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科技特派员邓德学
2020年的春天,当农忙遇上新冠肺炎疫情时,永川区来苏镇关门山村的科技特派员邓德学更忙了。同时担任该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的他,一直都在思考: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如何帮助困难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邓德学(右)指导果农进行百香果修枝
来苏镇关门山村是永川区5个市级贫困村之一,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没有产业支撑,个别困难群众还存在“等靠要”思想。
2019年3月,邓德学被重庆市委组织部选派到市级贫困村——来苏镇关门山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他不仅带领村支“两委”把来苏镇关门山村这个市级贫困村脱贫出列,还立志要科学发展扶贫产业,建立关门山村脱贫长效机制。至2019年底,该村59户建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其中已脱贫不再享受政策14户、已脱贫享受政策45户。
2020年,邓德学被认定为市级科技特派员,他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做给群众看,他是带领群众干的驻村科技特派员
八月,艳阳高照。来苏镇关门山村的百香果已经陆续三三两两地挂果了,用刀切开刚刚采摘下来的百香果,一阵酸甜的果香味便弥漫开来。伴着这清凉的果味,邓德学打开了话匣子。今年是关门山村种植百香果的第一年,由于今年气候影响,第一次挂果并不理想,但这丝毫不影响邓德学的信心。
一直以来,关门山村都是依托传统产业发展种植业,见效慢、收入低。如何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产业?是邓德学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百香果素有“果中之王”之称,营养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而且前期投入较少、周期短、见效快。于是,发展百香果便进入了邓德学以及关门山村驻村工作队的视野。邓德学和关门山村村支“两委”一行人多次到双石镇、何埂镇等地参观百香果种植,考察市场,论证项目可行性。在考察中,邓德学一行人了解到:百香果3年为一个种植周期,见效快,当年栽,当年就有收益。首年栽种后,如果管理得当,苗子可以连续挂果3年。于是,在邓德学带领下,关门山村开始积极策划实施百香果产业发展项目。
一听说关门山村也要种植百香果,很多做苗木生意的业主就主动找上了门。工作可以有创新、有挑战,但是老百姓的经济不能受损失,如果苗子不好,影响了挂果,不仅会耽搁土地使用时间,还会浪费发展产业时间和人工。
为了让老百姓心中的这个“短平快”致富项目早日落地,邓德学首先到自己所在单位——重庆文理学院的特色植物研究院,找到院长陈泽雄教授咨询项目选择,并到永川区农委核实农业发展支持情况。
邓德学还带领关门山村村支“两委”一班人等到周边进行相关产业调研,组织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召开专题研判会,做好项目发展前期的大量准备工作。为保证项目科学实施,邓德学又带队到区内及周边已有百香果园区的地方进行考察调研,发现梳理百香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编制出项目技术风险防控方案和项目实施方案。
为保证种苗质量,避免其他业主曾出现的种苗问题,邓德学选派人员不远千里到广西桂林进行种苗考察选择,最终确定种植台农和黄金两个优势互补品种,按照3:7的数量比例进行种植。作为市科技局和区科技局联合选派的科技特派员,邓德学还带领团队人员对土壤进行了检测、指导完成了肥料选择与配比。
为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对项目的影响,邓德学带领扶贫干部干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圆满完成种植12000余株共116亩;完成转运楠竹70余吨、肥料30余吨;培养项目技术管理人员5人,现场培训人员20余人。目前百香果长势喜人,已进入二期果开花期。
每年近300天吃住在村,“驻村农民”要建好示范园区
来到关门山村后,邓德学每年近300天都吃住在村。无论是蛙声一片的夏夜,还是清风徐来的秋晨,都可以在关门山村的田间地头看到他的身影。生在农家、长在农家的他,再回到熟悉的田间地头,皮肤晒得黝黑,俨然成为了一个“驻村农民”。
邓德学认为,只有把自己再变成农民,才能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于是,他走家串户,与村民同劳动、共生活。他说,他对关门山村的感情,与村民一样的深厚。通过调研,他获知:村民更希望发展见效快的示范产业。于是,他开始走向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扶贫产业发展之路。
百香果扶贫产业园成了邓德学每天必去的地方。他会到现场查看种苗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并与其他专家进行沟通交流,确定解决方案。在百香果扶贫产业园,他常常定期召集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或进行现场指导,或进行技术培训。目前该项目已带动2户贫困户发展百香果,邓德学还兼做他们家庭产业技术员。该项目为45户贫困户中有劳动力的人员提供务工保障,并对他们进行二次分红。在该项目的带动下,重庆市昕昀农业有限公司也在关门山村发展百香果种植200余亩。邓德学主动与该公司联系,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和咨询服务,让关门山村建起永川区最大的百香果产业基地。
邓德学将高标准完成关门山村百香果扶贫产业园建设项目。该项目建设规模116亩。上半年主要完成土地建设范围规划(关门山村杨木桥组);指导来苏镇关门山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完成项目前期调研;指导完成园区实施方案,成功申报区经作站、区农委产业科共20万元项目资金配套;指导种苗选择及现场考察;指导完成肥料选择、制定肥料配比等。
带领干群务实创业,他创新了“科技特派员+扶贫产业+全程服务”的科技推广模式
邓德学扎根农村,甘当驻村农民,带领干部群众发展扶贫产业,作为科技特派员,他将服务扶贫项目全产业链。他邀请重庆文理学院专家对项目进行咨询服务、邀请重庆城市职业学院电商专业和微荞科技对百香果项目进行销售服务,项目的每个过程、每个环节,都有他的身影。
邓德学带领干部群众务实创业,探索创新了“科技特派员+扶贫产业+全程服务”的科技推广模式。目前,他所在的关门山村已发展扶贫产业3000余亩。今年又成功申报和实施了千亩高效果林一期500余亩,产业配套150余万元,中央林权改革试点200余亩,产业配套90万元等项目,为关门山村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点亮“三农”发展的科技之光。邓德学驻村帮扶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工人日报》《重庆日报》、重庆卫视等新闻媒体报道。
永川区科协供稿
附件: