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渝北区双龙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骨伤科医师、赵氏正骨术第十代传承人、医院科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赵碛生
赵碛生,中共党员,渝北区政协委员,曾任双龙湖医院副院长,著名中医骨伤科医师,赵氏正骨术第十代传承人,医院科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曾荣获“女能人”“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在渝北区,当地人遭遇骨折、脱臼之类的损伤,多半会直奔双龙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科医生赵碛生治疗。针对不同的骨伤病患,她娴熟地运用探、触、搭、引、扣、拿、搬、透等正骨手法及时解除患者病痛,将“正骨妙手”的医术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惊叹不已。
勤学苦练 传承创新正骨术
她是我国著名武术家、骨伤科医师赵子虬先生之女,其母也是民间骨伤科医生。在父母的熏陶下,她从小就喜欢上了中医骨伤科专业,自幼就跟随父亲习武学医,颇有心得。
青年时代,她上山下乡到农村落户。她很快便适应了农村的生活,并发挥自己的特长,当上了赤脚医生。后来,她被选拔进永川川剧团搞文艺宣传工作。在搞文艺工作期间,她没忘记自己的特长,当起了随团业余医生。也许是心里始终怀揣着从医梦,她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考进了县卫生学校,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学习。
卫校毕业后,她分配到现在所在的医院工作。当时,医院只有几名老中医和西医内科医生,诊室只是几间狭小阴暗潮湿的破旧老瓦房,诊病用的桌椅也十分破旧,更说不上有什么医疗设备。虽然工作条件十分简陋艰苦,但这些没有难到年轻气盛、热情执着的赵碛生。她仿照父母治病疗伤的方法,制作了一块调药板,准备了一个调药碗,用硬纸板自做固定夹板,白手起家,在医院创立了中医骨伤科门诊。
这些年来,她刻苦学习与骨伤科专业有关的《生理学》《中医学》《药物学》等业务书籍,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断进行临床实践,致力于传承先祖留下的遗产——赵氏正骨术,努力将其发扬光大。
赵氏正骨术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是赵氏祖辈在长期的实践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和诊疗技术,讲究七分手法三分药,以探、触、搭、引、扣、拿、搬、透八大手法为特色,独创“赵氏外敷中药”治疗跌打损伤,广泛应用于治疗骨折脱位及损伤疲疾痛症。作为赵氏正骨术第十代传承人,赵碛生在长期的诊断实践中,结合现代医疗技术,形成了“整体辨证、手法整复、小夹固定、内外兼治、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功能锻炼”的赵氏武医正骨诊疗体系。
经过多年在骨伤科方面的历练,她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各类骨折,只要她的手一接触,就知道八九不离十。用她的话说,这都是过去自己在医院没有X照光机的年代里练就出来的。著名的放射学科专家、教授杨积礼老先生通过对赵碛生对骨折病人术前术后的X光片对比,对她的中医接骨技术赞不绝口,还特地为她作了一首诗:“杏林彩凤傲渝北,救死扶伤胜须眉。继承先祖正骨术,妙手回春世人碑。”
千百年来,师承徒是赵氏正骨术传承技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为此,赵碛生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赵碛生传承工作室,为工作室人员提供了学习场所。目前,赵碛生的徒弟遍布全国,市内徒弟有50多人。
救死扶伤 心系患者显情怀
耐心细致地诊治每一位病人,根据病人的伤情、病情、年龄、体质等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接骨手法、绑扎固定技术、推拿、针灸、火罐等方式,合理使用中医、西药,中西结合,进行辨证施治,使各类骨折、损伤脱位、颈肩强直性脊柱炎、脊柱病、腰腿痛、风湿及各类骨折病变等疾病达到了最佳治疗效果,使无数的伤病患者解除了痛苦,得到了根治。
这就是她在行医路上的工作常态。
在她诊治的各类患者中,有八九十岁的老人,也有几个月的婴儿,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有的一家几代人都在她这里医病,也常有患者经多方打听,寻找了几家医院才找到她治病。这些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她把病人的信任作为一种鞭策,作为一种动力,不断钻研探索,提高自己医术,不断丰富和积累经验,反馈给患者。
这些年来,她治愈的各类骨折、脱臼、损伤病人难以计数。凡经她治疗过的病人,无不为她那强烈的责任心所感动,为她的仁心仁术所折服。
一次,她去重庆医学院看病,见一位肩关节脱位的外国病人在门诊部排在长队后面等候挂号就诊,一副疼痛难忍的样子。她主动上前询问弄清情况后,凭自己高超的医术很快为这位名叫皮特的先生解除了病痛。皮特先生十分感激,拿出美元酬谢,被她拒绝了。皮特先生的女友又取下自己价值两千多元的金项链送她,她还是坚决不收,说声“再见”就离开了。为了感谢赵医生,几个月后皮特先生西德专程来到
渝北区准备高薪聘请她去西德一家医院工作,同样被赵医生谢绝了。
“作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自己的责任,把病人当亲人,处处关心体贴病人是起码的要求。”这是她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她牢记在心头的一句话。在她的办公桌上,有本杂志里夹着患者苏敏、王选仲等十几人出院结账付款发票和医药发票。而这些都是她为病人垫付的住院费和医药费。
以医为道,她坚持传统技艺为本,以武医贯通、正骨敷药为特色,创新结合现代医术,不断提升医疗水平,发展传承队伍,长期扎根渝北救死扶伤,书写着中医人悬壶济世的担当与情怀。今天,她依然在行医路上奔忙着,用行动诠释着中医人的仁心仁术。
(程小莉 渝北区科协供稿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