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万盛经开区万东镇科协委员、五和村第一书记谢豪
生活中,他是父亲、丈夫、子女,是家庭的顶梁柱;工作上,他是同事、战友、伙伴,是事业的佼佼者;而在五和村,他是工作永动机、产业领头雁、战贫排头兵,更是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科技工作者,他就是万东镇科协委员、五和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谢豪。
舍小家顾大家,投身产业扶贫一线
2019年3月21日,是谢豪难以忘却的日子,因为他作为镇科协委员,将踏上科技扶贫的新征程,到五和村任第一书记。村民们后来才知道,这个长着娃娃脸、还特别爱笑的大男孩是刚刚把爱子从“白血病”这个恶魔手中夺了回来,病情稍许稳定却仍需定期复检的情况下就来到五和,加入了产业脱贫攻坚第一线。而面临家庭的重担、妻儿的期盼,谢豪只是常常劝说妻子多担待一些、多理解一分,自己则是起早贪黑、走家串户,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以此来替代对家庭、对妻儿的思念。
心里装着群众,群众自然把你当亲人
客观上讲,谢豪是驻村帮扶队伍里的“后浪”。他到村里时,43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两不愁三保障”不再是制约村子发展的主要问题。
当时,很多村民都有个疑问,新来的书记能为我们做什么?
很快,谢豪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一次入户走访中,谢豪和队员们走到了一处低洼地带的老旧房子,谢豪观察周围,发现大暴雨时这座房子可能会受到滑坡威胁,于是他便将该问题向建设局反映并请求专家咨询。经进一步勘查后,专家建议住户搬迁。
然而60多岁的户主刘道珍老人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其他因素方面而言,她都没有能力搬家。
那以后在一段时间里,谢豪多次到建设局、万东镇等相关部门咨询政策,与工作队、村“两委”交换意见、商讨解决办法,重建新房子很快启动实施了。经过几个月的施工,新房子建成了,新房子不仅地势高,而且临近公路、方便出行,更重要的是这一切刘道珍老人都没有花一分钱。
除此之外,谢豪带给贫困户的感动还有很多很多。他的工作日志上,一项项数据、一个个名字、一笔笔标注,都清楚详细地记录着贫困户的家庭情况、村民的诉求、遇到的困难、对脱贫工作的思考等等。
谢豪常说:“只有心里装着群众,群众才会慢慢地把你当成亲人。”
提升管理效能,发挥科技助力作用
作为万盛城区的后花园,五和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依然在于产业发展。
经过多年的努力,五和村以乡村旅游推动脱贫攻坚,完善了道路、水利、观光等一系列基础设施,打响了“五和梨花文化旅游节”这块金字招牌。
但这并不意味着谢豪可以安心享受“前人栽树”的成果,经过认真调研,他发现20余年的黄花梨已经出现没落迹象,刚起步“五和果”“五和鱼”“五和菜”产业也存在着思路不清、管理乏力等问题。
面对困难,谢豪开始在心里绘制巩固脱贫攻坚蓝图,他加强与区科技局、科协、农技协的沟通交流,邀请专家指导水果、蔬菜种植管理技术,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引进现代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同时多次到万东镇党委、政府以技术扶贫争取乡村振兴示范村落户五和。
终于,镇党委、政府印发了在五和村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文件。
思路明确了,谢豪和队员们积极争取帮扶集团等单位支持,近千万项目资金涌进了五和这块热土。单是2019年,五和村新建蔬菜连栋大棚1000余平方米。
同时,在谢豪的主导下,五和村成立了村办企业、专业合作社。更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春节前夕,43户贫困户都拿到了150元现金和2条清水鱼的分红,利益连接机制让大家充分感受到产业发展的获得感、实在感。
2020年3月,新冠疫情使五和梨花节“搁浅”了,出现梨子销售难题。面对难题,谢豪倡议五和村发起“我有一棵树、共建脱贫路”梨树认养活动,累计认养梨树2431株,远超预计的1000株。
喜人的成果让谢豪打心眼里高兴,但产业扶持和精准扶贫依然任重道远。谈到接下来的工作,谢豪说到:“产业扶贫的道路需要拼命干,但也离不开技术支撑,只有两手抓才能见到成效,才能不辜负村民们对我们的信赖。”
胸怀千里志,脚踏万重山。脱贫攻坚战不是立竿见影的百米跑,而是锲而不舍的马拉松,现在的谢豪要求自己要多到田间地头走一走、百姓家里坐一坐,用脚步去丈量土地,用汗水去浇灌收获。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谢豪与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一道唱响了青春之歌,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带领五和村老百姓一起共建五和梦、共圆中国梦!
(刘越 万盛经开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