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服务>人物风采>

余清:农业企业不能少了科技含量 不能忘了回报社会

发布时间:2021-06-07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他叫余清,福建罗源人,80后,2011年到江苏华绿生物科技工作后,历任厂长、生产总监、品质总监、监事会主席等职务,现任重庆华绿生物有限公司总经理,兼任万盛经开区工商联副主席。他把“科技创业,服务市场”作为发展企业的座右铭,就职重庆华绿后,带领重庆华绿生物有限公司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重庆市乡村振兴奖先进集体、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等荣誉。他说,要让农业打破靠天吃饭的定式思维,就必须重视科技创新,要让农业企业保持底色,就不能忘了回报社会,富民兴业。

科技赋能,让群众吃上放心安全的食用菌

作为江苏华绿的老员工,从一名一线工人到管理者,余清见证了科技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农业企业方面,要做出成绩、形成规模更离不开对科技的探索和孜孜不倦的创新。他说,没有科技就没有华绿,没有科技就没有华绿食用菌的新品种。2016年11月华绿在重庆万盛经开区落户后,1年时间就建成投产,项目投产之初,华绿就将绿色农业、循环经济作为企业发展亮点,余清调任重庆华绿任总经理后,更将这个占地234亩的农业项目做成循环经济的典范。食用菌从菌种选育培到生产、加工、储藏、销售,这个期间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科技支撑。他带领技术总监通过工厂化栽培的技术手段,将农作物下脚料通过与生物技术的有机结合变废为宝,全面提升食用菌的产能、质量及安全水平,不断完善食用菌产业链条。为推动企业稳步发展,他争取集团总公司支持,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食用菌生产线和优良菌种,引进托盘自动输送系统、上下架机、搅拌输送装置、液体接种机等工艺设备,实现全年均衡生产和供应,打破了农业靠天吃饭的常规,让一年四季都能稳定供应市场需求。经过4年的努力,重庆华绿生物有限公司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年产5万吨食用菌工厂,这个工厂还是全国智能化最高的现代化食用菌工厂,也是西南地区单体种植规模最大的食用菌工厂,企业工厂化食用菌产能居于全国前四强,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在各大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在科技助力企业发展的同时,余清积极推动重庆华绿与高校合作共建,建立产学研体系,先后被认定为西南大学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四川农业大学就业实践与教学实习基地,2020年,重庆华绿生物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研发中心被认定为“重庆市现代菌业发展技术创新中心”。余清说,让老百姓吃上放心安全的食用菌是农业企业的本分,食品安全需要技术工艺的安全,这些都来自于科技赋能。

示范担当,推动企业发展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得益彰

农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华绿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在地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担当作为。余清带领着职工融入当地“三农”事业发展,将公司打造成万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的示范点,让农民特别是贫困户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他从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入手,领导企业专门开辟“食用菌装瓶车间”,将“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强度不大,身体条件和文化素质,入行门槛要求不高”的生产工序作为吸纳农村贫困劳动力的主要就业场所,并于2018年12月成功创建为万盛经开区首个就业扶贫示范车间。扶贫车间在运营过程中,主动与当地政府、村委会对接,积极帮助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的就业,而且通过交流引导、工会活动激发贫困劳动力通过主动劳动实现脱贫增收的内生动力,转变就业观念。同时还通过“老带新”、“以工代训”方式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提升他们适应岗位需要的能力,稳定就业岗位。车间创建以来,累计吸纳就业60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6人、低保户1人、残疾人家庭人员11人。目前车间在岗员工38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9人、残疾家庭人员8人,贫困劳动力月工资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这些举措切实让就业者劳有所得、劳有所保,强化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志气和底气。余清说,这样的方式实现了“授鱼”与“授渔”并举。重庆华绿生物也在此过程中成功创建为万盛经开区企业职工培训中心,获评万盛经开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先进集体、重庆市乡村振兴贡献奖先进集体、重庆市就业扶贫示范车间、重庆市优质扶贫产品、重庆市消费扶贫示范单位等殊荣。

今年是重庆华绿已在万盛落户的第五个年头,余清说,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将带领华绿生物贯彻落实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让科技为企业赋能,在乡村振兴实践中,让企业更好回馈社会。

(吴红亮 万盛经开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