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万盛经开区丛林镇科协秘书长、农服中心负责人戴光平
在丛林镇的田坎农家,经常看得到一个带着眼镜的斯文小伙子,当地群众都说看着他不像是搞农业的,其实他对农业比老百姓自己还懂。今年37岁的戴光平是一名中共党员,现任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他任过社区主任、大学生村官,在乡镇和发改局等单位都曾经工作过。他说自己作为科技工作者是半路出家,但是对于科技工作者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却在边干边学中深有体会。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曾经白净斯文的小伙逐渐成了黝黑的中年人,他说这些工作必须要经常与群众打交道、经常跑田坎、经常进农家,来回的跑路不是作秀,他主抓的脱贫攻坚工作也在这田坎农家的来回奔波中得到群众的认可。
把贫困户当做亲人,就能感同身受他们的难处
他一直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他帮扶的贫困户杨其芳是丛林镇贫困户中的坚中之坚。杨其芳家庭人口4人,儿子和女儿系二级智力残疾,杨其芳本人系二级精神残疾,均无法正常交流,丈夫曹洪云身患胸腺肿瘤,还得照顾护理家庭3个残疾人。戴光平接到任务后,无数次耐心细致地跟曹洪云谈心交流,宣传扶贫政策,让曹洪云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使他不但摒弃了等靠要的思想,还通过发展产业增收。他坚持“首先通过争取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兜底保障脱贫,然后通过医保、大病救助等政策,确保不返贫,同时通过发展产业确保稳定脱贫,提升贫困户内生动力”的思路,3年多来,他走访80余次,帮助杨其芳重新鉴定残疾等级,提高低保、残疾等救助标准;帮助贫困户购买各种保险,确保看病无忧;帮助曹州海享受教育扶贫政策,让读书不花钱。戴光平对待他们如亲人一般,带他们看病,帮他们募捐。在他悉心引导和帮助下,该户贫困户发展的谷食山地乌骨鸡养殖、蔬菜种植、蜜柚种植等年产值已达1万余元。曹洪云治疗胸腺肿瘤期间,戴光平还通过各种途径向社会筹得捐款3212元,微信筹款14583元,自己贷款26000元,帮助曹洪云完成了治疗。通过他的帮扶,硬是将贫困户杨其芳家庭人均纯收入从2480元提高到9146元。村干部和群众都比喻,戴光平对曹洪云比亲兄弟还亲,说“曹洪云之子曹州海是戴光平的干儿子”。
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岗位上无私奉献、实干担当
2019年,组织又安排他到丛林镇扶贫办负责全镇脱贫攻坚全面工作,向全镇脱贫攻坚发起了总攻。他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加班成为了常态,经常1天工作超过16小时,一年休息节假日不超过15天。同事们都戏称“他是打不倒的小强”“他是任劳任怨的老黄牛”。只要领导安排、只要群众需要,他都随时到位,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各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忘我奋战,攻克了脱贫攻坚战中的一个又一个难中之难、坚中之坚。丛林镇116户贫困户全部脱贫,脱贫攻坚工作得到了全面巩固提升,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金融扶贫、健康医疗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生态扶贫、社会救助兜底脱贫、“志智双扶”等专项行动扎实开展,成效显著,各类巡视巡察、考核反馈问题得到全面深入整改,各项脱贫攻坚数据质量得到上级高度评价。
把产业扶贫作为巩固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带领干部群众科学发展
为进一步奠定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基础,他又带领各村抱团发展集体经济,通过发展双孢菇种植发展集体经济和带领群众发展产业振兴。他们通过到全国多地深入调研,学习考察双孢菇生产先进技术和经验,因地制宜编制丛林镇双孢菇发展规划,充分利用辖区废弃食用菌菌渣和畜禽粪便为原材料,变废为宝,发展循环农业。他又变成了双孢菇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的领头人,让丛林镇双孢菇产业从无到有,获得了圆满成功。他们还计划将丛林镇双孢菇发展成为一个年产6000吨鲜菇,产值6000万元的特色优势产业,带领约10-20户大户,100户农民通过发展种植双孢菇致富,创造就业岗位约400个。
让群众放心,让人民满意,时刻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直以来,戴光平同志就是这样,心系群众痴心不改,情牵群众无怨无悔,用真心、真情、实干的精神感动着每一位干部,每一位群众。面对战胜贫困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愿景,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戴光平同志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战第一线,和丛林镇的战友们一道,取得了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万盛经开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