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战略发展>智库报告>

科技类博物馆在全民终身学习现代教育中的探析

发布时间:2020-11-20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进入21世纪,科技类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获得突飞猛进式发展,科技类博物馆在服务全民的科普教育实践也在不断加强,但相较于终身学习教育与科技类博物馆教育的各自广泛的认可度,终身学习教育理念下的科技类博物馆教育功能还未得到充分发挥。

一、科技类博物馆在全民终身学习现代教育中的现状

(一)科技类博物馆区域发展不平衡

近年来,科普教育设施有了极大改善,科技类博物馆数量快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受各地域经济文化发展差异的影响,全国各区域、各级别科技类博物馆建设与发展并不均衡。表现为,西部地域场馆建设发展速度落后于中东部地区,国家馆、省级馆、省会城市馆各项资源相对丰富,地市级、区县科技馆等资源相对有限。数据显示,我国科技类博物馆大多集中于经济和科技、文化、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省市,东部11省市拥有全国约50%的科技类博物馆。

(二)场馆间科普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日新月异,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的浪潮正在重构人们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形式变化对人的各方面能力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1]。然而,受当地政府、公民科学素养及科技类博物馆自身对科学教育的认识和需求的影响,使得各地域场馆之间,以及同级别场馆间在场馆开发建设、科学教育活动研发、展教人员素质要求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距。无法满足信息时代公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科普教育需求。  

(三)服务对象以青少年为主,全民科普仍是部分的“全民”

当前,我国高度重视发挥科技类博物馆等非正规学习场所的教育功能。先后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十三五工作方案”》等纲领性文件。在学校校外教育方面,2016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2017年9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突出强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强调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科学普及类研究学习活动,已成为教育改革和科普创新的有效形式。基于此,在科技类博物馆开展的大多数教育活动中,明确针对青少年的活动远远多于其他人群,即使有也大多以亲子家庭为主;馆外资源合作对象方面,多以中小学校的“馆校合作”为主,而“馆企合作”“馆社(指社区)合作”“馆际合作”等方面的明显较少。显然,这不是对终身学习教育理念的真正践行,只有扩大受众范围,吸纳更多的社会群体进入到科技类博物馆教育事业之中,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科普”。

二、科技类博物馆在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中发挥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的建议

(一)加强与学校之外场域的合作,拓宽公共教育渠道

科普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教育,科技类博物馆实施科普教育的受众是广大社会公众,涉及的范围较广。当前,科技类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合作密切,但两者都只是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教育的一部分,任何一部分要在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中发挥作用,都应加强与其他任何场域教育的互动[2]。因此,科技类博物馆要挖掘并利用除学校之外的社会资源,探索“馆企合作”“馆社(指社区)合作”“馆际合作”等新途径,拓宽全民学习新模式,在充分认识自身与其他教育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各自的优缺点,通过资源互通优势互补,合力推动全民科普教育功能的实现。

(二)扩大受众范围,突出科普教育特征,提升公民参与度

科技类博物馆具有全民性、开放性、公益性等社会公共教育属性,其社会公共教育工作除学生群体外,需要面向更为广泛的群体,满足社会公众参与场馆活动的不同需求。科技类博物馆应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潮流,不但创新科普教育传播形式和手段,将视野投向新技术的运用和多元群体不同科普的教育需求,积极运用新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充分运用场馆的数字化科普平台,促进优质科普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打造立体化、全方位、虚实结合的科技类博物馆新模式。

(三)建立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

终身学习教育涵盖人的一生,从事终身教育活动的人员必须具有多重身份,既是教育者、组织者、策划者,又是促进者与推动者。他们必须深入基层、深入民众,了解各种需求、统筹各种西苑,并尽可能地满足各类人群的个性化学习需求[6]。因此,人才队伍建设是科技类博物馆全民终生学习教育体系建设好坏的基石。应分对象制定完善的人才队伍培训计划,为全民终生学习教育提供人才保障。

三、结语

科技类博物馆教育作为提升公民科学素养的公益性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应立足自身特征,发挥优势,以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总结全民科普服务工作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不断创新全民科普教育形式,拓宽全民科普教育对象,加强馆外优势资源交流与合作,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的发挥其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戴菁.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EB/OL].全国人大网,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1912/2f2a5365657e4146b77badb3403b32c4.shtml

[2]刘浩.终身教育视野下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探索[J].福建文博,2018,(04):81-85

[3]吴遵民.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构建的路径与机制[J].中国电化教育,2020

(张婕 重庆科技馆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