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市委宣传部、市科协等4单位联合开展的重庆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中,经渝中区科协推荐,王导新同志被评为10名2020年重庆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之一。
王导新,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医科大学附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重庆市呼吸危重症医学研究中心”负责人;全国劳动模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术帯头人;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危重症学组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呼吸病预防与控制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委员;中国海医协会呼吸专委会常委;重庆市医学会呼吸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首批医学领军人才;重庆市第三批学术带头人;重庆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
一系列的荣誉,既是对他长期以来在医疗救治、教学科研等方面所作贡献的认可,也是他用实际行动对“最美科技工作者”的诠释。
医者仁心,守土担责
1986年7月,22岁的王导新从泸州医学院学成毕业,走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住院医师岗位,至今从事呼吸专业已整整34年。期间,先后担任教授,科室主任、教研室主任、硕导、博导,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技术精湛,尤其在呼吸危重症领域造诣较高,在国内呼吸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王导新常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在多次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中,王导新多次在冲在一线,体现了医疗工作者的责任担当。2003年,“非典”防治期间,他担任了重庆市“非典”医疗救治组副组长、重庆医科大学附二院“非典医疗组组长”,获得渝中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2017年任重庆市H7N9救治组首席专家;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后,王导新担任了重庆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身先士卒,深入巫山县会诊救治重庆市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四次到万州三峡中心医院会诊;疫情就是命令,他不辞辛劳,长途奔波5000多公里,先后奔赴巫山、万州、垫江、长寿、永川等20个区县参加会诊救治;后驻守重庆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负责救治主城20个区县的新冠患者;到隔离病房,为重庆第一个危重新冠患者插管上呼吸机,为重庆第一例危重新冠患者作风险最大的肺泡灌洗取肺部分泌物标本;连续奋战60余天没回家,没休息一天,会诊救治重庆区域新冠患者300余例,抢救危重者30余例,实现了公卫中心新冠患者零死亡。
作为重庆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市级专家组组长,王导新同志除了在临床上救治患者,还需要统筹全市的救治工作,负责重庆市新冠疫情的临床数据统计,把归档的数据和前一日进行对比,制定重点病例及危重病人救治方案,并每晚向市卫健委及领导汇报当日全市医疗救治工作情况;牵头撰写两版重庆市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方案,撰写七期“重庆市新冠危重症患者救治方案”;每周向国家卫健委汇报,不知疲劳,每天工作14小时,为提高重庆市新冠肺炎患者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做出了突出贡献。
驻守主城期间,他指导重庆市援鄂医疗队的抗疫工作,2次参加重庆市与武汉大学人民东院及孝感医疗队的视频会诊讨论会议,提出有效治疗方案:9次参与国际视频连线会诊,向乌克兰、巴西、匈牙利、亚美利亚、美国等分享重庆的抗疫经验,深受友好国家同道好评;重庆本地新冠病例清零后,3月底到8月,仍然继续到巴南、长寿、北培等区县及公卫中心会诊管理无症状者及境外输入新冠患者50余例,继续坚持每周1次到市公卫中心救治输入病例及复阳病例;组织各级专家,不畏酷热,对主城18个区县的81家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行督查,为秋冬季节防控新冠肺炎的工作做好准备;开展了5次新冠救治经验线上分享视频会议,参会人数累计3万人次;为培养更多的基层医疗骨干人才,目前正在筹备重症新冠呼吸支撑技术培训班。
技术创新,治病救人
王导新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经验丰富,技术精湛,尤其在呼吸危重症、胸腔镜、超声气管镜技术及肺部疑难杂症有较高的造诣;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救治及研究达国内领先水平,成功救治多例重大危重症患者。
王导新认为,各类疾病的不断变化,仅靠已有经验、技术是不够的。为此,他克苦钻研,大胆创新,并取得累累硕果,救治了众多患者。近20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呼吸危重症,尤其是ARDS及呼吸支持技术的临床及研究,呼吸衰竭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救治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ARDS领域获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项,所带博士国家自然基金面青年基金5项。对肺部疑难微小结节CT定位下穿刺技术西南地区领先,每年肺穿刺手术300例;他带领团队开展的“电刀辅助纵隔淋巴结活检术”,系国内首创,解决了众多呼吸危重及疑难杂症;领导重庆市卫健委授予“重庆市肺小结节工作室”,技术领先,社会效益佳。
在日常医务工作中,王导新坚持每天7点前到科室了解重病人病情,每周上三次门诊;以病人为中心,用朴实行动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精神,得到群众认可。
科教并举,教书育人
王导新同志注重科研,成绩斐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课题3项,国家博士后专项基金1项,主持国家十三五重大攻关课题子课题1项,重庆市省部级课题5项,其中重庆市重点课题2项,厅级课题8项;近年发表SCI 论文 42篇,发表中文CSCD论文 115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重庆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主研);重庆市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主研);重庆医科大学“科技成果优秀奖”一项;2019年在ARDS领域的研究学术论文获2019年中华医学会《高影响力呼吸学术论文奖》。
在教学方面,他担任呼吸内科教研室主任、呼吸系统整合教研室主任,主管并承担教学任务30余年,亲自参与授课,教学经验丰富;领导教研室承担多项医学教学内容,培养了大批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水平的高级医学专门人才,近十年培养博士后2名,博士25名、硕士60名;获得重庆医科大学“教书育人优秀奖”。所培养的博士获国家自然基金7项,4名博士获得重庆市优秀博士论文;创建博士后流动站,并三次获得重庆医科大学优秀博士导师;作为副主编,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的5+3及本科生整合教材2部。
2017年12月,王导新带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获国家首批PCCM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8年8月,附二院在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项目中被认定为三级医院优秀单位;同年12月,附二院入选PCCM呼吸治疗、肺康复、呼吸介入、RICU单修基地、专修基地;2019年12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招生、教学能力在全国排名第四,为基层医疗培养了近百名临床骨干医师、护师。2020年截至8月,已招收两批PCCM学员,共计40余人;一批专培学员,共计6人。
除了在临床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救治外,王导新还积极进行新冠病毒的科学研究,现已主持新冠肺炎部级课题 1项,厅级2项、正式发表SCI 4篇,并获得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荣誉。
学科建设,殚精竭虑
王导新教授始终把学科建设放在第一位,为科室创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呼吸与危重症病学(PCCM)专培基地、国家临床药物试验基地、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核心单位、重庆市重点学科、重庆市呼吸危重症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全国委员单位、重庆市首批医学领军人才单位等,作出突出贡献。
2018年,他带领的团队医教研综合排名全院第一;2019年获医院“宽仁英才”-宽仁创新团队;连续三年获“先进科室奖”;连续4年获“医疗安全”奖;2020年带领第22党支部获得重庆医科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宽仁医疗先进集体;王导新工作室被授为“重庆医科大学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为科室培养了3名“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
全力推进,精准帮扶
近5年来,王导新走遍了全市所有的基层医院的呼吸科,实地指导市内所有区县医院的呼吸科,为区县传授新技术、新理念;坚持每年二十余次去联盟单位开展疑难病例讨论、查房,指导联盟单位学科建设;2018年成立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核心单位,多次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交流及专题报告;举办5次国家级、5次市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培训医护人员8000余名;2019年举办的第五届全国呼吸危重症年会参会人数创历届之最(2500余人现场参会,网络直播会议2万余人参会)。2020年开展了5次新冠救治经验线上分享视频会议,参会人数累计3万人次;为培养更多的基层医疗骨干人才,目前,正在筹备重症新冠呼吸支撑技术培训班。
(何仕明 渝中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