,成立“科创中国”(重庆)咨询委员会,提供项目指导、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引育等方面的专业咨询服务。持续打造科创中国@重庆双月论坛品牌,深化行业交流、碰撞智慧火花、回应时代命题、共谋发展大计。
10.促进创新要素供需精准对接。坚持办好智博会数字经济百人会、重庆英才大会专项活动、重庆市科协年会、中国云计算物联网大会等品牌活动,策划举办重庆技术转移转化大会,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和创新创业大赛,把创新要素引向国内、引向重庆、引向基层、引向企业。开展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培训和人才技术培训,组织创新方法大赛,帮助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技术创新力。创新思路加强院士工作站建设,打造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人才培养的“加速器”、交流合作的“立交桥”。组织开展科技咨询服务活动,提供项目指导、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引育等方面的专业咨询服务。扎实做好科技资源精准对接和科技信息应用推广工作。
11.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分门类组建农业专家服务团,遴选一批有意愿、有实力的市级科技社团与重点村镇开展结对合作,围绕学校、医院等现有平台送设施、抓内涵,围绕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送专家、抓技术,围绕提高农民科学素质送典型、抓科普,集中力量打造30个科技强镇、30个科技小院、100个科技名村,聚力把市科协定点帮扶的万州区恒和乡打造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新范例,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持续改善农村科普条件,加大农村地区科普设施建设和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巡展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科普工作。持续推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高质量发展,重点通过“三社(农村专业合作社、供销社、信用社)一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融合,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贡献力量。
六、积极培育高水平科技社团和高品质科技期刊
充分发挥科技共同体组织的作用,加大高水平科技社团和高品质科技期刊建设力度,建立完善服务科技创新、服务科技自立自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学术交流运行机制和模式,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在重庆大地源源不断涌现。
12.推动高水平科技社团建设。突出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坚持“四个面向”,强化分类指导,建立扶持机制,发展壮大一批科技社团,加强前沿新兴交叉等学科领域学会组织建设,探索“僵尸学会”“口袋学会”退出机制,推动科技社团办事机构实体化、服务会员精准化、学术活动常态化、日常管理信息化、党建工作规范化。拓宽科技社团融入创新生态建设渠道,发挥科技社团在项目评价和人才评价中的作用,搭建第三方评估评价的服务平台。鼓励兴办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切实加强监管,引导健康发展。支持学会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和政府转移职能,增强科协组织团结教育、维护权益、服务人才功能。
13.推动高品质科技期刊发展。扶持打造3至5家具有全国知名度的优秀期刊。推动期刊出版资源集约运营,组建高校学报、工业技术、医药卫生、农业环境、英文等期刊集群,全力推进数字化、专业化、集团化办刊,促进科研论文和科学数据汇聚共享。加强重庆科技期刊的网络传播,提升传播服务能力。遴选重庆市科技期刊参与“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重点支持有潜力的科技期刊进入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行列。
14.推动高层次学术平台培育。坚持“四个面向”,积极参与举办智博会、重庆英才大会等重大活动,支持举办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论坛等相关学术活动,联合四川省科协持续办好川渝科技学术大会,组织开展高层研讨和沙龙。积极争取中国科协和相关全国学会的支持,将更多高端国际科技交流活动放在重庆举行,会同中国电子学会持续举办中国云计算物联网大会。每年与一个区县联合举办重庆市科协年会,打造集专题研讨、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决策咨询等于一体的“嘉年华”。
七、构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新格局
协调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实施,着力构建社会化协同、分众化覆盖、系统化集成、智慧化传播、规范化建设、科学化评价的全域科普工作新格局,构建品牌、平台、机制、队伍、改革、阵地六位一体的高质量科普服务体系,确保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稳步上升。
15.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机制。用好党建带群建考核的“指挥棒”,以党的政治优势引领和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形成全域、协同、高效的工作格局。继续推动市委、市政府将公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的重要任务,并明确进入党委政府对区县的考核。发挥纲要办职能,密切与纲要实施工作牵头责任单位的协作,建立共建共享、联合联动、融合融入的科普工作机制。制定并实施《重庆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围绕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分类开展各有侧重的科普工作。推动“科普重庆”创新升级,编辑出版科普系列丛书,打造科普活动品牌,开展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发布。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16.促进科技资源科普化。积极促进科研设施设备、科研成果、科研人员等科技资源转化为科普设施、科普产品、科普人才等科普资源,分类制定科技资源科普化工作指南,搭建科研成果科普化转移平台,开展科研科普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开展科技创新主体、科技创新成果和科技计划科普服务评价,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有效的科技资源科普转化机制。加强公众与科学家、专家的互动与对话交流,促进公众对科学、技术、工程等的理解,及时回应公众关切的科学热点问题。
17.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重庆科技馆的龙头作用,切实推进区县科技馆规范化建设,积极争取中国科协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资源,大力提升共享科技馆、乡村科普馆、校园科技馆等基层科普设施综合服务效能,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提升重庆科技馆服务功能,打造成为重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技中心、科学家精神培育基地、前沿科技体验基地、公共安全健康教育基地和科学教育资源汇集平台。扎实推进区县科技馆免费开放,探索建立实体科技馆绩效评估管理机制,合理高效使用中央科技馆免费开放奖补资金。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入科技场馆建设,推动建设和发展一批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专题科技馆和行业科技馆。建立科普设施互联共享机制,提升科普资源利用率。成立全市科普场馆协会(联盟)组织,提升全行业科普能力。
18.推进科普社会协同。开展2021—2025全国科普示范区县创建工作。积极创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大力开展重庆市科普基地创建活动。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设施开展科普讲座、文化活动、展览,拓展科普服务功能。引导和促进各级各类各行业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机场、车站、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强化科普服务功能。开发和利用城市或企业遗留的工业遗产和闲置淘汰生产设施,建设科技博物馆、工业博物馆、安全体验场馆、科学精神展示馆和科普创意园等。充分发挥反邪教协会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引导群众“崇尚科学、反对邪教”。
19.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构建市级统筹政策和机制、区县组织落实,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站)等为阵地,以志愿服务为重要手段的基层科普服务体系,打造科技志愿服务队伍并深入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动员科技工作者履行科普社会责任,深入推进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联合相关高校,持续推进高层次科普人才培养,加强科普人才教育培训师资、课程、教材、基地建设,不断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
20.创新科普品牌活动。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主线,组织重庆市全国科普日活动,面向学校、社区、农村、企业等开展贴近生产生活的主题性、群众性的科普日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采用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开展泛在的“云上科普日”活动。深入开展科技活动周、防灾减灾日、食品安全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主题活动,广泛开展“科普文化进万家”“社区科普文化周”“科普进小区”等特色活动。
21.建设应急科普体系。推动建立完善重庆市应急科普体系,建立健全应急科普协调联动机制,建设、应急科普宣教平台,储备优质应急科普内容资源。推动建立日常科普与应急宣传协同机制,加强科普议题设置,及时开展应急科普工作。与市应急管理局共建重庆市应急科普中心,集聚应对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方面的科普资源和渠道,开展科学辟谣,及时权威发布。
22.提升科普智慧化水平。秉承“让科学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宗旨,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与科普深度融合。汇聚各方力量打造“科普重庆”品牌,深入实施科普重庆共建基地建设和科普信息化建设专项,强化科普信息化资源在社区、学校、企业、农村、机关落地运用。推动图书、报刊、音像、电视等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科普内容、渠道、平台上深度整合,引导主流媒体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加强科普公益广告刊播力度,实现科普内容多渠道全媒体传播。
八、创塑富有重庆特色的科技智库品牌
充分发挥服务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重要智库作用,建立完善柔性科技智库体系,健全决策咨询工作机制,汇聚广大科技工作者群体智慧,提升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靶向性和含金量。
23.建立完善科技智库体系。强化科协系统决策咨询和智库建设工作,构建“一部门+一中心+一分院+多机构”的智库体系。依托市科协战略发展部,重点加强决策咨询理论、方法、数据和平台建设,发挥其在重大选题、组织策划、咨询形式、成果提炼转化、人才队伍建设、品牌活动举办等方面的引领作用。积极争取中国科协、重庆市政府支持,联合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着力推动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建设,力争建成西部顶尖、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端科技智库和创新平台。联合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着力推动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重庆分院建设,力争入选重庆市新型重点智库。联合重庆科技学院着力推动重庆市创新文化研究中心建设,力争入选重庆市新型培育智库。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或者依托学会建设若干专业性智库,着力提升区县科协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各类科技智库协同发展,推动学术交流平台、资源转化平台、信息汇交平台、成果发布平台互联互通。
24.健全决策咨询工作机制。完善课题研究机制,紧紧围绕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具体要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区域发展等重大关键问题,继续联合市科技局每年设置一批调研课题,重点支持科协共建专业性智库和所属学会开展研究。完善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机制,履行好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区域责任部门职责。完善学术交流成果提炼转化机制,努力把科协系统丰富的学术交流资源转化为独具特色的决策咨询资源。建立完善第三方评估机制,组织市级学会和专业性智库,对重大工程、重大科技计划、科研和创新基地、科技政策法规的实施情况及实施效果进行第三方评估。进一步推动建立完善科技工作者参与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意见建议征询机制,支持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的科技工作者积极参政议政。
25.加强智库人才队伍建设。重点依托市科协智库工作管理服务部门和共建专业性智库,组建专业管理团队和若干高水平科研团队。实施智库高端人才培养计划,争取在共建专业智库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举荐智库优秀人才到中国科协和重庆市相关部门挂职锻炼,联合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举办地方科协决策咨询培训班,打造一支稳定的专业化职业化智库人才队伍。依托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50人论坛”,汇集国内外科技创新、区域经济、战略规划、企业创新等领域知名专家学者。
26.提升智库建设影响力。提升《院士专家建议》稿件数量、质量,力争获得省部级及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或中国科协、重庆市相关部门采纳的决策咨询报告数量保持全国地方科协前列。持续举办科协改革研讨会,打造更加响亮的科技群团和科技社团发展研究、研讨品牌。加强智媒融合,创办《创新评论》期刊,创办共建专业性智库门户网站或微信公众号,在《重庆科技报》等媒体开设智库专栏,资助优秀成果出版、发表,切实提升智库建设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
九、拓宽对外民间科技人文交流合作渠道
建立完善国际民间科技组织交流合作机制、科学家在国际科技组织任职推荐机制、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柔性引智机制,扩大国际科技“朋友圈”,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7.积极参与全球科技事务。加强外事队伍和能力建设,造就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借助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地位作用,支持重庆科学家担任重要国际组织领导职务,加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输送和履职保障。支持在渝发起成立国际科技组织或设置国际组织办事机构。加强与主要创新型国家重要对口科技组织的联谊,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人文交流合作,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交流合作体系,推动重庆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
28.深入实施海智计划。依托重庆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的海外科技网络,新建一批海智工作站,共建一批研发中心、成果转化中心等海外技术合作平台。聚焦重庆需求,柔性集聚海外高层次人才智力,做好海外知华友华科学家联系服务,促进海外人才来华创新创业。针对海外归国科技工作者,举办重庆海智专家爱国创新专题研修班等活动,开展好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举办海智专家区县行活动,支持重庆企业与海外创新团队共建技术创新联盟。
29.强化对外科技人文交流合作。推进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科技交流合作体系,深化与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对口组织在科技创新、科学传播、技术服务等方面务实合作。高水平参与筹办“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积极争取“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与教师研讨活动永久落户重庆。增强离岸基地的贡献力,用好两江新区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强化海外合作机构布点,定期举办智汇两江系列活动;积极争取中国科协在重庆高新区新建离岸基地,助力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
30.深化港澳台科技人文交流。进一步推动对港澳台地区在科普、学术、智库、人才等领域的交流,增进港澳台科技工作者和青少年对重庆的了解和认知。搭建多形式多渠道的产学研共享平台,促进海峡两岸暨港澳协同创新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依托重庆科技馆等基地密切对台交流,策划举办渝港澳青年学者论坛等活动,加强青年、科技等交流。
十、全面深化科协系统改革
创造性系统性推进全国地方科协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形成坚持党建带群建的范例、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的范例、健全科协组织体系的范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范例、加强科协机关自身建设的范例,实现从单项突破到综合革新的系统升华、从过程赋能到结果释能的迭代升级。
31.优化完善科协组织布局。建立完善“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就做到哪里;哪里科技工作者集中,科协组织就建到哪里;哪里建立了科协组织,建家交友活动就开展到哪里”的科协工作布局。实施科协组织力提升行动,推动科协组织服务的行政化、垂直化的管理模式,向问题导向、开放合作的扁平化、矩阵式管理模式转变,深入推动科协组织特别是科技社团、科技类民办非企单位治理改革。建立健全市科协与区县科协联动指导机制,推动全国、全市科协资源下沉区县、乡镇(街道)、社区。分类推进企业科协、高校科协、园区科协、农技协等基层组织建设,延伸科协组织服务手臂和服务链。鼓励兴办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切实加强监管,引导健康发展。
32.推动改革向基层延伸。建立完善科协基层组织,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技术交流、科学普及、继续教育、创新争先等活动,解决科协组织联系服务基层科技工作者的“最后一公里”。建立完善城镇社区科普协会、社区科普大学,解决科协组织服务社区居民的“最后一公里”。建立完善乡镇科普协会,推动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转型发展,建立完善农村科普中国信息员队伍,解决科协组织服务“三农”的“最后一公里”。全力深化“三长制”改革,健全基层科协“三长”吸纳进入、履职尽责、考核评价、典型选树、激励保障等长效机制,不断夯实基层科协组织力量。
33.建立完善网上科协组织。探索“互联网+政策服务”工作模式,构建分众化、精准化、互动化科技人才基础信息平台,链接“科创中国”“科普中国”“智汇中国”等服务资源,打造“一门户、多系统”应用场景。高水平开展网上“建家交友”活动,科协各级领导干部实名上网,直接听取科技工作者意见建议和呼声,提供政策服务,使之成为可亲可信、知心知意的“科技工作者之友”。
十一、加强科协机关建设
坚持和完善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制度,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努力建设“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的模范机关,建设“讲政治、守纪律,懂科技、爱科协,愿服务、能干事”的科协干部队伍,提高科协工作科学化水平。
34.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持续完善主体明晰、有机协同、层层传导、问责有力的责任落实机制,完善党组的主体责任、纪检监察组的监督责任、党组书记的第一责任、党组成员的“一岗双责”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精准落实。持续构建党组抓总、机关党委和科技社团党委两线作战的党建工作格局,推动机关党建“三基”建设不断夯实,科技社团党建持续“破题”。支持市纪委监委驻市科技局纪检监察组和机关纪委履行监督责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团结服务科技工作者、依法依章程开展科协工作有机统一起来,确保科协机关与代表大会、全委会、常委会拧成一股绳。充分发挥科协作为人大联系单位和政协参与单位作用。
35.锻造过硬干部队伍。对应中国科协内设机构调整,对市科协机关内设机构名称、职能进行相应调整,指导区县科协完善内设机构设置。不折不扣落实好干部标准,突出事业为上、以事择人,大胆选拔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加强科协干部的政治历练、思想淬炼、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政治素养、精神境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严监督管理,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培育“服务服从、唯实唯先、求深求远、善作善成”的科协机关文化,做好工青妇等群团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完善党内互助关怀帮扶机制,确保科协干部始终保持一股勇气、一股志气、一股朝气。
36.做强做优直属单位。持续推进重庆科技馆、科技服务中心、院士工作服务中心等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理顺体制、完善机制,激发生机与活力,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益服务。积极拓展科协工作职能,争取增设一批事业单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所管但求所用,大力支持重庆科普文化产业集团做大做强,继续加大种子基金的撬动作用,为科协事业发展增添动能。
37.弘扬科协优良作风。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在科协机关和直属单位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把科协组织“党有号召、科协有行动”光荣传统传承好、发扬好。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市委实施意见,面向基层、面向科技工作者、面向人民大众,多做雪中送炭、纾难解困的工作。
十二、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任务是新发展阶段重庆市科协创新发展的重要遵循,全市科协系统必须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共同实施,确保实效。
38.强化组织领导。成立规划落实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确保重点任务落实。加强对市级学会、区县科协和基层组织的指导,及时沟通协调,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9.强化条件保障。推动制定完善支持科协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支持兴办符合科协组织宗旨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建立健全重大项目牵动机制,加强规划实施与财政预算的衔接匹配,推动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推动逐步提高科普经费的投入水平,积极探索建立科协组织事业发展多元供给的支撑保障机制。
40.强化评估考核。对本规划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与分工,纳入各实施单位与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并对实施情况进行年度总结与评估。将评估结果纳入工作绩效和干部评价考核,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确保顺利完成规划各项目标任务。
(市科协战略发展部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