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战略发展>智库报告>

关于科普场馆应急科普现状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27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2017年科技部、中央宣传部制定的《“十三五”国家科普与文化创新建设规划》,关于加强重点领域科普工作,强调建立起经常性与应急性相结合的科普工作机制,做好重点领域常态化科普工作,加强社会热点和突发事件的应急科普工作。[1]明确了普及防灾减灾、安全健康、应急避险等知识,针对重大灾害、传染病、重大公共安全等全体关注的社会热点和突发事件,及时解读,释疑解惑,做好舆论引导。同时还就提升科普服务能力,提出推动科技馆、博物馆等面向公众开展贴近生产、生活的经常性科普活动,增强科技吸引力,提升科普服务效果。

一、科普场馆开展应急科普的重要性

作为重要的科普阵地,科普场馆在开展应急科普方面具备以下条件:一是科普场馆作为展示科技成就的窗口和开展科普教育的阵地,本身拥有地震、暴风、泥石流、火灾、交通、食品安全等较为全面的应急科普资源展项;二是作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体验科学魅力的平台和启迪创新思维的殿堂,科普场馆拥有着较为庞大的粉丝群体,开展应急科普能满足此部分和潜在公众的需求;三是科普场馆在沟通专家与公众科技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公众获取有效科普内容的重要途径,能够保障科普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二、科普场馆面临的应急科普现状

(一)急需发挥重要科普阵地作用

在应急状态下,科学家“有科难普”和媒体“能普缺科”的脱节现象突出,导致应急科普内容生产与大众传播无法实现有效对接。[2]此次疫情期间,公众对新冠肺炎的广泛关注,信息获取来源鱼龙混杂,各种未经证实的消息漫天飞,引起焦虑、恐慌、盲从和不安等情绪。此时,科普场馆理应迅速反应,发挥重要科普阵地作用,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及时传播国家权威部门及媒体发布的疫情信息,引导公众正确理性看待疫情,传递正能量。

(二)急需建立应急科普工作机制

应急科普工作具有及时性、有效性和权威性。尽管我国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已相继建立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管理体系,但是在应急科普工作层面却未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和工作机制,以至于缺乏权威的应急科普管理平台,无法发挥引领舆情、及时辟谣和稳定民心的作用。[3]同样,对于科普场馆来说,特别是在“非典”疫情之后建立起来的新馆,其应急科普工作机制尚不成熟,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时并无经验可寻,应急科普工作陷入了“被动”状态,仅靠临时性组织实施,应急科普内容输出相对滞后,呈现方式相对单一,无法及时有效的满足公众所需。

(三)急需做好应急科普内容生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对突发事件的定义和分类,“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4]近年来,科普场馆结合自身资源推出防灾减灾、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应急科普内容,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普及火灾、地震、洪水、暴风、泥石流、食品安全、车辆溺水等防范知识及应对方法,提升公众突发公共事件的防御和自救能力。可以说,科普场馆在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已具备了较强的应急科普能力,但是针对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相对薄弱,现有的应急科普内容已不能支撑公众的现实需求。

(四)急需拓新教育活动形式

在教育活动方面,科普场馆多依托实体场馆开展主题活动、主题导览、科普剧、科学实验、科普讲座、科普影视、科学竞赛及培训等,强调“互动性”和“情景体验”。以常设展厅科普活动为例,活动主要围绕“展项”资源开发设计,活动地点设置在展厅内,观众在参与活动中进行展品体验、原理探秘等,“身临其境”的了解科普知识,体悟科学。然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科普场馆不得不面临两个阶段的问题:一是临时闭馆期间,公众的科普需求从线下转为了线上;二是恢复开馆之后,仅能满足常规观展,公众仍然无法体验到线下科普活动,获得感大打折扣。因此,科普场馆教育活动形式急需拓新,才能满足公众所需。

总的来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锻炼科普场馆应急科普工作能力,还为教育活动“因时应势”的呈现方式、受众群体等带来诸多惊喜。如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各地科普场馆从各自为营的“孤岛作战”变为了“协同作战”,联合开展“对抗疫情,全国科技馆在行动”——科学实验DIY挑战赛活动、“疫情当前,我们换种方式流动——全国流动科技馆联合行动”线上作品征集等活动,实现了活动受众分布从“点-线-面”至全国各地,扩大了科普场馆的整体影响力,也为科普场馆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科普场馆的应急科普能力也必将在实践中愈发强大。


参考文献

[1]中国科技网.科技部中宣部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普与创新文化建设规划》的通知[EB/OL].(2017-05-26)[2020-05-17].http://www.stdaily.com/zhuanti01/dtxxn/2017-05/26/content_547362.shtml.

[2]王明,杨家英,郑念.关于健全国家应急科普机制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科普研究所.2019,08:38-39.

[3]王明,郑念.建立国家应急科普机制势在必行[EB/OL].(2020-02-21)[2020-05-17].http://www.caaa.cn/show/newsarticle.php?ID=403201&tdsourcetag=s_pcqq_aiomsg.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第六十九号)[EB/OL].(2007-08-30)[2020-05-17].http://www.gov.cn/zhengce/2007-08/30/content_2602205.htm.


(陈香桦 重庆科技馆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