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期“菁英汇·创业训练营”举行

发布时间:2021-06-04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6月2日,第六期“菁英汇·创业训练营”在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立德楼大数据中心举行。

本次活动以“互联网+”高价值、高质量项目培育为主题,由市菁英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服务中心主办。菁英服务中心主任周小茜,教育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评委张静,Educators Park中国区总裁张岩,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专家冯峻,西南财经大学西部创新创业研究中心活动部部长罗浩天出席此次活动并担任评委。活动还特别邀请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副校长李果,教育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评委曾劲,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市级金奖项目团队负责人刘怀旭担任嘉宾,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各参赛项目二级学院书记、指导老师及项目成员参加本次活动。

image.png

活动首先进行参赛项目路演。项目路演参照“互联网+”大赛采用“5+3”模式,通过第五期“菁英汇·创业训练营”遴选出来的11支队伍,在经过菁英服务中心专业的导师的重点培训后,以全新的面貌、全新的姿态向在座评委老师及现场观众展示自身团队的项目竞争力及专业能力。五位专业评审在综合考虑团队项目的商业价值、市场潜力、现场答辩情况等多个方面后,给出专业的意见。通过各位评审犀利的点评,各参赛队伍收益良多,对自身项目的不足之处得到充分的认识,对之后冲击市赛、国赛也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接下来,菁英服务中心将继续对参赛队伍进行重点培育,以市赛、国赛为目标,全方位提高团队参赛质量,提升路演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优化路演PPT,助力参赛队伍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路演结束后,刘怀旭作经验分享。他表示,参赛团队在路演过程中要注意阐述清楚自身的项目为市场解决了什么难题、有什么核心技术,让评委清晰明确的了解团队项目。随后,张静对此次项目路演进行了点评,他表示,各参赛队伍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应当抓住市场痛点,从产品平台、市场容量、竞品分析、商业模式四个维度去制定团队的发展计划、融资计划,完善项目的商业逻辑。

曾劲为在场参赛队伍全方位解读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从项目演示的逻辑、方法以及职教赛道、红旅赛道的赛道要求、评选标准、评审要点等角度出发,引用实际案例详细分析了赛事。他指出,不论各参赛队伍是做产品还是平台,拥有真实的产品并与专家实时互动都是加分项目,切忌运用专业化的术语去解释项目中的技术。项目最终落点应当是项目本身的商业模式,有效果、有技术、有市场价值、有竞争优势是专家评委衡量参赛项目的标准。

李果在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时强调,各参赛队伍在活动结束后应当深度剖析和挖掘评委对自身项目的点评、弥补自身的不足,不断打磨和提升团队能力。

(市菁英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服务中心、沙坪坝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