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服务>人物风采>

义无反顾投身农业科研的“最美科技工作者”

发布时间:2021-08-27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记2021年重庆市“最美科技工作者”陈泉

陈泉,女,1987年3月5日生,湖北恩施人,200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5年12月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病理专业,农学博士。现为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重庆市、万州区科技特派员,重庆三峡学院硕士生导师,重庆市科技专家库专家。

从小立志,学有所成。陈泉出生于湖北恩施的一个小山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全靠一把子力气谋求生活,供她读书。陈泉深知农村苦,农业难,农民累,很想改变这样的农村现状。小小的她,就立下了扎根农村,改变农村的志向。因此,大学选专业,她不忘初心,毅然决然选择了农学,从此踏上了学农的幸福道路,先后完成了农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攻读。陈泉的老师曾告诉她:“你就像一颗成长的小树苗,生命力极其旺盛,对知识充满渴望,时刻极尽所能吸收营养。”这句话成了她人生道路上极大的鼓励。一直以来,这也成为了陈泉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品格。

不忘初心,扎根基层。2011年,陈泉参加重庆市“三支一扶”被分配到万州区小周镇工作,刚踏入工作岗位就遇到了红桔褐斑病爆发、玫瑰香橙品质产量低下等重大产业危机,全区乃至全市上下都对此十分重视。产业的瓶颈问题导致农民无收,移民不稳,亟需解决。所学专业知识的薄弱和“水土不服”一时无法解决诸如此类的重大技术难题,这让学农的她措手不及,无可奈何。这一“当头棒”让不服输的陈泉滋生了更加深入钻研科学技术,解决农业“卡脖子”问题的渴望。这时,上级组织部门给了她机会和平台,让她来到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专门从事柑橘和果桑技术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教导“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只有牢记当初选择事业的初心,才有更高的思想起点和不竭的精神动力。陈泉时刻牢记是党和国家把她从一个农民的孩子,培养成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她甘之如饴,满怀感恩,带着问题和志向,在农科院开始了以解决产业瓶颈为目标的科技创新。陈泉努力将所学应用到生产实践,让当地老百姓享受更多科技创新成果。但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遇到了无数困难,业主不配合,果农不理解,试验落地困难,很长一段时间,技术攻关毫无进展。她开始怀疑自己,甚至怀疑命运,也曾一次次抱头痛哭,因为焦虑掉大把头发,也会因为思考试验彻夜不眠。每当想不通,做不好的时候,袁隆平院士的“勇攀高峰,敢于攻坚克难和异想天开”的科学家精神就会鼓励她继续坚持、前进。在最难最紧张的时候,即使怀孕6个月,也依然守在田间、站在试验台前,持续奋战了100天!终于,在经历失败、怀疑和不被认可后,经过多年的努力,陈泉和她的团队创建了玫瑰香橙“一控一防五改”技术,精准高效的解决了限制柑橘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成果获得了2019年重庆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让众多老百姓实现了增收致富,安稳幸福。

感念党恩,成果突出。陈泉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经受了最好的教育,做着自己热爱的农业科研工作后,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如何将研究转化为生产力,为区域产业发展和经济稳定贡献力量,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她深知一名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所以,从小她就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坚定信念,相信科学,面对任何困难时都会坚强有力,无坚不摧,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她跨科室牵头创建了特色水果团队,围绕柑橘、病害等大力开展研究和示范,助推“双百亿”工程建设。多年以来,助推玫瑰香橙产业发展14万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投产面积8万亩,亩产2000公斤,按6元/公斤计算,亩产值1.2万元,年产值达9.6亿元,带动农户2万人脱贫致富,成果“玫瑰香橙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与应用”在重庆、四川等地得到广泛推广,累计推广200万亩,增效60亿元,产业效益非常可观。她选育出“垫江晚柚”优异新系,填补了全国2-4月成熟柚类的空白市场。2019-2020年,垫江晚柚新增发展面积达3万亩,成为全市增幅最大的柚类产业。构建的“垫江白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体系,使垫江白柚单产提高了、平均亩增600个,味道变甜了、酸度下降0.5%,熟期拉长了,实现10月下旬—翌年2月成熟。成果在重庆和四川等地累计推广78万亩,累计增效46.8亿元,成为了当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成效显著。她围绕李子、茶叶栽培管理技术,将其推广运用到万州、忠县、开州、云阳等区县,累计培训2000人次以上,获得当地农业部门和业主一致好评。系列产业尤其是玫瑰香橙产业技术的全面应用,有效降低农药、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大幅度减少了长江两岸的面源污染,提高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产生了显著生态效益。

作为一名年轻的科技工作者,陈泉始终记得是伟大的党和国家的培养才有今日的成就。在未来的路上,她将一直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终身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新时代乡村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颜凤 万州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