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服务>人物风采>

邹晓艳:绽放在抗疫一线的“铿锵玫瑰”

发布时间:2020-10-26 | 作者:  | 编辑:重庆科协数据迁移

——记“重庆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万盛经开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护士长邹晓艳

疫情当前,她带领14名护理人员驰援重庆。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她身先士卒,救死扶伤……

她就是万盛经开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邹晓艳。

10月19日,在重庆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邹晓艳获得“重庆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仪器声、液体滴答声……接受表彰后,邹晓艳马不停蹄地回到工作岗位,瞬间又融入她再熟悉不过的环境。

主动请战 “逆行”出征赴一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区人民医院积极响应号召,组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骨干及应急外援队伍。获此消息后,邹晓艳第一时间向院党委递交了“请战书”。

“我从事护理工作20年,有丰富的护理经验,抗疫一线需要我这样的护理人员。”邹晓艳说。

经过专业能力测评和体检后,2月8日,邹晓艳被任命为队长,带领其他14人前往重庆市公共医疗卫生救治中心(以下简称“重庆市公卫中心”)。

到达重庆市公卫中心后,邹晓艳和队员立即进入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隔离病房七病区。当时,该病区还未收治新冠肺炎患者,邹晓艳就协助管理物资,开展人员培训,组织队员进行防护服穿脱练习、学习新冠肺炎知识等。

不畏风险 精心护理危重症患者

随着疫情形势愈发严峻,重庆市公卫中心收治的危重症患者日益增多。“我有丰富的重症管理经验,我应该去救治他们!”邹晓艳主动请缨进入负压病房。该病房的危重症患者需要吸痰,在这个过程中,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护理人员被感染的风险更大。

“进入病房,我的眼里就只有病人。”谈起当时的情景,邹晓艳坦言,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她也害怕,但不能退缩,病人需要救治。

负压病房14床的蔡阿姨是一名重症患者。她的生命体征不稳定,靠血管活性药维持血压,依靠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周身都插满了管子,七八种药物同时泵入。没有护工,从检查仪器运行、观察患者各项指标、调整用药到处理各种突发情况,邹晓艳都需独立完成。“精神高度紧张,生怕出现失误,一趟护理下来,感觉要虚脱了。”邹晓艳说。

终于,喜讯传来,该名患者成功脱离呼吸机、拔出气管插管,恢复良好,不久后顺利康复出院。

在负压病房工作的32天里,邹晓艳共护理了3名危重症患者、28名重症患者。“每天穿着防护服工作6个小时,其间不吃不喝不拉,全身都是汗水、护目镜压得脸疼,但看到患者康复出院,觉得一切都值了。”邹晓艳说。

暖心服务 为患者疏导不良情绪

新冠肺炎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家属不能进入病房照料,有的患者出现了焦虑不安、悲观等不良情绪。为此,邹晓艳在做好护理工作之余,还当起了患者的临时心理疏导员。

“护士,我这个病是不是治不好了?”

“老人家,您这个病会治好的。您看,您这几天的状态已经好多了,各方面的指标都开始恢复正常了,没问题的。”

……

尽管工作忙碌,但面对患者的询问,邹晓艳总是耐心回复,给予患者鼓励、安慰。

“患者长时间见不到亲人,身心遭受双重折磨,有不良情绪很正常,我们要及时帮忙疏导。”邹晓艳说,工作之余,她还会帮患者剪指甲、刮胡子等,拉近和患者的距离,帮他们坚定战胜病毒的信心。

护理工作很繁琐,但邹晓艳觉得很充实。“有几名老人病情由重转轻后,用红纸黑笔写下了感谢的话给我看。那一刻,我真的很感动、很欣慰!”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邹晓艳眼眶有些湿润。她说,患者及家属的称赞是对她工作最大的肯定。

常态科普 把科学防疫落实在行动中   

在公卫中心抗疫奋战时间里,邹晓燕一边护理病患,一边当起了科普宣传员。“防护服穿正确没有”“护目镜是否戴正确”“口罩戴了几个”……同事们都成为他日常科普提醒的对象。“病患恢复时期是防疫科普的关键期,一个人的科学素养能提升全家的科学素质”,她在护理中、聊天中潜移默化普及健康知识,让病患注意隔离事项,示范口罩正确佩戴方法,同时对家用消毒剂怎么使用和注意事项一一进行教授。同时们都说她可以兼职当讲师了,她说做好基础防护很重要,抓住机会搞好应急科普也是责任。

谈到今后的打算,邹晓艳表示会继续做好护理工作,为患者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

(刘亚兰 万盛经开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