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镇小学地处万盛经开区与贵州桐梓交界处,是典型的山区学校。身处深山里,没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却阻隔不了大山里的孩子接收科学知识、吸收科学文化的科普路。因为有校园文化的熏陶,孩子们能随时编制科学梦,因为有示范创建的带动,孩子们能时刻接收科学知识教育,然而最辛苦的还是学校里一个个辛勤的科普园丁,他们在教好文化课程的同时,也扮演者科普宣传员的角色,石林镇科协兼职副主席、石林镇小学校长杨宗宇就是其中一员。
越是山高路远 越要注重科学文化
山区学校交通不方便,很容易信息闭塞,阻碍孩子们拓展见识。对此,从事教育教学多年的杨宗宇深信不疑。为了打破这个“紧箍咒”,杨宗宇狠抓校园科普文化,自担任石林镇小学校长以来,更是把科技兴校的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加大对校园科技的师资投入,还丰富科技实践活动,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在他主导下,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劳技活动室、课外实践基地一一建立起来,为山区孩子了解科学、科技知识搭建了有力平台。科学文化不仅仅是硬件的积累和改善,更重要的是唤醒孩子们的创新创造意识。为此,杨宗宇从校园文化入手,根据学校自身条件,营造各种功能室的科学文化氛围。在校园过道上、走廊上、橱窗里,随时可见健康、应急、安全、地质、心理等方面的宣传展板和图画,为了强化科学宣传,他主张将教学楼的一层楼改造为科技成果长廊,展示学生的科技作品,激发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提升科技创新意识。在教学中,他主张教师们充分挖掘各种蕴涵于工作中、生活中的科学知识,用最平实的话语传播给孩子。实践中他不仅注重师资培养,更注重对科技经费投入保障,坚持每年开展校园科技节活动,以小发明、小制作、科幻画、科学故事、演讲比赛等形式,选拔优秀作品参加区级比赛,在他示范带动下,学校被多次评为万盛经开区科技节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师生作品多次获得区科技节一、二、三等奖。同时,他还充分发挥学校科学实验室、劳技活动室、课外实践基地的作用,每周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兴趣小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他说,越是山高路远越要注重科学文化,只有科学知识文化才能让孩子们拓展眼界,走出深山。
注重示范创建 在实践中体会科学知识的魅力
石林镇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龙鳞石海景区的形成得益于此。考虑到地质条件,杨宗宇把安全科普知识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中。在每年5·12防灾减灾日活动期间,他就把科普教育与防震减灾结合起来,组织师生开展防震减灾、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卫生健康、安全自救等科普知识讲座,利用课间操时间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利用课堂教育、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制作校园橱窗专题栏、开展主题班会、专题黑板报等形式进行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让防震减灾知识真正深入师生们的心底。这样的硬核科普工作,让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走进石林小学,随便问问学生们关于防震减灾的科普小常识,都会毫不犹豫的回答出正确的答案。去年,杨宗宇带领全校争创区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并通过验收。他说因地制宜开展科普教育,更能让广大师生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地质灾害多发易发的地方,就是要通过示范创建,提高意识,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目的。
示范当好校园“网红” 疫情防控和科普教育两不误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杨宗宇及时开展网络科普教育,第一时间在校园QQ群、微信群和家长联系群内转发关于疫情的官方消息,并及时做好舆情引导。全区教育系统防控工作全面铺开后,他牵头制定学校防控方案,通过网络安排部署各项工作,及时向教师、家长和学生进行疫情防控知识指导和生活提示,大家说他像个“网红”,天天都在群里闪烁,他却把这样的方式当成健康教学,每日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疫情期间,他每天担心的事情就是师生的健康,为此,他及时组织建立台账,定时收集情况,实行疫情“日报告”“零报告”,追踪师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同时建立严格的值班值守、登记管理制度,对来往校园的人员进行严格的体温监测,设专人每日进行消毒工作。为了保证教学不脱节,按照“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他及时安排线上教学辅导工作,主动当好“网红”,为师生和孩子们讲授健康教育知识。同时,要求老师们认真备课,当好校园“网红”,搞好教育教学网络直播。针对小升初的家长和学生们,杨宗宇还积极当起了心理辅导教师,通过心理干预,减轻家长和孩子们的升学焦虑。为了让区外及返区师生能尽快适应本地的生活工作秩序,他都是耐心细致的讲解各类疫情防控措施,针对困难家庭学生的身体、生活状况,他亲自来到学校“送教”对象学生家中进行慰问,主动送去口罩、牛奶等生活用品。每当为师生家长科普疫情防控知识时,他总会引导大家辩证看待疫情,因为他知道,科普教育不能有欠账,要时时刻刻抓在手上。
(黄兴盛 万盛经开区科协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