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渝北区木耳镇,有这样一位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痴农人”的科技工作者,多年来,他一直奋战在“三农”服务第一线,探索如何发展农业产业,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他一心想着如何提高服务能力,做好全镇经果林的技术指导和管护工作;他一心想着群众,心里装服务二字,力求脚踏实地为村民办实事做好事,尽可能让大家满意……
他就是渝北区木耳镇科协副主席、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聂国帅。
聂国帅生出于1974年,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业、农村、农民有着深厚的情感。2013年担任洛碛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后,更是全身心投入到农业服务上。2015年调任木耳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致力于农业产业发展,为木耳镇产业发展、水土保持、安全饮水和经果林管护等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因地制宜,把握机遇发展产业
从2013年开始,聂国帅先后担任洛碛镇、木耳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此时的他思考最多的就如何利用自己的技术带领群众致富,如何发挥农服中心的作用提高土地的产值产能。
木耳镇良桥村90%以上土地为坡地,几乎无一块平整土地,村民多外出务工,劳动力严重不足,土地撂荒严重。一次偶然的机会,聂国帅看到有关雷竹的报道,感到雷竹效益不错且管护容易,地理条件要求较低,非常适合良桥村发展。
为此,聂国帅经过周密思考,拟定了在良桥村发展雷竹的计划书。他带着计划书专题向木耳镇党委政府做了汇报,经领导研究同意后,立即带领良桥村、石坪村等有意愿的村干部、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到重庆大足、四川浦江、浙江奉化等地实地考察当地雷竹种植情况。
同时,聂国帅带着相关资料,多次到渝北区林业局和渝北区农业农村委征求专家意见。经过多方认证,最终选择了雷竹和大雅柑橘作为引进产业,在良桥村、石坪村和白房村等适宜种植的村社先后发展雷竹1100余亩,大雅1300余亩,青脆李和凤凰李300余亩。
而今,雷竹产业已初见成效,2020年良桥村村民管护务工费和产业分红人均收入增加1000余元。正是由于聂国帅对本地情况的正确把控和对产业时机的灵敏嗅觉,才为村民创造了发展机会与良好收益。
苦练本领,共同提升专业技能
早些年,聂国帅对农业技术还是一窍不通的“门外汉”,自从调到农业服务中心后,他就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和坚持,从“门外汉”变成了“农事通”,无论是农业、林业、水利和畜牧,均能称上一把好手,无能走到哪里,都能给种植户、村民谈上一谈,指出关键问题所在。
如何从“门外汉”成为“农事通”?
一是努力自学。聂国帅从网上、图书馆购买大量书籍,阅读后通过现场走访实地查看,把理论与实际一一进行对照印证。同时,他还关注“芒种”“大棚植保”等涉农App,每天起床后,第一时间翻看,时时了解最新农业信息和农技知识。
二是走出去学。聂国帅多次到四川浦江、成都、宜宾、浙江奉化、上海浦东、重庆万州、大足、秀山等产业发展较好的地方,实地考察学习种植技术,向他们请教种植经验,探讨管护模式。
三是请进来教。依托新村民成长培训计划,仅2020年和2021年就先后16次邀请全国、省市知名专家、大学教授等到木耳镇开展培训,先后培训村民2000余人次。聂国帅也从中学到了从精准施肥到绿色防控,从土壤管理到修枝整形,从课堂培训到大田实际操作,从文明礼仪到餐饮民宿等多方面的知识。
四是共同进步。在不断增强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聂国帅不忘带动企业、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等相关人员一同提升。在聂国帅的组织下,由农业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培训团队,每月固定培训一次,先后培训村民超1000人次;同时组织考察学习团到万州、梁平、秀山、贵州遵义等地实地观摩学习120余人次。
从2020年起,聂国帅对原培训内容和方式进行了升级,开展新村民成长计划,把理论培训与实地操作结合起来,以邀请专家授课为主,重点开展现场指导,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据统计,先后进行“双十万工程”、化肥农药“双减”、蔬菜、果树种植、管理等多种农业技术培训28场次,培训人数超1000人。
探索创新,实施有效的发展措施
近年来,渝北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全区开展“双十万工程”, 按照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组织化、品牌化、信息化、景观化要求,以渝长高速(渝利铁路、渝万高铁)、渝邻高速、南北大道、统大路“四路沿线”以及农业结构调整差的村为重点,实施新建10万亩经果林、10万亩生态林,让一年四季“有花有果”。
聂国帅认为实施“双十万工程”有利于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为此,他查阅大量资料、参考成功经验、多方论证、深入农户调查及结合群众意愿,制定完善并审核通过了《渝北区木耳镇集体经果林管护办法》。《办法》明确,柑橘和李子以50亩左右、雷竹以100亩左右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都落实了一名管护人员,以四个单元为一组,确定一名班组长。目前全镇发展经果林8900余亩,共划分了77个管护单元,形成了19个管护班组。同时将全镇划分为3个片区,分别由三名管护技术较强的人员负责。通过定人定岗定职责定管护,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管护人员积极性和责任心,确定薪酬待遇和考核制度,取得了重大收益和良好成效。
在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方针中,聂国帅带领农服中心技术人员在全镇开展化肥农药双减行动,坚持减量与增效并重,推广运用节肥、节水技术,深入推进科学施肥。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推广示范项目1000余亩;利用“双十万项目”推进有机肥替代示范项目,实现示范片化肥用量减少15%以上,实现全镇化肥使用量较上年减少1.0%以上。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为保障农村生活和耕种不受大的影响,聂国帅认真落实上级指示精神,带头推进“菜篮子”工作,联系辖区农资供应商,在各村及场镇设立“四不”农资自助店,为群众送农资进村入户,保障春耕生产正常进行。同时,组织深入开展“一村一品”创建工作,推进091无核沃柑产业发展,现已建立育苗基地,完成栽植2000余亩。
心系群众,切身保障群众利益
2016年,聂国帅被派往石坪任驻村干部,石坪村的农业产业发展成为他工作的重中之重。
此时的聂国帅已有了发展农业产业的经验,在他的协调下,帮助石坪村引进雷竹产业350余亩、大雅柑橘700余亩。
为解决雷竹和大雅柑橘管护资金问题,聂国帅组织村委会人员发动农户集约土地,农户通过投劳折资,按股分红等方式,解决了管护资金不足的问题。
与此同时,聂国帅还带领村民在石坪村新建山坪塘4座,储水8万余立方米,较好地解决产业用水问题。同时,协调推进斗碗寨供水工程和白房扶贫供水工程建设,加快垭口水厂改扩建工程的实施,确保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保持在90%以上,群众安全饮水率达到100%。
聂国帅向党委政府争取专项资金,在石坪村实施果林宜机化管理,购买了沙滩摩托和山地运输车等大中型农机5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2020年,木耳镇耕地保护补贴全面开展,聂国帅积极配合有关人员进行农机购置补贴审核工作,经过扎实的工作,所有补贴资金全部发放到村民手中,无一差错。
多年来,聂国帅带领的农业服务中心团队,没有固定周末、假期,数年如一日的战斗在田间地头,奋战在农业发展和产业管护第一线,涉农事故零发生,群众满意度100%,产业蓬勃发展,连续五年被评为区级优秀。2021年,聂国帅获得渝北区委、区政府 “脱贫攻坚专项工作个人记功”和“连续3年考核优秀记功”。
渝北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