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师作为科技馆科学教育的践行者,需在工作实践中累积经验,不断提升个人素养和专业技能。科学教师的与时俱进才能助推馆校结合快速发展,在课程的研发方面,重庆科技馆对馆校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模式不仅仅限于STEM教育模式,也将PBL、HPS、CDIO等模式运用到馆校课程中来,极大的增加了课程的多样性和契合性,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跨学科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因此,教师自身的科学素质必须过硬,有扎实的科研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教学模式运用能力,才能助推科技馆校外教育走向更高的台阶。
一、科技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在多元化的馆校教学形式下,要求教师运用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和知识技能去解决问题,科学教师需要具备多样的能力和综合素养:
(一)跨学科知识的融合能力
每个新的教学模式都是多个学科的融合,比如:STEM 教育要求教师需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HPS(History of Science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则要求教师对历史、哲学、社会学有一定的认识,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 )就需要教师熟悉工程的构思、设计、制作等。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各个学科之间相关联的知识点,并加以融合,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
(二)教学课程研发能力
科技教师需自行根据现有的展教资源,找到合适的教学模式进行科学课程的研发,需要教师对每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不同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具的制作和开发、教案的可实施性等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这对教师的研发水平有很高的要求,教师需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能力。
(三)创新思维能力
美国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说过,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创新在各个领域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很多人认为科学枯燥和无趣,所以教师更要与时俱进,创新出不同的科学表现形式,用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寓教于乐,为学生种下热爱科学的种子。
(四)教学实践能力
课程的实施环节十分重要,当前馆校教学环境中,教师所处的位置是一位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而不是按照教师设计好的步骤进行,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这就要求科技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准确和科学的引导学生,以达到教学目标。
二、怎样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
(一)加强教师理论技能培训
理论知识可以提供一个系统的基本框架,既帮助教师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又能锻炼教师的逻辑思维和策划能力。重庆科技馆利用每年的寒暑假,邀请专家进行现场培训指导,教师结合实际工作将遇到的难题与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为教师的理论学习和技能提升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针对每年全国性的培训学习,重庆科技馆都会安排参与学习的教师开展分享会,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教学案例进行分享,强化和拓展了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成立带头小组,更系统更专业
自2017年起,重庆科技馆成立馆校结合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组员全部由馆校课程骨干教师组成。教研组从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案编写等多方面进行了专业且详细的研究,规范了教案编写模式、课程研发流程、验课标准等,使得教师队伍的建设更完善和专业。实践中,教研组会对每位科学教师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如:对“如何制定对应课标又具有科技馆特色的多维度教学目标”的问题,收集到28位老师表示有困难的反馈,占比84.8%,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后提出对策,制定每个季度开展教研活动的计划,活动中对教师存在的困惑进行解答和针对性培训;教师们也可以一起对课程难点进行探讨学习等。这些举措都让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
(三)课后及时总结和反思
每次课程结束后,由上课老师对当天的课程实施情况、遇到的问题以及学校提出的建议等进行分享和讨论,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使得教师的课程组织和实施能力日益提高。
(四)积极参与行业赛事
如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全国科技辅导员大赛,大赛汇集了全国各个科技馆的优秀科技辅导员,通过展品辅导赛和科学表演赛展现各自的风采。赛事不仅提高了科技辅导员综合素质和展教水平,也为全国科技馆业界搭建了学习交流的互动平台。科学教师应积极主动参与行业赛事,以赛代训,在备赛、参赛过程中学习他人之长,弥补自身不足,高效提升个人专业技能。
(五)建立云端共享课堂
无论是创新思维,还是教学模式都可以在课程实施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笔者认为可以建立全国优秀的馆校课程库,共享优秀课程和教学案例;或打造线上及时分享课堂,让优秀教师和学生进行线上公开教学,以此打破地域局限,让各地有需求的科技教师实时学习优秀的教学模式,和灵活的教学技能。
(肖瑶、陈香桦 重庆科技馆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