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服务>人物风采>

杨世文:发挥三长作用 敬业农技推广

发布时间:2020-10-28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杨世文,男,57岁,汉族,县农技推广站站长,农技推广研究员,垫江县五届科协兼职副主席(“三长”之一),垫江县科技特派员协会常务副会长。自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粮油生产技术工作,爱岗敬业,业绩显著,服务热情,深受群众好评。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获县级以上科技成果奖20项、县级部门以上表彰奖励16次。自2000年以来,承担实施农业科技项目11项,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市级农牧渔业丰收奖8项,2013年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2016年全国农业先进个人。在当地,镇村干部和农民群众趣称他为“粮油生产首席专家”。

在他看来,全面吸纳“三长”(乡镇卫生院院长、中小学校长、农技站站长)进入基层科协组织,“接长手臂、形成链条”,积极发挥三长作用是一种双赢的局面,有利于助推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同样也有助于推动自身工作的创新。

image.png

一、扎根农业,激情满怀,无悔耕耘

自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从事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病虫害防治、种植技术推广等工作,历任植保站副站长、植保站站长、农技中心主任、农技推广站站长。工作中,他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立足岗位、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勇于奉献,无论在何种岗位,从事何种工作,他都是干一行爱一行,一心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上世纪80、90年代,面对扑面而来的改革浪潮和干部年轻化,朋友奉劝他下海,领导提示他转行,他却认为“广阔农村,大有可为”,婉言谢绝。年过五旬后,同事劝他多动嘴,少动手,他却认为“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始终立志农业,扎根基层,扎根田间,一干就是37年。

二、刻苦专研,忘我工作,能打能冲

始终把学习做为开展工作和做好工作的前提,紧跟时代要求,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处理群众之间的纠纷和矛盾。勤奋钻研业务,不断提高农技推广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并用以指导农业生产。工作中,他身兼多个岗位,不分白昼,不分节假日,每个岗位都投入极大的热情和钻劲,较快较好成为能手和行家。先后主持或参与四川省、重庆市多个课题研究,撰写高粱、玉米、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作物生产技术推广论文,多次获得四川省农牧厅、重庆市农业局丰收奖计划奖。2013年被评为重庆市优秀科技特派员。困难面前,他总是挺身而出,不畏艰难,冲在一线。1996年,垫江县稻飞虱稻纹枯病特大发生,他用一周时间,赶赴重庆、四川、江苏等地,不惧疲惫,组织配套农药60余吨,指挥防治80万亩次,控制了病虫持续漫延。2010年,垫江县发生5.6特大风雹灾害,他赶赴周嘉、普顺等重灾乡镇,指挥农民群众开展抗灾救灾和生产自救,挽回损失500多万元,被县政府授予抗击5.6风雹先进个人、优秀中层干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正置春耕春播季节,一边落实防疫措施,一边组织油菜制种化学杀雄和大春生产。

三、团结同志,合力攻坚,务求实效

他作为基层推广站管理者,善于运用制度管人,工作定岗、岗位定人、人员定责、责任定标。在粮油生产中,他采取高师包片,农艺师包镇,技术人员蹲点,工作业绩与年度考核、绩效挂钩的办法,一视同仁,干部职工奖无骄燥、惩无怨言。同时善于尊重同事意见,激发同事的热情,全站职工齐心协力,工作积极主动。“十三五”期间,连续实施粮油万亩高产创建,实施规模40万亩以上,单产实现连年增,水稻最高亩产达到780公斤,玉米657.1公斤、小麦250公斤、油菜200公斤。连续5年实施稳粮保供措施,不仅满足垫江县粮食充分供应,还每年为重庆市及周边地区提供商品粮15万吨以上。他注重粮食生产能力保护和提升,带领全站职工深入26个乡镇(街道),摸清全县中低产现状,找出问题根源,完善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带领全站职工精心组织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项目,建成高标准农田6万亩,配套建成便民道、耕作道、储水池,极大改善了农村生产条件。培育粮油种植大户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70个,大力推进机械化,节本增效。他还注重特色粮油发展,引进推广黑花生、黑豆、黑米、紫薯等特色杂粮5万余亩,比大宗粮油作物增效30%以上。


(刘延君 垫江县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