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服务>人物风采>

乡村振兴带头人,人民群众知心人

发布时间:2021-08-17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黄顺江,1976年11月29日出生,1996年9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文化,高级经济师,现任重庆市涪陵区李渡街道科协副主席、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自从担任李渡街道“三长”以来,他始终认真履行“三长”的责任与义务,坚守在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第一线,带领街道农业服务中心的科技工作者,积极探索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培育壮大集体经济,有效的推动了李渡街道乡村振兴和农业科技工作开展。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自担任李渡街道“三长”以来,他坚持学习中国科协、市科协及区科协关于“三长”的相关知识和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及科学普及的重要讲话精神,思考将自己所学知识与从事的农业和科技工作相结合,做好做实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举措。通过学习,政治思想觉悟、业务知识、工作方法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担任“三长”这个职位上,紧紧围绕科协系统目标任务和本街道的重担工作,狠抓落实,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

二、开拓工作视野,增强服务“三农”工作能力

在工作中,团结带领科技工作者在街道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线上兢兢业业,勤奋务实,取得良好实效。为如何解决好街道农业经济发展问题,他坚持把农业及科技工作重点放在理清发展思路、充足发展动力上来,积极为街道农业发展出点子、谋思路、想办法。一是大力倡导农业科技工作者转职能、转角色、转作风,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能,深入一线,深入村社,面对面的为农民群众提供技术指导服务。二是重视开拓工作视野,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经常到田间地头和各地的示范区学习,总结经验,并研判其中的优劣,然后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谋划能落地能见效的项目,有针对性的提出实施办法和措施,为领导从全局角度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三是创新方式农旅融合,以黄草山、水磨滩水库为核心,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大力发展现代特色效益农业,促进农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三、反映农民诉求,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

多年来,自觉到农业生产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农村农业发展中的情况,了解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需求和困难,主动向党和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积极提出建议。为了让村民饮用上更干净的水,组织开展饮水清零行动,对清查出的三类人员及一般农户未安装自来水的1300户群众,全部安装自来水入户,实现集中供水入户全覆盖,让位于山坪塘下游的农房及农村居民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精准规划实施到户产业,每年针对所有在家的贫困户落实帮扶干部和村社干部帮其规划能实施易实施的产业,并全部及时验收兑付到户产业补助,做到了既有生产收益又有产业补助。同时,发展村集体经济,完成2个集体经济项目,获财政补助150万元。坚持以完善水电气讯路等基础设施为主线,以“三清一改”为重点,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对社、院、户进行监督、检查和评比,树立群众环保意识,着手庭院整治和公共环境卫生,逐步提升了乡村环境卫生水平。

四、做好农技推广,提高农民科学素质

作为科协“三长”,他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大力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服务。一是组织技术指导培训,实施产业指导员制度,对发展产业的每个农户都落实了一名指导员开展技术服务、咨询,并分片集中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组织指导种植养殖科技示范户144户,残疾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63人、建卡贫困户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50人,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和实用技术能力。二是大力普及农业技术,推广使用有机肥1080亩540吨补助资金19.44万元,申报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项目1个补助资金6.5万元,申报农业生产救灾项目2个资金5万元,开展糯高粱示范种植148亩,实施农用地安全利用项目,改良土地种植水稻1003亩,指导评定区级农业龙头企业1个,评定市级示范合作社1个,评定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个,韩龙村评定为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有效的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科学素质和水平。

同时,街道河长制工作和做法得到中央媒体充分肯定, 2019年8月15日《人民日报》第十三版以《绿水潺潺绕村流》报道岚马村河长制工作。

涪陵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