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丞,铁山坪街道科协副主席,现任重庆市第十八中学校长重庆市中学特级教师,中学正高级教师,重庆市高中政治骨干教师。他以“全面+个性”“素质+升学”“主体+多元”的培养思路,积极开展科学普及、科技创新等活动,培养培养与科学对话的创新型人才。在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探索科普教育新举措、搭建科学创新平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等方面取得明显实效。
一、搭建平台,做好学生科创的引路者
他积极为学生科创搭建开放式学习空间,在三校区同时开设STEAM教育课程。观音桥校区STEAM教育工作室,内有测距仪、绘图工具、秒表及其机床等,主要开设最佳外卖路线设计、航天科普与创意设计等科普课程。御龙天峰校区STEAM教育工作室,内设熨烫板、穿针引线器、布料、拆线器、热黏合剂、布边防脱剂、熨斗和触摸平板电脑等,主要开设砺新美物校服设计课程。铁山坪校区建设了创客中心、物理化学创新实验室、生态实践基地和汽车模拟驾驶系统,主要开设宣扬山城文化的“李子坝网红轻轨”的3D设计项目、火灾智能检测仪、生物多样性考察研究等特色课程。
在罗丞的大力支持下,建设了支点科普基地,基地依托创客中心、STEAM教育工作室、文理科中心、教育云等平台,致力于科普及科创教育,建设未来学校。同时,强抓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成立创新人才培养办公室,统筹全校多元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创新人才培养雏鹰计划”领导小组,抓好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创新学习空间的打造,激发了学生科创兴趣,培养了学生科创能力。罗丞认为,学校的科创功能室在满足本校师生需求的基础上,有必要、有义务对外免费开放,推广普及,供外校师生观摩学习。学校每年接待社会人士及中小学生来校参观学习5200人以上,为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和条件。
与此同时,罗丞积极邀请院士专家、高校学者进校园进行科普教育活动,2020年重庆市全国科普日院士专家科普校园行启动仪式在十八中顺利举行。此外在他的支持下,学校还积极与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等实验基地联合培养雏鹰计划项目学校学员,目前尚在培养的学员有70余人,已经结业的学生200余人,他们走上更高的学习平台,在科学创新之路上茁壮成长。
二、研发课程,做实科创教育的开拓者
罗丞认为,学校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选修和必修并进,科普和创新结合,要积极开拓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前沿科创课程。
在罗丞的主导下,学校现开设有《最佳外卖路线设计》《砺新美物—创意校服设计》《我的校园生活—创意午休课桌椅》《“李子坝网红轻轨”3D设计项目》《可折叠衣架设计》等STEAM基础教育课程和《STEAM科技探索之旅》等科技创新选修课程。
在基础学科奥赛方面,罗丞主持开设了“创新人才培养”校本选修课程;积极探索实施“导师制辅导,个性化学习,衔接教育整体培养机制”;实行“理论+实验+实践”“线上+线下”“远程+课堂”双师教学辅导等形式,形成“以点带面,高进优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众多举措,不仅让学生们在各级竞赛中取得了优良的成绩,也有力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入。
近年来,在开展学科特长生(竞赛生、先修课程学生)培养的实践探索中,学校通过开展课外阅读、组织兴趣小组、进行学科讲座和实验考察等活动,对学有余力且学有所长的学生实施适度的、针对性强的有效教学,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使知识技能和思维品质在达到现行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拓宽和加深,为未来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
三、厚德强基,做好创新人才的培育者
罗丞坚信:创新是每个孩子都具备的最珍贵的本能。他要求教师们,要培养“与社会适应的综合型人才、与科学对话的创新型人才、与世界沟通的开放型人才”。
罗丞投身一线教学,优化学科管理,保证课程科学有序地开展,营造合作创新良好氛围,以智慧的教育体系,开放的学校形态,让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种子在每个十八中学子的心中生根发芽。
在罗丞倾力支持下,学校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辈出。近年来,学校组队参加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从550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获“人形电影”类比赛项目第三名,并且2名同学在联赛队项目中荣获全国一等奖;参加第三届“登峰杯”全国中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3名同学获得全国二等奖;在第七届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智能创新大赛中,十八中的学生在人工智能创作主题赛荣获二等奖,在互联网+无人驾驶主题赛中荣获三等奖;还先后获得全国数学奥林匹克联赛一等奖、首届“四直辖市科技挑战嘉年华活动”创客马拉松项目第一名、江北区“少年创客”大奖赛一等奖、创新区长奖(提名奖)等荣誉奖项。
科普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探索实践、不断开拓创新的系统工程,罗丞用他执着敬业、忘我奉献的精神,缔造了重庆十八中科普教育和科创教育的丰硕成果,培养了一大批在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创新人才,在江北大地上,谱写了一曲曲基础教育的辉煌篇章。
江北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