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级科协组织按照“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要求,通过制定具有可行性的社区科普计划,创办具有特色的社区科普大学和开展多种多样的科普活动,有效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创新开展社区科普工作,对于提高居民科学素质,创建和谐社区具有积极作用。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创新社区科普工作进行有益探讨。
创新社区科普工作的积极意义
(一)创新社区科普工作是提升居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对于社区居民来说,社区科普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使居民学到科学知识,而且可将其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激发出社区居民的群体意识,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区风尚。潜移默化地规范和影响社区群众的心理和行为,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社区科普工作需要就科学防疫、垃圾分类、碳达峰碳中和、节能等当前各类热点问题,邀请相关科普专家深入社区进行讲解,组织大家参与相关活动,强化居民的科学意识。通过学习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社区居民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念,并通过社区科普活动将居民组织在一起系统地学习科学知识,并且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用科学的理念参与社会管理与社会活动。
(二)社区科普活动是建立居民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方式。社区科普活动的主要受众是居民,这是城市的基层群众,其主要服务内容是学习人民群众所需的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采用的服务方式必须是大众喜闻乐道的。在社区科普活动中,可以通过调研了解居民对科学知识的需求,并且有针对性地制定课堂教育内容,改变传统科普活动的弊端。
(三)社区科普活动的开展是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载体。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而基础就是全民的科学素质。社区居民作为重点人群,其科学素质的提高对公众整体科学素质的提高具有带动作用,因此,创新社区科普工作,可以让社区居民了解科学技术、生活常识等,从而为科技创新提供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支撑。
创新社区科普工作基本途径
(一)结合实际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工作。破除封建迷信,宣传文明礼仪、道德修养、科学生活、卫生与健康等知识,丰富公众科普文化生活。
(二)结合热点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与科学知识。例如,可以针对地震的相关知识进行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地震自救等知识的宣传教育,拓宽公众的视野;结合疫情防控,积极组织卫生健康专家、志愿者,通过网络等方式,积极开展科学防疫知识推送、转发“科普中国”等权威媒体的相关知识,提升科学防疫意识和水平,保障群众健康。
(三)组织多样化的科普文化活动。要针对社区居民特点,努力使科普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这样可吸引居民的注意力,且需与居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让大家喜闻乐见,寓教于乐,不断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创新社区科普工作的思考
(一)抓建设,夯实基础。按照“强化重点工作、突出亮点工作”的新思路,坚持服务民生、面向社区的原则,着力在重点工作中体现力度,在亮点工作中体现创新,以 “巩固成绩,扩大影响,创新提升,推进工作”为重点,汇聚辖区各类科普资源,夯实服务基础,在实践中创新,在创优中发展,提升科普服务效能,实现“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工作新突破新跨越,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高。
(二)抓调研,发掘典型。围绕“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建设要求,结合实际,组织力量,开展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做到早动手、早研究、早谋划,切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发掘有潜力的典型代表,为项目申报做准备。同时,积极开展科普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评选表彰活动,同时积极申报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科普热情,提升示范带动作用。
(三)抓服务,注重实效。组建专家、学者组成的科技专家服务团,搭建良好的科普服务平台。深入社区开展经常性的科技咨询服务活动,搞好科研项目的对接和专家、协会、基地的共建活动,开展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坚持深入基层、服务居民、惠及群众的原则,以 “服务基层、科普惠民”为主题,动员广大科技人员和科普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大力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增强群众的科普获得感。
(四)抓机制,健全制度。全面开展示范创建活动,逐步完善社区科普组织领导和网络体系,健全科普工作制度,增加科普投入,加强社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社区科普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努力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 浓厚氛围。逐步形成了党政重视、社会关注、居民共同参与的社区科普工作新局面,使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社区面貌有了较大改观,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普遍高涨,社区科学氛围浓厚,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基本形成,为加快构建文明和谐社区,服务文明城市创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抓宣传,营造氛围。通过报纸、网络、微信、电视、广播、会议和现场观摩等形式,大力宣传“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开展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吸引和带动更多的基层科普组织参与进来。同时,积极宣传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好的作法,不断总结推广经验,营造参与和支持“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的舆论氛围,提升科协组织的社会影响力。
创新社区科普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科普活动参与度。科普活动需由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互动。科普活动不仅仅是单向的知识传输,作为参与者,是社区科普活动的重要环节,在制定活动方案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居民的实际生活需求,积极参与到科普活动中来。但是,双向互动中需要注意对受众的心理活动变化和自身素质能力的考量,借鉴以往的科普活动经验,做到双向互动,努力提高居民的参与度。
(二)注重科普活动趣味性。科普是科学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教育的基础,在实际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采用公众喜闻乐道的内容与形式组织科普教育活动,寓教于乐,科普与文艺相结合,增加科普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当前社区文化活动十分丰富,可以编演科普小区、科普相声、科普快板、科普歌舞等为公众提供精神食粮,也激发出人们爱科学、主动学习的热情。
(三)注重科普方式的多样化。因为科普内容、对象、背景和目标不同,科普效果也会差异。在科普宣传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如科普图书、声像读物、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新媒体宣传科普教育活动。同时,可组织居民参观科技馆、青少年宫,参加夏令营、科技集市等多种科技活动,并对自然保护、博物馆等进行考察,通过组织交流会、讨论会等促进居民的相互交流。另外,为社区居民提供科技咨询和技术服务等多种服务内容,也可定期开展智力测验或科学知识竞赛等方式,扩大科普受众。
(四)与辖区单位联合。可将辖区学校、医院、科普基地等作为区域性社区科普教育组织以及协调的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出自身的资源和教育优势,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因此,需要街道社区基层科协的组织实施,使得社区科普工作更加深入和全面。同时,结合当下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科学知识的讲解与宣传,改善和提高宣传效果,使得科普宣传教育内容更加深入人心。
刘媛媛、何仕明 渝中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