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服务>人物风采>

医者仁心援藏路

发布时间:2021-03-02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记“重庆好医生”、重医附属永川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杨德雨

2019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杨德雨踏上援藏之路。因为当地医疗条件较落后,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薄弱,特别是针对脑卒中疾病,并没有清楚的疾病认识。于是他带头做起科普讲座工作,累计走基层开展脑血管病健康知识讲座10余次,培训2000余人,其中包括300余名僧尼。

在新冠疫情期间,他提前结束休假返回昌都抗击疫情。作为副主编编写“战疫”书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公众应知50问(藏汉双语)》,正确引导高原藏族同胞客观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做好防控工作。

琐碎、繁杂,是援藏工作的最直接体现,但荣誉并没有因为工作平凡而忽略他们。作为“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首席专家”、中共重庆市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工作队临时委员会第一援藏年度“优秀共产党员”、健康昌都建设领导小组“优秀援藏医师”的杨德雨,在2021年1月底,更是荣获2020年第四季度人物的“重庆好医生”称号。

走基层开展科普讲座提高百姓健康素养

2019年,作为重庆市第九批援藏医疗队的一员,杨德雨在西藏昌都市人民医院担任内一科主任、卒中中心医疗主任。初到西藏雪域高原,杨德雨在克服了缺氧、干燥、寒冷等不适应症状后,就紧锣密鼓地开展起了援藏医疗工作。

因为当地医疗条件较落后,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薄弱,特别是针对脑卒中这个发病迅猛、后果严重的疾病,并没有清楚的疾病认识。于是,杨德雨真情融入藏区,带头做起科普讲座工作,累计走基层开展脑血管病健康知识讲座10余次,培训2000余人,其中包括300余名僧尼。让老百姓掌握了脑卒中的快速识别方法,明白了对此类病人抓紧时间送医院救治的重要性,有效提高了当地老百姓的健康素养和对疾病的认识。

在新冠疫情期间,他提前结束休假返回昌都抗击疫情。作为副主编编写“战疫”书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公众应知50问(藏汉双语)》,正确引导高原藏族同胞客观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做好防控工作。正是因为他时时刻刻把藏区老百姓的健康挂在心上,把点点滴滴的真情融入日常工作中,杨德雨获得了当地百姓的一致赞扬。

成立卒中中心联盟填补藏东地区技术空白

“作为医生我们不仅是要自己学习技术,提升专业水准,还要具备一颗仁爱之心,爱护患者、关心同道。”杨德雨说道。

由于昌都市人民医院从事神经病学专业的医疗人才匮乏,因此,杨德雨以卒中中心建设为抓手,整理了《脑血管病相关指南共识(第一版)》,并通过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小讲座等形式在科室开展业务培训。此外,还充分利用线上学习机会(线上参加相关学术会议、线上观看相关手术直播等)提高科室人员的业务能力。

为了缩短脑卒中患者入院到给予静脉溶栓的时间间隔(DNT时间),杨德雨还制定了《卒中绿色通道手册(第一版)》,并对全院和重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反复培训。加强多学科协作和质量控制,畅通绿色通道,急诊入院患者均在急诊科完成静脉溶栓。2020年,杨德雨累计开展8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DNT时间均小于60分钟,达到国家要求。

除了着力于医院的卒中中心建设外,他还领头与昌都市10县1区的基层医院签订卒中中心联盟协议,共同开展区域内的卒中救治。建立了昌都市卒中绿色通道微信群,传播卒中知识,解答基层医院相关问题,协同救治卒中患者。举办2020年西藏昌都市卒中救治能力提升培训会,提高区域卒中救治能力。

援藏期间,杨德雨和徒弟们累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2项,有6项新技术填补了藏东地区空白。如藏东第一例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第一例脑动脉取栓术、第一例肺动脉造影术加肺动脉溶栓术、第一例肾动脉造影术加肾动脉栓塞术、第一例下腔静脉造影术加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第一例下肢静脉闭塞开通术等,累计填补昌都市人民医院诊治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伴有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的重症脑炎、自身免疫性脑炎等疾病的空白10余项。很多以前在藏东地区想都不敢想的手术现已一个个成功实施,一位当地的医疗骨干也开始独当一面,大大提升了昌都市人民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

永川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